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馆网结构的合理布局与中间性档案机构的社会化发展论文_焦晓晶

论述馆网结构的合理布局与中间性档案机构的社会化发展论文_焦晓晶

大庆市让胡路区政府

摘要: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充分的做好相应的馆网结构布局工作,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凸显出档案管理的价值。另外,有效的实现中间性档案机构的社会化发展,对档案机构的职能进行有效的应用,就能够使得档案管理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就针对馆网结构布局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中间性档案机构的社会化发展进行探究,从而总结得出新来源观与档案管理的再现历史联系原则,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馆网结构;布局;中间性档案机构;社会化发展

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中间性档案机构逐渐的兴起,并且正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只是在中间性档案机构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即监管与脱钩之间的关系、服务于有偿之间的关系、咨询与劳务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几种关系,中间性档案机构才能更好的履行中介的职能,进而成为新型文化中心。

1、馆网结构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我国的档案馆数量有很多,这为数众多的档案馆在规模上不可能一致,针对不同规模的档案馆来说,其在进行馆网结构布局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照互补的原则,在一定的条件下,合理的应用数字化技术,来对档案馆的发展进行转型处理。一般来说,专业的档案馆能够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并且具有其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带动其他档案馆的发展,而相关的单位在对馆网结构进行布局的时候,则要充分的考虑到实际的档案馆发展情况,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依据法律来对综合性的档案馆与专业性的档案馆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得档案管理事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在对馆网结构进行布局的时候,要着重对其中的重点进行凸显,使得布局能够呈现出理想化的效果,相关的单位要确立一个中心的档案馆,该档案馆主要就是针对一些重要和核心的文件进行保存和管理。同时,要注意对馆藏的布局进行定期的调整,使得档案馆能够逐渐向着重点档案馆的方向转化。在一些发展较为落后以及区域空间较小的地方,并不需要设置重点档案馆,只需要利用普通的档案馆来发挥出应有的档案管理职能即可。

第三,要合理的建设终极档案馆。之所以要建设这样的档案馆,主要就是因为一些企业也具有档案管理的能力,另外,很多的高校也能够发挥出档案管理的职能,特别是在学生上学期间,而终极档案馆的建设,则可以充分的将高校的档案管理职能与企业的档案管理能力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构建终极档案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的终极档案馆,其不仅能够有效的对档案进行管理,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社会的开放,融合社会职能,对社会责任进行分担,使得档案管理具备社会化的性质。

2、中间性档案机构的社会化发展

2.1新型文化中心

我国文化中心出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型文化中心,而这一新型的文化中心可以被当做是中间性档案机构。也就是会所,中间性档案机构是新型的文化中心,其所具有的职能也相应增多,总的来说,中间性的档案机构能够有效的为各种公开的文件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也能够使得机关档案具备优越的功能。而要想使得这样的新型文化中心可以高效的实现,就需要针对档案馆进行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各个档案馆网站的高效连接,实现资源的共享,只有这样,中间性档案机构才能够真正的转型成为新型文化中心,并实现社会化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中介服务结构

首先,脱钩与监管之间的关系,档案中介服务结构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因此相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做好监管工作,严格审批,并且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此同时还需要保证此类型的机构财务上独立,与其他档案机构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该机构的负责人员需要自负盈亏,否则档案中介服务机构之后成为当地政府的负担;其次,服务于有偿的关系。此类中介机构既应实行有偿服务,又不宜以盈利为目的。收费标准要合理,要努力办成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收支相抵后略有盈余因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必要和可能时,当地档案部门可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给予资助。

“公益事业”是其基本性质,“企业化管理”则是在现实条件下较为可行的管理办法。总之,赚钱不应成为此类机构的终极目标,而只是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手段;最后,咨询与劳务的关系。此类机构的业务范围可以划分为咨询与劳务两个方面。图书馆咨询方面包括工作方案策划、规章制度待拟、疑难问题解答、工作经验总结等,也可以是代理培训,甚至推荐、待聘工作人员。劳务则主要是指对档案本身的管理,如整理、编目、编研等,甚至可以全过程代管委托单位的档案。总体上看,此类机构应是两类业务并重。具体地讲,则应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有所侧重。

3、新来源观与档案管理的再现历史联系原则

3.1传统来源原则和全宗理论面临的挑战

来源原则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后经各国档案工作者的灵活运用于发展,逐步得到了完善与丰富。传统来源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按照文件的形成机关来源整理馆藏档案,强调同一来源档案的不可分散性和不同来源档案的不可混淆性。一个多世纪以来,来源原则一致指导者档案实体的整理。作为档案学的特色理论,它对世界各国的档案学理论与时间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构件近现代档案学和指导近现代档案工作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3.2来源原则面临的质疑

具有浓厚技术特性的电子文件的出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并开始打破机构、地域间界限共享和形成数据信息。

出现了以科技档案为代表的新的档案种类。它们具有不同于政务档案的形成过程与规律。例如,由不同单位共同完成的同一向科研课题、工程项目的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完整性和独立性,若继续采用按同一形成机构来源管理档案,必然会割裂这些活动及其档案之间固有的历史联系。由此,按机构来源整理档案的做法不再一统天下,同一机关不再是档案历史联系的代名词。传统的来源原则、全宗理论在解释和指导现代社会的档案实践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面临着尖锐质疑。

4、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针对管网结构的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对中间性的档案机构进行有效的发展,实现档案机构的社会化,均有其一定的必要性。我国目前的馆网结构在布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且中间性的档案机构也无法高效的实现社会化的发展,这就使得本文需要展开对这两项内容的探究,从而可以为档案人员进行工作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中间性档案机构所具有的职能,从而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职能,以实现档案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志强.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涵义及其运作机制探讨[J].档案学通讯,2013(2)

[2]王茂跃.关于国家档案全宗概念的一些思考[J].中国档案,2013(1)

[3]深圳经济特区档案与文件收集利用条例[J].中国档案,2012(8)

[4]张秀珍.论述馆网结构的合理布局与中间性档案机构的社会化发展.[J].《赤子》,2013,第21期(21):147-147

论文作者:焦晓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论述馆网结构的合理布局与中间性档案机构的社会化发展论文_焦晓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