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分析论文_陈刚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分析论文_陈刚

浙江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2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质量受到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不断的加强对结构性裂缝的控制,找到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对材料以及环境等进行合理的控制,本文主要是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

前言

在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混凝土,建筑出现裂缝一般就是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的质量和用途。由于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不同,导致建筑结构不一样,因此就会使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方案存在问题,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如何防范裂缝的出现,最好可以在出现裂缝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建筑的质量。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一)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模板和钢筋是最基础的材料,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就必须重视这部分的内容。结构设计需要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足够的了解,尤其是结构所需承受荷载的计算。因此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出现了没有凝固就沉降的情况,就会出现塑性裂缝。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就会导致模板不固定,如果存在晃动或者是磕碰,就很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

(二)由于建筑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控制。比如在不同的施工地区,施工之前不熟悉当地的气候条件,就会忽略气候对材料以及施工进程的影响,如果施工当时的气温骤降或者是骤升,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出现了暴风雨等天气,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含水量,因此会造成裂缝的出现。此外,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一些地区不稳定,突然发生地震等情况都会对建筑造成直接的影响。总之一些客观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三)在材料的控制规程中,必须要注意每一个细节,这也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结构设计必须要重视每一个部件,包括这些部件的压力荷载、强度以及抗渗能力等。尤其是根据建筑的功能进行分析,要将材料的规格、型号等进行标记,确保符合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控制建筑的质量,首先要从结构设计入手,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注意保证建筑物的寿命。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部门会处于自己的经济利益考虑,在采购材料的时候,没有进行对比,为了控制成本,购买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尤其是质量较差的材料,就会导致建筑后期出现裂缝,因此会降低建筑的整体质量。此外,如果采购人员素质不高,很容易由于工作的不负责或者是失误等导致购买的混凝土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质量检测报告没有进行仔细的审查,然后在施工的过程中忽略了监督等,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会引发质量问题[1]。

(四)建筑结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建筑的基本需求,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等。实际考察之后,设计人员就可以进行结构设计,制定科学的方案。不过在很多时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虽然也进行了实地考察,不过一般都是走个过场,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导致结构设计无法满足建筑的需求,也不适应现场的环境。比如施工的时候,会因为结构设计时没有严格要求材料的质量以及规格,就会导致后期出现质量问题,结构裂缝因此而出现。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一)控制材料选择程序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建筑质量问题通常会表现为建筑材料的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缺乏对材料的控制,尤其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原材料的质量或者是规格,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还有一些施工单位或者是个人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愿意使用成本较高的高质量材料,导致建筑的质量下降,虽然这些材料可以节约成本,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低价材料背后的质量问题。所以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选择的程序,尤其是要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使用高质量的材料,控制成本可以进行货比三家,但是绝对不可降低质量。如果有能够长期合作的厂家,也能提供质量保障,合作的同时要注意严格的审核,从根本上控制材料的质量,提高建筑的质量,还能够做到节约资源。

(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程序

在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环节,尤其是要注意相关的事项,浇筑的顺序和手法都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操作,避免因为浇筑的错误导致质量降低,尤其是不标准的浇筑技术会导致裂缝的出现。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一技术的技巧性,尤其是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的过程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日常培训中也要注意浇筑技术的培训,重点是要保证施工中浇筑的可靠性。对于结构设计人员,可以聘请专家教授或者是外出培训的方式,由于这一专业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尤其是不同的设计人员水平不同,这就要结合个人情况进行分析,比如一些比较有潜力的设计人员应该重点培养,使其成为企业中的设计专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建筑设计质量,还能在今后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更多的建议,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2]。

(三)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除了浇筑的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还要注意浇筑之后的养护工作,尤其是要在设计中规定好混凝土的具体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避免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一般是在12小时内,可以采取保湿或者保温的措施,而且混凝土的养护一般时间都不固定,也要考虑到现场的环境以及材料的情况。在养护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都要及时的进行调整,注意测量和记录,要保证其处于最佳的状态,而且可以使用薄膜纸覆盖来保证湿度,防止出现裂缝。养护工作要求安排专门的人进行操作,结合混凝土材料的性质进行分析,养护工作时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养护人员能够认真负责,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四)不断的提高结构设计人员的素质

在整个建筑的过程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设计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构设计是否合理,选择材料是否符合标准,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施工的方案是人为设计的,这就要求施工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就要加强对结构设计人员的培养,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也非常关键,尤其是要确保他们能够严格按照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在建筑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考核,进行及时的沟通,提确保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能够不断的提高,保证建筑的质量[3]。

结论: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设计工作之外,要保证建筑的质量不受到影响。因此就要对裂缝问题更加的重视,尤其是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对湿度和温度进行及时的检测,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同时,要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同时要准备好应急方案,保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解决,不断的提高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丹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必要性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0).

[2]叶钟.试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江西建材.2017(01).

[3]李健.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5(47).

论文作者:陈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控制措施分析论文_陈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