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实施后排球比赛规律初探_排球论文

新规则实施后排球比赛规律初探_排球论文

实行新规则后排球比赛规律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排球论文,新规则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00)02-0034-05

1 前言

排球技战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排球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是互为因果的。从1999年开始执行的新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比赛中运用自由防守队员,以及发球擦网为好球等。为了探索此次规则修改,尤其是计分方式的改变对排球训练、比赛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排球运动管理中心组成调研组,对1999年国内外的重大比赛进行了调研,以便把握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尽快适应和掌握新规则,更好地组织训练和进行比赛,把我国排球运动水平向前推进一步。

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排球运动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5份,回收率87.5%,采用个别访问和座谈访问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3)技术统计法:统计1998 ~1999年全国联赛193场、1999年亚俱杯男排赛15场、4国女排邀请赛12场、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4场和世界杯比赛男女队各11 场比赛中比赛双方的得失分情况、接发球和防守情况、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和防守情况,以及比赛进攻战术分类统计等。

3 结果与讨论

3.1 一攻作用根本改变,防反能力举足轻重

一攻与防反历来是排球比赛中的两大战术系统。按原有规则,一攻成功只能夺取发球权,防反则是得分和巩固发球权的主要手段。新规则每球得分制的实施,把一攻从过去只能得权的位置提升到了直接得分的位置,使一攻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调查中88%的人认同“每球得分制使一攻比以往更重要”,32%的人同意“每球得分制比赛中,一攻水平是制胜的主要因素”,86.7%的人同意“防反体系仍是比赛制胜的重要因素”,45.3%的人认同“防守反击是最后取胜的决定因素”的观点。

对男队的统计表明,在全部得分中,接对方发球后组织的第一次进攻(一攻)居第1位,占45%左右;对方失误送分居第2位,占23%左右;接对方除发球外的其它来球后组成的进攻(再攻)居第3位,占17 %左右;拦网居第4位,占10%左右;发球居第5位,占3%左右。

对女队的统计表明,在全部得分中,一攻居第1位,占37%左右;再攻居第2位,占26%左右;对方失误送分居第3位,占23%左右;拦网居第4位,占11%左右;发球居第5位,占3%左右。

如果将胜负局分开进行统计,则得出,胜局一攻得分比重均低于负局,男队相差7%左右,女队相差4%以上;胜局再攻和拦网得分所占比重均高于负局。

用再攻和拦网(防反)得分除以一攻得分作为防反地位率,可以看出防反得分与一攻得分在比赛中的关系,从表1可见, 无论是男排比赛还是女排比赛,胜局中防反地位率均高于负局,胜负局之间相差20%以上;无论是胜局还是负局,女排比赛中防反地位率均高于男排。这一结果表明,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比赛中防反得分比重上升,比赛获胜机会增加;防反得分比重下降,比赛失利可能增多。男女队比较而言,女队防反得分比重更大。

表1 1999年国内外重大比赛防反地位率比较

男排联赛男排亚俱杯世界杯男排女排联赛

胜局

0.73 0.79

0.71 1.20

负局

0.53 0.47

0.46 1.03

差异

0.20 0.32

0.25 0.17

女排4国赛

女排大奖赛世界杯女排

胜局

1.32 0.86

1.15

负局

0.90 0.65

0.72

差异

0.42 0.21

0.43

防反的重要性从比赛上述失分原因统计中也清楚地表现出来。防反环节(防守、拦网、再攻)失分占总失分的比重分别为67.5%、66.8%、66.7%、69.8%、65.3%、64.2%、71.7%。防反环节失分占总失分的比重在胜负局上变化不大。

此外,在排球比赛中有4种来球形式,即发过来、扣过来、 拦回来和推过来。在90年代全国排球联赛统计中,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接发球次数占4种来球的30%左右。由于发过来的球是从9m以外发起攻击,因而威胁较小,也容易组成进攻。而其它3种来球约占70%, 尤其扣球次数最多,占4种来球的50%以上。可见, 属于防守范畴的来球大大多于发过来的球。而扣过来、拦回来的球大都居高临下,短兵相接,因而组织反攻难度较大。

为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新规则虽然把一攻置于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它只是一个局部,绝不应把取胜之道局限于此,要取得比赛的胜利,仍然要靠发球以及发球以后的拦防反击。尤为重要的是,要拓展排球市场,吸引排球观众,就必须提高防反能力。只有比赛中防反水平高时,比赛来回球才多,比赛才精彩激烈。

