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在CT扫描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的不同征象分析论文_梁永珍,景宁,景博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030013

摘要:目的:探析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在CT征象中的表现。方法:设一组对比试验,将30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A组)与30例印戒细胞癌(B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均采取CT扫描总结两组CT表现。结果:CT征象显示,两组肠壁环形增厚、病灶强化程度明显、钙化、大量低密度区、靶环征、肠周重度浸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灶长度、肝脏转移、肠梗阻、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在CT征象中各有突出表现,前者以病灶内钙化明显,且增强扫描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后者则可见明显靶环征。

关键词: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CT;表现差异

黏液细胞癌与印戒细胞癌相同点在于均可分泌大量的黏液,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多以病理区分,CT检测是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临床报道较少,本次研究设一组对比试验,将30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与30例印戒细胞癌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探析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在CT中的表现,旨在为临床鉴别诊断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由2015年3月——2017年7月间收治,经病理检测分为30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为A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2±10.3)岁,入院表现肛周疼痛者2例,粪便带血者17例,腹痛腹胀者7例,排粪习惯改变者4例;30例印戒细胞癌患者设为B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7.7±11.0)岁,入院表现肛周疼痛者3例,粪便带血者15例,腹痛腹胀者6例,排粪习惯改变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排除相关影响因素,本组CT扫描及阅片均由同一组成员完成,当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组内成员协商完成最后鉴定。仪器为东芝64排TSX---101A型CT机,患者受检前需空腹,检查开始前通过肛门行肠道充气,检查中均为平扫、静脉期与动脉期扫描;具体检测内容涉及如下:①病灶长度、厚度、瘤内密度(是否存在钙化)、强化程度(CT值增加不足20Hu为轻度;CT值增加20~40Hu位中度;CT值增加超过40Hu为明显)、低密度区(少量为占病灶30%以下,中量为占病灶30%~60%,大量为占病灶60%以上)、靶环征、器官转移与直肠或结肠周侵犯表现。

1.3统计学方法

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内数据予以处理,P<0.05用于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百分比”由卡方值检验。

2结果

CT表现显示,两组肠壁环形增厚、强化程度明显、钙化、大量低密度区、靶环征、肠周重度浸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脏转移、肠梗阻、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在临床中并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均存在明显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征象,其中结直肠黏液腺癌更多发生于右半结肠,其中更为突出为升结肠,印戒细胞癌则更多发生于直肠中。

研究结果可见两组CT表面均明显呈环形增厚样,这与普通类型结直肠腺癌不同,其中黏液腺癌病灶呈环形增厚为66.67%,印戒细胞癌则为56.67%,且可见增厚厚度多超过2cm,较之常规类型的结直肠癌厚度更高。从本文研究结果可见,CT下显示,两组肠壁环形增厚、强化程度明显、钙化、大量低密度区、靶环征、肠周重度浸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病灶CT平扫密度与扫描强度中黏液腺癌明显低于印戒细胞癌,经增强后,可见比例不一的低密度区表现。另外在印戒细胞癌中可见并无钙化病例,通过CT扫描增强后无低密度区,分析原因与黏液腺癌病理学特点正相关,黏液腺癌在分泌中表现异常亢进,细胞外间隙生成大量黏液堆积表现,故经CT扫描可见低密度影[1]。钙化属于黏液腺癌CT主要特征表现,分析原因为,黏液腺癌所分泌的黏液属于一种糖蛋白,具有较强的钙化倾向,从本文可见黏液腺癌CT扫描16.67%可见钙化样,而印戒细胞癌则未见钙化。靶环征属于印戒细胞癌CT特征之一,这是由于印戒细胞癌对肠壁全层浸润有关,其粘膜层不完整,黏膜下层、浆膜层多受到肿瘤细胞的浸润,同时伴有较为丰富间质纤维化,在CT扫描中,其强化程度高于其他层,形成靶环征。在本文中印戒细胞癌13.33%出现靶环征,黏液腺癌则无一例。这在英天舒等人[2]的研究中呈一致性。另外肠周浸润程度中,黏液腺癌较之印戒细胞癌程度更轻,分析原因与二者分化程度正相关,较之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分化程度更高。另外但在肝脏转移、肠梗阻、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均会导致肝脏与淋巴结等转移、肠梗阻。这与陈晓燕,阙瑞华研究结果一致[3]。

综上所述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在CT中各有突出表现,前者以病灶内钙化明显,且增强扫描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后者则可见明显靶环征。

参考文献:

[1]林圣美,张玮,翟红伟.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CT诊断[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04):10-13.

[2]英天舒,张晓晔. 31例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16,31(04):567-568+571.

[3]陈晓燕,阙瑞华,黎辉. 原发性肺粘液腺癌结合病理MSCT表现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2):25-26+78.

论文作者:梁永珍,景宁,景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  ;  ;  ;  ;  ;  ;  ;  

对比在CT扫描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的不同征象分析论文_梁永珍,景宁,景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