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备维修管理论文_于燕

浅谈设备维修管理论文_于燕

于燕

胜利油田胜利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设备从“生”到“死”需对其进行全面、科学地管理,才能显现“光辉”的“一生”。设备规划管理阶段关系到设备的“先天性”是否有缺陷的问题;设备使用管理阶段关系设备的“后天性”是否有“劲”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设备全过程管理的内容及设备维修特点及应用范围。

关键词:维修管理;维修方式;最佳计划;管理要点

一、前言

设备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对设备一生,即从调查、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维修、改造、改装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工程技术活动。在设备管理中,产生设备之前的阶段称为设备规划管理;产生设备之后在使用设备的企业里的使用、运转、维修、改造、改装直至报废的阶段称之为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极为繁重的管理。本文仅对设备维修管理作一些必要的论述。

二、设备维修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1 设备维修的产生

设备要运行才显现出“功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磨损”。“磨损”又分为“无形磨损”和“有形磨损”两类。“无形磨损”是技术“磨损”,不可修复。“有形磨损”是“摩擦”所致,导致设备零件形状或质量发生变化,造成设备“功能”下降,可通过维修手段恢复其“功能”。因此,设备维修管理应运而生。

2 设备维修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过程是:事后(被动)维修→预防(主动)维修→状态维修。这仅表明三种维修方式的种发展过程,而不是设备维修方式发展的三个阶段,后者不能完全替代前者,各有其用武之地。

三、设备维修方式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事后(被动)维修

是一种传统的、古老的维修方式,是在设备故障发生后进行的维修活动。这种维修方式不需要事前谋划,简单易行,而且,能充分利用设备的零、部件的物理寿命,维修费用较低,所以,对于在生产中非重要作用或可代用的设备,可采用事后维修方式。

2、预防(主动)维修

是为了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所进行的维修活动。预防维修通常根据设备运行时间确定维修时间、周期。由于事前作了大量人、财、物的准备工作,一般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维修内容。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或故障风险大于维修风险的设备,应采用预防维修方式。

设备的日常保养是预防维修的派生分支,是由设备操作人员,每天或每周对设备进行的日常检查、清扫、调整、加油、换件等日常维修活动。

3、状态维修

是根据设备状态监测结果来进行的维修活动。是“有的放矢”的、“定量”的维修活动。其实质是预防(主动)维修的升级。克服了以设备运行时间确定的预防维修的不定量因素,有利于降低维修成本和减少准备工作。其适应条件是设备应配备较为完善的检测装置。是提倡和发展的方向。

4、改善维修

用新工艺、新方法对设备维修作业工艺的改进。对提高维修水平,提高设备维修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改造维修

对设备结构进行改造的维修活动,称之为改造维修。意在提高设备的性能或增强设备的可靠性。应持慎重态度。应事前有论证、有批准,事后有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设备维修计划制定的方法

1、最佳维修计划法

在现有的设备和现有维修技术水平的情况下,选择出最经济的设备维修费用,即劣化停机损失和维修费用之和接近最小费用点,称之为最佳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最佳维修周期、最佳检查周期、零部件的最佳更换周期、最佳维修人员数量等。建立最佳维修计划法的前提条件是建立预防维修体制。对设备的劣化做出定量分析,对维修费用做出正确的估算。

2、减少劣化损失法

要减少劣化损失,应作好以下工作:

日常保养的正确实施、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和考核、正确实施预防维修、采用“四新”,改善维修、将用户信息反馈到设备制造商,并采取对策减少维修工程量。

3、降低维修费用法

同一项维修工作,必定有一种最省维修费用的经济方法。寻求降低维修费用的途径是:

实施有计划的维修作业、维修作业方法的不断改进,标准化、维修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培训、实施维修作业的外委包工、保持适当的维修用工具和器材的库存量、编制合理的维修费用预算和预算细则、建立科学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4、维修效果测定法

正确测定维修效果,找出改进的重点和方向,不断完善维修活动,使之达到最佳的维修计划。

五、设备维修管理要点

1、设备维修施工计划

为使设备维修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制定设备维修作业施工计划。对大型关键设备中修及以上的维修,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设备维修施工分类

设备维修一律按计划进行,实施预防性维修,是最理想化的,是设备维修管理追求的目标。

2.1 从管理方法上的分类

计划施工、紧急施工、预定施工。

2.2 从设备维修目的上的分类

突发施工、事后施工、预防施工、定期施工、改善施工、改造施工。

3、设备维修工期估算

3.1 工时估算

为编制进度计划必须进行必要的工时估算,其工时估算方法有:

标准资料法。、实际资料法、经验法。

3.2 日程估算

应用统筹理论和网络技术,按工序施工顺序绘制成施工进度网络图,通过一系列计算找出关键路线,关键路线上的总工时数经折算得出日程。关键路线上的总工期,可作为计划工期。

4、日程管理

为使设备维修施工按计划日程实施,必须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指导,用前锋线在时标网络进度图上进行检查,对滞后工序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保证计划日程实现。

5、负荷管理

对维修人员工作强度的管理称之为负荷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者应通过设备维修作业的计划工时和实际耗用工时,计划负荷和实际负荷的差异及时修正作业日程。

6、作业分配管理

对每个维修工人分配工作叫做作业分配管理。作业分配时要明确下达维修人员所要承担的工程内容、时间、结果、所用工具和材料以及其他条件等。在作业分配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工程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和维修人员的能力相适应。

7、外委包工管理

通常维修工作量的变化是很大的。因此,全部维修工作都由本企业承担是不适宜的,也是不经济的。这就需要将不适宜自己做的工程委托给其他厂家来做,称之为外委包工。

8、停产维修

在流程作业连续生产中,如果一部分设备发生了故障,就要造成全面停产,这种停产损失是极大的。所以要采用将所有设备一齐停下来,集中进行维修的方法,这种作法称之为停产维修。

9、维修工作资料

与一切管理一样,维修工程管理也必须将实际工作结果记录下来,作为维修工作档案保存起来,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对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评价。其二收集这些实际工作资料为建立维修工程检查标准资料打下基础。

六、结束语

总之,加强对设备的维修管理,掌握设备维修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设备维修方式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制定合适的维修计划方法、设备维修管理的要点,对提高设备的维修质量,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连续、可靠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论文作者:于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  ;  ;  ;  ;  ;  ;  ;  

浅谈设备维修管理论文_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