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学论文_马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学论文_马斌

甘肃省张家川县木河中学 741500

摘 要:美育是通过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来打动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数学中的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古希腊的学者认为球体是完美的形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他为直角三角形具有这种简明、和谐的关系而赞叹;中世纪的伟大学者、艺术家达芬奇从另一个方面感受到了数学美,他认为“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机制。

关键词:审美观念 感受美 鉴赏美 创造美

一、数学美的教育价值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数学,由于它的抽象性与严谨性,常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甚至敬而远之。因此,在数学教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应遵循的数学原则之一就是美的体验原则,也就是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即寓教于美,在美的享受中使其心灵得到亲切感,产生求知热情,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对数学美的追求,能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数学学科的严谨与缜密和数学的和谐统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前所述,数学的统一性所包含的内容,也显示了数学的严谨与缜密的特性。数学中任何不和谐、不统一、不完整现象的出现,都必然会破坏数学的严谨性和缜密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追求数学的和谐统一的美,对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正确地应用数学方法思想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中发现美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十个阿拉伯数字和若干符号就造出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英国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一再声称:“方程中所具有的优美要比它们符合实验更为重要。”几何中千变万化的图形,拼接的精美的几何图案,具有翻折、旋转特性的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数和形的完美结合,等等,都是极好的素材。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美,从而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美,使学生真正地发现数学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中渗透数学美

把数学美的教育渗透到数学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数学美的教育。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反映了数学美的特性,这就需要教师去进行选取,并加以适当处理。在举例时应有意识地选取那些能反映数学美的实例。在介绍数学中的思想方法时,不能忽视它的美的特征。因为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具有生命力,是和它的美的特征是分不开的。

如:“勾三股四弦五”体现了直角三角形中的奇异美,从32+42=52到a2+b2=c2,又体现了一种传统的美。

当人们认识、理解与探索对象时,因其结构对称可以简单把握,形体的对称性,在自然界中处处可见。如:蜂巢、蛛网呈多边形,人体也是左右对称的。反映到数学中就是轴对称,对称是数学的基本结构,如几何图形中的对称性比比皆是,如线段、圆、正方形、正多边形等。

对称不仅表现在几何图形上,在数学表达中也处处存在着,如不等式具备对称,二项式的展开的系数也具有对称性,对称性还表现为某种相应性。如加与减、乘与除等等。都是如此。

四、优化数学艺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创造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乐教对教育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因为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如在讲“梯形的应用”时,应摄制生活中的梯形形状的生活用具,建筑屋顶的坡面、墙垛,古城门的剖面等,通过加工投影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美与生活的思维如同太阳花与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苏霍姆林斯基美育与实践结合起来,会使学生的脑力劳动更具活力,更富有创造性。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内容,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思维,大胆幻想,努力创造,在成功的喜悦中感受自己的创造美。如在学“解直角三角形”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测角仪器,每次将制作好的收藏起来进行展览,在探究性活动中,要求学生“制作长方体纸盒”,“设计菱形花边图案”等等,都可以激励学生去创造数学美的机会,解题教学更有机会要求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创美活动,激起学生的创美兴趣,鼓励学生设计问题的最优解题方案和问题的最佳答案。教师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反复探索。

总之,数学是创造性艺术,把数学美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因此,把数学美参透到教学中去,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马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9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学论文_马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