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注意力论文_肖祯东

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注意力论文_肖祯东

肖祯东(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武德乡关津小学 四川 筠连 645250)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86-01

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兴趣直接指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标和方向,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的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为此我从教法、教材、学生的角度,从三个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学习中总是有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的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那些喜欢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的孩子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或应付了事,而他做感兴趣事情的时候,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激发孩子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让他们在活动中求知。如在教《失物招领》这课时,我设计了“我是小小环境保护家”的游戏,通过“检查”他人周围的环境整不整洁,使小学生走进角色并学以致用。这样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另外还可以开展讨论活动,围绕一个问题讨论,各抒己见,让小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自我修养。还可以开展展示活动,让小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习作展示,小制作展示,作业展示,照片展示等,给小学生展示学习成功、成果的机会。又或是开展情境陶冶活动,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小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心灵的感染,从而陶冶情操,激起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若教学内容过深,使小学生畏而却步,会降低学习兴趣;若学习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要从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

3、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特点,小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该学科特别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使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语文的文情诗意,数学的一题多解等,以期引起小学生对教师课堂内容的兴趣。

二、引发兴趣,让学生愿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谁都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果将他们的学习当作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将会使他们的兴趣荡然无存,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培养孩子广泛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比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有些分散,我采用让学生重复我说过的话,穿插一个小游戏。活动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让学生明确时间概念

学习的时间与玩乐的时间应该严格分清。对于小学生来说,许多客观事物都能对他们产生吸引力,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其他兴趣的影响,不能主动地随意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人大都可以“一心二用”,即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力指向两种以上的活动上去。如果学生将注意力过多分配到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上去,必然会浪费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所以,应该对缺乏良好控制能力的小学生指明学与玩的时间阶段划分,加以引导与提醒,以便培养他们支配时间的能力,教育他们该学习时专心致志,该玩耍时爽爽快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应该随便侵占他们的玩乐时间。

四、教师的有效教学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根本保证

人处在注意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一定对象,并使认识在一定时间内始终集中在该对象上,而抑制与此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对儿童的注意特点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0分钟,10~12岁的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有效教学有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其一,讲授要精。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意义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仍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在讲授时,要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或数学结论的核心,讲授时注意言语清晰、表述准确,引起学生的注意。有的教师上课时拖泥带水,讲解时含糊不清,都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其二,组织交流合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然后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有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有益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原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同伴的影响下,会不断增强听课的注意力。

其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是小学生的又一年龄特征。在数学课上,到了练习阶段,学生会有一种疲劳感。疲劳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当人长时间以一种方式从事一项工作时,如果长期得不到休息,疲劳就会积累,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从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其四,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在学校里,学生成了集体的一个成员,他希望做一切事情都不亚于其他人,渴望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满足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要。

注意力的培养对于小学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根本,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升的最关键因素;注意力是最重要的智力因素,是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的准备状态;是大脑进行感知、学习、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这足以证明,注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习惯,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仅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更加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改善自己,提高自己,了解每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促进他们的注意力进一步发展。

论文作者:肖祯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4月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注意力论文_肖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