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蓝 玲

蓝 玲

(广西合山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合山 546500)

【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43-01

【摘要】:目的:研究克氏针内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8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B组采用单根骨圆针髓内固定法。结果:两组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各项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会使减短切口长度,显示了其微创性,另外也减少了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无一例出现克史针游走和退出现象,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比常规的保守治疗以及单根骨圆针髓内固定法治疗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锁骨中段骨折

锁骨位于胸的顶部前方,是肩胛带与躯干唯一的骨性连接支撑结构,弯曲细长,所处部位表浅,受暴力易发生骨折,且以中段骨折常见。对于稳定性无移位锁骨骨折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传统观点认为即使是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也很少需要手术来固定骨折。最新研究证明,手术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率及功能障碍比保守治疗要低,主要原因是手术治疗方式及内固定器械的改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手术治疗锁骨干骨折在恢复功能上比保守治疗有优势,对于年轻以及期望比较高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更早恢复平常活动。本研究从微创克氏针内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视角入手,分析了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笔者治疗的8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8~36岁,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均同意参与本实验。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在手术前对两组患者透视观察骨折情况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A组在实施手术时使患者仰卧,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对骨折处皮肤进行消毒,切口后露出骨折端,清洗骨断面,从骨折端髓腔钻入克氏针,逆行穿针至肩后皮外,并使用另外一个复位钳用同样的方法复位锁骨骨折近端。在手术实施完成之后对其进行透视观察复位情况。最后进行悬挂吊肢,在后期恢复休养时注意活动。手术后早期要配合活血止痛汤,中期使用补肾活血汤,后期采用八珍汤。对B组患者使用单根骨圆针髓内固定法进行,后期服用中药调理。分别对两种方法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进行对比,另将两种手术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观察结果,采用两独立样本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会使切口长度减少,显示了其微创性。另外也减少了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见表1。A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低于B组(46.7%),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锁骨为S型骨,连接肩胛带与躯干,起着支撑胸腔、血管及神经的作用,因此,锁骨股则的复位对于肩关节功能恢复、上肢神经功能有着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儿童锁骨骨折较易经非手术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然而,成人因骨骼发育成熟,骨折时常难接受非手术治疗方法即保守治愈,常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畸形、疼痛等。保守治疗有绷带固定、夹板固定、石膏背心固定等,操作也非常简单,然而其非常容易造成畸形或移位,同时长时间对皮肤的挤压会引起肢体供血不足等。因此,医学研究人员将治疗重点放在手术治疗上,力求避免骨折畸形等不良反应的产生。另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而骨折的疗养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恢复的,因此患者更偏向于治疗时间短的手术治疗,同时对于身形美观的要求,其也更愿意采取畸形几率较低的手术治疗。

目前锁骨骨折的治疗内固定手术方法主要有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锁骨钩接骨板内固定等多种方法,然而大多数手术都需要二次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并发症非常低,无一例出现退针和克史针游走现象,手术费用通常不高,其在取出的时候非常方便。另外其符合微创性操作,在手术时只需要露出骨折端,骨膜剥离较轻,对机体的软组织伤也非常小,所以其在治愈时比较快速。目前对于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该方法较常用,然而,有学者指出克氏针抗弯抗扭强度较低,常会引起骨折端的不稳定,对于粉碎性骨折术后可能会有松动情况,易造成血管被刺伤等。因此医护人员在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时,也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方案。切开复位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采用微创方法置入克氏针,有创伤小,无明显瘢痕,产生费用少,住院周期短,操作简便等优点,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应用比钢板固定广泛,但克氏针固定骨折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术后保护不良,可能会导致骨折或内固定发生移位。在行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术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避免术后内固定物变形:选择直径适宜的带螺纹克氏针,成人骨折选择直径2~2.5mm为宜,检测证实直径2mm克氏针即可满足锁骨骨折术后稳定;(2)避免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克氏针通过骨折端0.5cm时即应提拉骨折端,判断克氏针是否进入对侧髓腔,否则可能增加血管、神经或肺尖损伤的可能;(3)避免克氏针游走及退针,克氏针逆行穿出锁骨时电钻使用正常转速,但顺行旋入近端锁骨髓腔时电钻应尽量用低速,且以克氏针穿入近端锁骨皮质为宜。固定稳妥后需将克氏针针尾折弯后放置于皮下;(4)术后常规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3~4周。

本研究认为,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比常规的保守治疗以及单根骨圆针髓内固定法治疗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例数略少,可能反应结果的全面性有一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潮安,螺纹克氏针与普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广东省潮安县人民医院骨外科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中原医刊2006年11月。

[2] 朱昌荣.锁骨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生物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2013,34(7):22-24.

[3] 石勇健,刘代平,包洪波,等.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22(1):262-264.

[4] 汪涛,叶长清,陈国富.解剖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5):1313-1314

论文作者:蓝 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  ;  ;  ;  ;  ;  ;  ;  

锁骨骨折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蓝 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