3.2 技术得分比例变化,发球水平影响重大

排球比赛的得分因素有发球、扣球、拦网和对方失误。在原有规则条件下,发球得分平均占总得分10%左右,依靠对方失误得分平均占30%左右,扣球和拦网是主要得分手段,两者合计占60%左右。在每球得分制条件下,发球得分比例大幅度下降,男女队平均在3%左右; 依靠对方失误得分的比例平均23%左右;拦网得分的比例也由原规则下的男队平均27%左右,女队平均19%左右下降到男女队平均约为11%左右;而扣球得分的比例由于一攻可以直接得分而大幅度上升到63%左右。

排球规则改变带来的这种技术得分比例的变化,必然引起发、传、垫、扣、拦各项技术及其训练的改变,尤以二传技术和发球技术为甚。

每球得分制比赛对二传手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二传手分配球的作用更加明显,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在调查中,70.7%的人认为每球得分制使二传技术及二传手的作用比以往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比赛中任何失误都要失分,而攻手能否得心应手,进攻奏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和组织能力,尤其是在18分以后关键球的争夺中,对球分配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比赛的得失胜负。这就要求二传技术有较大的隐蔽性,在1999年世界杯比赛中可以看到,许多二传采用的是击球点在头顶、尽量跳传的传球方法,而不是过去延用下来的在额前传球的方法。

新规则实施一年来,发球得分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与发球得分制相比,男队平均下降了7.3%,女队平均下降了10.4%。 发球攻击性减弱的后果是,发球方防反压力加大,比赛来回球减少,经常出现乏味的一攻对抗,比赛悬念不大,造成观众对比赛不精彩的抱怨。

发球攻击性之所以减弱,一方面是因为球的气压减低,队员,尤其是女队队员,发球时不好发力,影响了球的飞行速度、飘度和力量;一方面是发球队员保守求稳,害怕失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发球攻击性的减弱并没有换来发球失误率的减少。男队因发球失误而失分在总失分中平均占9%,女队平均占9.3%。

在调查中,60%的人认为每球得分制实施后,发球的指导思想应该变化,48%的人认为应在有攻击性的前提下减少失误,30.7%的人认为应在少失误的前提下突击攻击性,5.3%的人认为发球要不怕失误,4%的人则认为发球不应失误。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发球指导思想,提高发球攻击性,减少发球失误是各队的共识。

在1999年世界杯排球赛上,国际排联开始试行“发球时,球触网并越过网到达对方场地,比赛继续进行”的规则,减少了对发球队员的压力,用规则来鼓励队员的发球,增加防反的力量。从这届比赛中可以看到,原以为每球得分制实施后,会使以大力跳发球为主的欧美队伍,为减少发球失误而降低发球的攻击性。但实际情况是,在新规则面前,古巴、俄罗斯、美国等强队都进一步强调了发球的攻击性,把发球作为直接得分的第一武器,即使得不了分,也要想法破坏对方的一攻。如俄罗斯、日本等队冒着发球失误失分的危险“拼”发球,甚至某些局的发球失误竟在7分以上,但却成效显著, 发球的攻击性给他们的防反创造了条件,使他们依靠发球、拦网、防守、反击组成的体系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这种发球优势对以一攻得分为主的我国男排的巨大冲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而能否发好球,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的运用。在训练中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带着敌情观念,渗入心理因素;比赛中要胆大心细,量力而为,有的放矢,审时度势,根据不同对象和战局运用不同的策略。同时,应加强对发球技战术的研究,增加发球的花色品种,除学习与运用跳发大力球外,还可研究与挖掘在我国发球史上曾占有一席之地的勾手大力发球,跳发飘球等。

3.3 自由队员作用明显,专门培养尚待加强

自由防守人的使用是此次规则修改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比赛中自由防守人和其他队员接发球效果的比较发现,自由防守队员的一传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队员,到位率男队平均高于其他队员10%左右,女队平均高于其他队员8%左右;失误率男队平均低于其他队员3%左右,女队平均低于其他队员1.5%左右。

