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对比论文_周崇貌

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目的: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常规组采用CT诊断,研究组采用MR诊断,参照临床病理检验结果,对比两组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常规组确诊率高达80.00%,有22例椎间盘脱出者,有2例椎间盘突出者;研究组确诊率高96.67%,有26例椎间盘脱出者,有3例椎间盘突出者;组间结果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确诊率显著高于CT诊断,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CT;MR;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疾病,此病极易诱发腰腿痛。负重过重、腰部反复扭伤等外伤,而使得椎间盘受力过重,使纤维环发生破裂所致[1]。以往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结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及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但现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程度不断提高,影像学技术也不断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临床诊断中[2]。现下,MR与CT是临床用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为重要的检查手段。本次研究为探讨最佳诊断方式,特此以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受试者,对比分析MR与CT的诊断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所有患者的病变位置椎旁有压痛。腰部生理无弧度,脊柱侧弯,腰部活动限制,且腰部存在慢性劳损、外伤、受寒史;下肢肌肉萎缩、神经支配区感觉迟缓、膝部反射消失;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

研究组中17例男性研究对象,13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6-75岁,平均(45.76±6.14)岁,病程1-26年,平均(15.33±4.03)年;常规组中19例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25-77岁,平均(45.82±6.22)岁,病程1-25年,平均(14.89±6.31)年。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CT诊断,具体方法:受检者保持仰卧位,采用西门子16排CT予以扫描检查,在患者臀部下方,放置软枕,指导患者将双腿稍微屈伸,让椎间盘连线,尽量平行于扫描基线,软组织窗位设置为200-400,、窗宽1200-2000骨窗的窗位设置为300-600,层厚、间隔均设置为3mm,各自予以L5-S1、L4-L5、L3-L4扫描检查,将检查所获得的信息,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处理。

研究组采用MR诊断,具体方法:对实施MR诊断的患者,选择西门子1.5T磁共振,定位三平面,采用SE序列T2、T1,矢状位扫描检查腰椎,一层扫描大部分间盘,三层扫描小部分间盘,均行横断位、矢状位,如有必要,可予以冠状位扫描检查。安排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2名,共同进行阅片,参照临床病理检验结果,对比两组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

1.3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率(%)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确诊率高达80.00%,有22例椎间盘脱出者,有2例椎间盘突出者;研究组确诊率高96.67%,有26例椎间盘脱出者,有3例椎间盘突出者;组间结果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慢性劳损为主要病因,椎间盘变形程度会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加而加重,腰部纤维环破裂、髓核干燥碎裂,向着四周膨出,而导致椎间盘高度越来越小,最终向着后方、侧面以及后外侧突出。腰椎间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出现直肠表现、膀胱症状、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3]。基于此,尽早诊断,为患者尽早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CT扫描检查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椎间盘膨出等,并伴有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并钙化、小关节骨质和椎体增生、椎间盘真空症、侧隐窝狭窄、黄韧带变厚等,少数患者还存在神经根压迫表现。MR扫描检查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为:(1)椎间盘膨出:经矢状位扫描,可见椎间盘狭窄,其含水量较低,髓核信号不正常,椎间盘较薄且向后膨出,硬膜囊前缘压迫。(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呈舌状且较扁,大于椎体后缘,向着椎管突出。(3)经矢状位扫描检查,椎间盘髓核游离,脱出的髓核进入椎间盘,且可见椎管分离,上下移位大于1cm,椎间盘层面横断位提示,并未有椎间盘组织,伴有小关节骨质与椎体增生表现以及椎间盘真空表现。MR与CT扫描检查,均能够获得清楚的椎间盘突出方向以及突出的严重程度[4]。直接征象表现为椎间盘后缘边界局部软组织阴性,间接征象表现为硬膜囊、脊髓、神经根压迫而导致移位、变形,硬膜囊外脂肪间隙不见或呈狭窄表现。

本次研究中,结果发现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即MR确诊率显著高于CT确诊率,说明MR诊断所得出的误诊漏诊率较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更为突出。由此可见,用MR扫描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洪润秀,高运英,曾伟锋.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对比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7):939-940.

[2]陈玉涛,刘文华. X线平片、CT及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对比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08):896-897.

[3]孟庆锐. 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3):79-80.

[4]毛松伟. 磁共振成像和CT应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比较[J]. 实用医技杂志,2017,24(01):17-19.

论文作者:周崇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诊断价值对比论文_周崇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