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父母必须到位论文_刘英

孩子教育,父母必须到位论文_刘英

———浅谈孩子"厌学"问题

刘英(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二中山西晋中030600)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渊2015冤03-010-02

厌学是每一个学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现在由于网络的疯狂发展,厌学问题也更加突出。概括来讲,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但据笔者十多年的经验,21%也是一个较为乐观的数据。

在笔者的从教10 来年,和许多厌学者沟通交流,以及和周围朋友的交谈了解,深深感到:许多学生的问题根源在家庭,在父母身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父母离异造成教育中父母的缺失经济大潮中,农村的家长出去打工的非常多。面对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许多家长经受不住优惠,离婚率一路上升。许多孩子在父母离婚后都交给爷爷奶奶带,父母只是提供生活费用,以为这样便是尽了做家长的责任.殊不知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非常大.首先,因为孩子只能跟从一方生活, 孩子得到的关爱也会被剥夺很多。也就是说孩子至少会减少关注和照顾、被爱被教的机会,甚至还会生活得比较艰苦(对于经济条件不够好的抚育者来说)。其次, 有机会承担起父母之间的怨恨,影响个性形成. 再次, 孩子在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中成长:一个正常的家庭,孩子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陪伴,还有很多双方的亲人看护成长,但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为成人恩怨难以处理好而欠缺一方关系,造成个性比较冷漠。甚至有些人因为心中怨恨难放,不让孩子见不是抚育一方的爸爸或妈妈,让孩子从小只跟一人生活成长,孩子一旦从小只与父亲或母亲生活,就会容易只感染一方习性,以至个性不平衡。四、父母再婚带来的影响.从以上几方面来看,离婚已经给孩子带来很多的伤害,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再漠不关心,所形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我所了解的孩子中,就因为父母离异对一方心怀不满,甚至在老师最初的摸排中声称其死亡;还有的孩子自制力差,钻父母不能很好沟通的空子,从双方套取金钱用来消费,甚至沉迷网吧.最后导致学习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彻底厌学.二‘单独二胎’导致家长没有精力看管比较大的孩子,甚至引发孩子心理问题从而产生厌学自从国家有步骤的放开二胎以后,许多家庭便增加了新成员。如果两个孩子年龄相差较小,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但如果相差比较大,以前习惯了被全家人众星拱月的围着,皇帝一般的被照顾着的大孩,这时看到全家人围着小婴儿转,心里难免会失落,因为他(她)已经比较大了,会吃醋了。尤其大孩在初中叛逆期表现更加明显。因为再大点他(她)就懂事了。笔者和好几个这样情况的孩子沟通,一提到父母眼泪便一涌而出。也许这里有独生子女特有的心理问题,但家长因为新生命的到来忽略大孩的感受,缺乏沟通是肯定的。大孩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不管自己了,尤其在农村突出的一点是:很多父母在怀上第二胎时便把大孩交给爷爷奶奶来照顾。笔者班里就有好几位跟着爷爷奶奶已经6~7 年了。孩子出现缺失关爱的心理便很容易理解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留守家庭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其性格懒散,不愿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而厌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进程迅猛,由于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 淘金梦"。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 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这给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一)、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同样,一个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无法诉说。我曾对类似的学生作问卷调查: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最需要谁的帮助?A 老师B 同学C 父母D 爷爷或叔、伯,其中选C 的占98﹪。这说明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失去父母的关爱,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长期以来就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对缺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产生对父母的怨恨,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

( 二)、" 隔代教育" 或" 上代教育" 的不足。多数" 留守儿童" 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 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 留守儿童" 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 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 留守儿童" 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三)、学校对" 留守儿童" 的教育不到位。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家庭在孩子教育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父母必须到位。如果必须由祖辈带孩子,父母也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培养健康快乐的下一代,让孩子爱上学习。让" 厌学" 远离孩子。

论文作者:刘英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  ;  ;  ;  ;  ;  ;  ;  

孩子教育,父母必须到位论文_刘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