但在全场接发球比例上,我国自由防守队员与外国队自由防守队员表现出较大差距。1999年亚俱杯男排赛冠军四川男排和亚军韩国男排相比,韩国男排自由防守队员全场接发球率为52.2%,四川男排自由防守队员全场接发球率只有15.5%。世界女排大奖赛季军我国女排和亚军巴西女排相比,巴西女排自由防守队员全场接发球率44.6%,我国女排自由防守队员全场接发球率为37.8%。从比赛现场看,韩国男队和巴西女队的自由防守队员与其它队员采用既分工、又合作的方法接发球,即对方发轻球时,由自由防守队员来接,即使是球发到攻手的附近,攻手也会主动躲开,由自由人来接发球;如果对方发球的球速快,落点刁,攻手则会主动去接发球。场上自由防守队员与其它队员配合默契,极少有互抢互让现象出现。

从自由防守人和其他队员防守效果的比较中发现,自由防守队员的防守效果均优于其他队员,到位率男队平均高于其他队员3%左右, 女队平均高于其他队员12%左右;失误率男队、女队自由防守队员平均低于其他队员都在5%左右。

与接发球所起的作用相比,防守中自由防守人全场接球比例大大低于接发球的比例,这与扣球落点分散、扣球速度快以及防守布局有关。

在防守全场接球比例和防守效果方面,我国自由防守队员与外国队自由防守队员差距不大。

应该看到,自由防守队员和二传队员一样,不仅需要娴熟的技术,而且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对自由防守队员的选拔、培养和训练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那种只从替补队员中找防守好的队员临时充当自由防守队员的作法,从长远讲是不适宜的。在调查中,89.3%的人认为,“自由人”规则的出台,有利于高大进攻手的成长与培养;73.3%的人认为,应重点在身材不高、技术全面的运动员中培养与选拔“自由人”;98.7%的人认为,对“自由人”应采取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手段与方法进行训练。

3.4 比赛时间相对缩短,强度难度显著增加

采用新规则的1998~1999年全国联赛女队平均每场耗时76.2 min,最长一场121 min,最短一场48min, 分别比采用旧规则的1997~1998年全国联赛缩短了12.3min、15和9min;平均每局比赛耗时19.3min,最长一局32min,最短一局10min,分别缩短了5.1min、5min和2min;男队平均每场比赛耗时74.6min,最长一场120min,最短一场45min,分别缩短了22.7min、30min和6min;平均每局比赛耗时19.6min,最长一局36min,最短一局11min,分别缩短了7.2min、13min和1min。

从世界杯比赛中也可看到同样的现象。 女队平均每场比赛耗时76.2min,时间最长一场125min,时间最短一场45min; 男队平均每场比赛耗时89.2min,时间最长一场135min,时间最短的比赛为60min。

由此可见,每球得分制场比赛时间和局比赛时间都比发球得分制缩短。然而,比赛时间缩短,并不意味着比赛强度和难度下降。

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使各项技术都可以得分和失分。这种得分和失分兼而有之的显著的双重特性,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没有松弛缓冲的余地,承受着比发球得分制更大的压力。在调查中,94.7%的人认为“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加快了比赛节奏;80%的人则认为临场有催人紧迫的感觉。面对这种压力,88%的人认为减少失误是取胜最基本的保证;86.7%的人认为要求运动员技术更全面;92%的人认为对运动队进攻战术质量要求更高;96%的人认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和顽强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排球比赛计分方式改变带来的变化,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临场发挥、比赛经验、心理稳定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同时,排球比赛的特殊规定:球不能落地,不能在手中停留,每人不能连续打两次,每方要在3次内击球过网; 以及排球技术的独有特点:种类繁多,动作细腻,技巧性强,这些都要求运动员通过训练使自己的技术不断完善、熟练、细腻、准确,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充足的训练时间和单位时间的训练效率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在新规则实施的今天,我国各队考虑的不应是如何减少训练时间,而应是如何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率。在调查中,34.7%的人认为训练时间不应该减少,只有10.7%的人认为训练时间可相应减少。教练员们认识到,当务之急,是要真正把训练的密度、强度、难度和质量落实到每堂训练课的组织安排之中。

3.5 强弱差距相对缩小,胜负偶然相应增加

女队以3∶0结束比赛的场数在1998~1999年全国联赛中占全部比赛场数的37.5%,而在1997~1998年联赛中占50.9%。男队以3∶0结束比赛的场数在1998~1999年全国联赛中占全部比赛场数的38.4%,而在1997~1998年联赛中占52.7%。1998~1999 年全国联赛中, 女队全部443局比赛中,局比分超过20分的占总局数58.5%;男队全部428局比赛中,局比分超过20分的占总局数的61.7%。在1998~1999年全国联赛中,没有一个队全胜,也没有一个队一场不胜。

在199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韩国队胜古巴队;世界男排联赛中,世界劲旅意大利、巴西、荷兰均遭败绩;世界杯男排比赛中,冠军俄罗斯队9胜2负,第2、第3、第4名均是8胜3负,名列第7名的韩国队以3∶2战胜了冠军俄罗斯队。

由此可见,每球得分制比赛使强弱队之间的差距相对缩小,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胜负的偶然性增大。每球得分制带来的这种变化,有利于缩小我国男排在比赛中与世界男排强队的差距,有利于展示我国男排传统的一攻优势,为我国男排向世界高水平冲击提供了机会。同理,每球得分制带来的这种变化,给我国女排向世界冠军冲击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挑战,因为,任何一个弱队都有了战胜强队的更多的偶然性。1999年世界杯比赛韩国男排战胜俄罗斯,加拿大男排击败巴西就是很好的例证。就国内比赛而言,各队应充分认识自己的技术实力和所处的地位,作好充分的精神准备,不轻言放弃,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自己在比赛中保持主动有利的地位。

3.6 运动寿命相对延长,新人培养仍需重视

比赛时间的缩短,比赛难度和强度的加大,队员在比赛中压力的增加,使得新规则对运动员比赛经验与技术的要求更高,这就给老队员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了机会,对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给新人的使用和培养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在调查中,61.3%的人认为实行新规则比赛时间相对缩短有利于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延长,62.7%的人认为采用新规则进行的比赛中老队员比新队员起作用,62.7%的人认为技术全面的老队员比仅进攻突出的年轻队员起作用,80%的人认为对后备力量培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把运动员培养为特点突出技术全面型的运动员。

的确,比赛时间的缩短,在我国排球联赛主客场赛制的比赛中,老队员的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许多35岁左右的队员一场球打下来即便是打满5局,也不感觉有多累,如果按发球得分制的话, 打两三局就会感到累。在这里,体力似乎不是主要问题。

然而必须充分认识到,每球得分制比赛时间虽然缩短,但比赛强度没有减少,对运动员意志、心理的要求比以往更高,比赛中更多的是运动员精力的消耗和由之带来的体能的消耗。如果不是周末主客场赛制,而是赛会集中赛制的比赛中,对运动员的体能则要求更高。1999年男排亚俱杯比赛中我国个别参赛队伍暴露出的体力问题就是一个例证。对此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只讲求眼前成绩,不敢大胆启用新人,让老队员过多占据主力位置,势必严重影响年轻队员的成长,影响我国排球运动的长远利益和球队的未来实力。同时,在新队员的培养中还应注意其技术的全面性,切不可因自由防守队员的出现而在运动员的培养中有所偏颇。

3.7 坚持既定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基本内涵

技术战术指导思想,或称训练指导思想,是一个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理论原则与行动指南,是高水平的队必不可少的取胜因素。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源于运动训练与比赛实践,又反过来指导训练与比赛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1989年北京全国排球工作会议把我国排球技术战术指导思想概括为: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这一指导思想体现了排球运动需要技术全面、准确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当时排球运动向高度、快速、多变和全攻全守方向发展的趋势,体现了排球比赛中网上争夺日趋激烈的趋势,也体现了发扬我国快速特点和不断创新的思想。同时,这一指导思想与国际排联专家们把世界排球发展特点概括为“VHP”(V=Velocity and variety ofPlay 快速多变打法:H=Height of action above net 占据网上优势;P=Perfection of skills 完美无缺的技术)是不谋而合的。 这一指导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指导着我国排球技术战术训练。

新规则的实施对排球训练和比赛产生深刻影响,但并没有动摇排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的技术战术指导思想仍然符合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顺应世界排球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合我国的具体特点,仍应是指导我国排球技战术训练与比赛的行动指南,只是随着变化了的客观情况,随着新规则的实行,技术战术指导思想的内涵需作适当的调整与补充。

技术全面:运动员必须加强基本功和基本技术训练,全面掌握各种攻防技术,尤其专位所需的全面技术,力求做到能攻善守,使对手无懈可击。实行每球得分制,对运动员(除自由人以外)技术战术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矮队员,概莫能外,一攻防反,不可偏废。对全队来说,则应充分利用规则,利用自由防守队员,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使全队整体上达到技术全面。

突出特点: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有所专精,形成特长,队有特点,人有特长,掌握绝招,强化得分手段,拥有克敌制胜的武器。运用自由防守人,可以弥补某些高大队员的弱点,并可更好地发挥其进攻特长,但这不能成为后者技术片面发展的理由,因为即便由自由防守队员替换自己的防守,被替换队员仍需负担前排3个位置、后排1个位置的接发球和防守。

准确熟练:运动员对技术战术的掌握与运用,必须重视在提高个人技术基础上的集体配合,加强个人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战术协调的精确性,提高成功率,减少失误率。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各种技术失误是比赛之大忌,是失败的根源,而要力避失误,就必须有足够的训练强度、密度和训练的高质量做保证,才能提高技术的熟练性、精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快速善变:快速是指判断准确,行动迅速、完成技术节奏清楚,组织战术不失时机,攻防转换衔接及时。快速打法是我国特长,今后应向加快速度,扩大范围,提高高度和灵活变化的方向发展。善变是指善于根据现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巧妙用兵,提高比赛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新规则促使比赛有更多的偶然性,更应提高现场的适应性和应变性。面对日益强大的欧美强队,我们必须发挥优势,坚持快速善变打法,同时弥补弱点,强化拦防和反攻能力。

发展高度:运动员要具备相应身高、手高和弹跳高度,为掌握与运用高难度的技术创造必要前提。要加强高大队员的全面训练,提高强攻能力,发展高空技术,夺取网上优势。面对身材高大的欧美诸强,我们在重视提高运动员高度的同时,更应强调对高大队员的全面体能与技术的训练,高度加上体能和技术,才能发挥作用。

不断创新: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博采众长,敢于探索,不断创造新的技术战术,力求走在世界强队前面。实施新规则,面临新情况,面对新对手,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探索规律,研究新的对策,以便利用新规则,适应新形势。

此外,鉴于我国排球虽有技术战术和训练经验等优势,但在体能上处于相对弱势,因此训练指导思想中应增加“加强体能”的内容,这是加快掌握与不断提高技术战术的基础,是延长运动寿命和预防运动创伤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进攻能力,夺取网上优势的必经之途。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4 结论与建议

4.1 每球得分制使一攻作用发生了根本改变, 一攻在得分手段中列第1位。但无论男女队,胜局的防反地位率均高于负局, 要取得比赛的胜利,仍然要靠发球及发球后的拦防反击。要拓展排球市场,吸引排球观众,也必须提高防反能力。这不仅是比赛获胜的需要,而且关系到我国排球市场的前途与命运。

4.2 每球得分制的实施,使比赛中各项技术得分比例发生变化 ,各项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和要求发生相应改变。提高发球攻击性,减少发球失误是各队的共识。

4.3

自由防守队员在比赛中接发球和防守的效果均大大优于其他队员,但与外国队相比,我国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何选拔、培养和训练自由防守队员,自由防守队员接发球的站位与配合,防守中与拦网人和其它防守队员的配合,这些都有待我们在训练和比赛实践中加以解决。

4.4 每球得分制虽然使比赛时间相对缩短, 但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比赛经验、临场发挥、心理稳定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充足的训练时间和单位时间的训练效率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各队考虑的不应是如何减少训练时间,而应是如何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率。

4.5 每球得分制比赛使强弱队之间的差距相对缩小, 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胜负的偶然性增大。这种变化,有利于缩小我国男排在比赛中与世界男排强队的差距,给我国女排向世界冠军冲击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挑战。

4.6 新规则对运动员比赛经验与技术的要求更高, 这对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给新人的使用和培养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只讲求眼前成绩,不敢大胆启用新人,让老队员过多占据主力位置,势必影响年轻队员的成长,影响我国排球运动的长远利益和球队的未来实力。

4.7 “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的排球技战术指导思想必须继续坚持。但随着新规则的实行,技术战术指导思想的内涵需不断补充与完善,增加加强体能训练的内容。

4.8 调查中81.3%的人认为,新规则的实施, 提高了比赛的对抗性、竞争性和观赏性,有利于繁荣排球市场,给我国排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生机。但归根结底,迅速提高排球运动技术水平才是发展排球事业的根本。排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尚需排球界的共同努力。

收稿日期:1999—11—05。

标签:;  ;  ;  ;  ;  ;  ;  ;  

新规则实施后排球比赛规律初探_排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