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_课程开发论文

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教学设计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以通信技术为主体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的到来,与这一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及课程改革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著名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1996)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时代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做人。与这一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启发学生探究为主、交互式学习,真实的多学科交叉式问题解决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教师作为学习者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以不同年龄混合编班的形式将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模式。由此,开发并设计适合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就成了当前最紧迫的课题。目前在我国部分省市的高中正在推广一种研究型课程,它部分地体现了上述教育目标与教学形式,并且教育部也正在制定高中的研究型课程教学指南。同时教育部还组织专家制定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大纲。为配合制定这一指导大纲,本论文将根据这一教学模式为背景,参照国外对这一课程开发的成果,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中小学综合学习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方案,并探讨其意义和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

二、综合学习的定义和意义

1.定义

所谓综合学习,它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结合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等内部动机为基轴,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类所束缚,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活动,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伸展,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

在国内外与综合学习相类似的学习形式有:美国的综合课程,日本的综合学习,英国的主题学习、交叉式课程,德国的合科课程,以及我国的课外活动小组、研究型课程等等。

综合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探索生活的方式,建立感性、价值理念与身体融为一体的知识结构。综观各国的同类学习形式,有的重视具体的直接的社会参与,与他人的协作;有的侧重于培养以“参与”为媒介的交流能力以及作为参与者的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则注重于为问题解决所需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加工、运用等“信息活用能力”培养。而综合学习则是将上述诸特点进行综合,并且以学习者强烈的内部动机为动因的学习方式。它的学习内容包括所有的学科和知识领域。

综合学习的特征是:学习方式多样化、个别化,知识应用的综合化,学习集体成员的不同年龄化。从课程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活动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作为课程的依据。其根本在于使学习者被各个学科割裂和肢解的学习经验重新得到组建。

综合学习的方法有问题解决、调查、实践等。

2.综合学习成立的条件

综合学习是学生主体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对自己的疑问用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的学习方式。因此实现综合学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对课题或疑问的追求必须是真正出自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2)在求知的好奇心引导下的这一学习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可以预测问题解决的出路,明白调查方法和学习方法,能较顺利地进行学习。

尽管综合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学习科学研究过程,但它毕竟是一种中小学生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所以要考虑学习对象的发展水平。

(4)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和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所经历的感受相同。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一项工作并将结果公之于众,总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另外,将结果归纳为作品的过程可以促成学习经验的熟练化和知识的结构化。

3.综合学习的意义

综合学习对我国学校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个意义是它可以促进信息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开展和实施。

这是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这一角度来认识综合学习的意义的。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校中的信息教育的基本形式仍然采用独立学科方式。虽然名称不同,如“电脑课”、“微机课”、“信息教育”等等,但其内容基本上是计算机等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教育(Computer Literacy),因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教育。参照日本国文部省情报教育指南(1991)中“情报教育”概念和英国的"Information from 5 to 16"(1989)中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概念可知,信息教育是指:培养信息活用能力的教育,其内容如下:

(1)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按照课题目的准确地运用信息手段,自主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创造信息并能根据收信者的情况发送和传达信息。

(2)科学地理解信息:掌握信息手段的特征,能正确地操纵信息,了解评价和改善信息活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能够理解日常生活中信息与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充分认识信息道德观念的必要性和责任感,培养积极参与创建所期望的信息化社会的态度。

从上面的“信息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信息教育的重点是信息的活用能力教育,而并不仅仅是信息媒体操作的教育。因此,要想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实施“信息教育”就要将信息技术同各学科内容进行交叉,在有效地体现各学科特征这一点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效用,达到培养信息活用能力教育的目的。而我国的学科教育有其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且受升学考试牵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很难实现信息教育与学科的交叉。因此,为能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实施信息教育,对综合学习的期待就越来越大。

第二个意义是由于综合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发现课题、设计课题的活动,所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课题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这是从伸展学生个性这一角度来认识综合学习的意义的。从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来看,学科教育依然是采用教师为主体、学科为中心、活字媒体为主导、班级集体教学的方式。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相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同一性,这对促进个性与能力伸展,培养具有丰富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信息化社会的教育理念相抵触。而综合学习活动可不受现行教科书框架的束缚,能彻底地实现伸展学生个性的目标。

第三个意义是综合学习可以使在各个学科中获得的知识、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技能等相互关联,并可以将这一学习机会提供给学生。

这是从学科学习这一角度来看待综合学习的意义的。我国目前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从各个学科中学来的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七零八落地呈现非构造化状态,这种知识结构不利于从事问题解决活动。其原因是由于升学考试竞争激化造成的。学生对语文、数学、自然等各学科的学习是孤立的、封闭的,只会在单一学科中考虑问题和解释事象。并且在某一学科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根本不想活用于其他学科。可是,生存于21世纪社会中的孩子们将被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化知识结构和更高的思考力与判断力。考虑到“学会生存”这一目标,就更加有必要改善现存学科教育的单一化和学科学习的封闭性这一缺限,从而实现不同学科内容相关联以及学习经验综合化的目标。

第四个意义是综合学习为学生从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提供机会。

这是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来认识综合学习的意义的。本来,人从出生就显示了他学习的存在。从幼儿期的步行和喃喃学语到与人交往,这些都是为了生存而自立学习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们尽管还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已经被现实的社会生活所接受,在亲身体验成人熟练的现实生活实践的同时,学会生存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可是,现今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已经形成了超越现实生活的文化的与科学的知识体系,所以学习的目标也变得更为抽象化逐渐趋向于一般性知识的获取。其结果,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在脱离开知识运用的实践文脉(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指导和评价。使知识和产生它的情境相脱离,学校教育越来越偏离为进入社会做准备这一大目标的轨道。而综合学习的过程则重视自然、社会和人直接具体地“相连接”以及“参与”活动。所以,综合学习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行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自觉地将学校学习与文化实践相联系的机会。

三、综合学习的课程开发

综合学习不是一门学科,所以它既没有教材,又没有学科学习的系统性和顺序性。因此,各学校必须独自地开发综合学习课程,依据这一课程,教师还要进行综合学习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综合学习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呢?下面将介绍综合学习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

1.设定课题

综合学习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设定学习课题。通常,设定课题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先设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再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与需求自由地设定自己的学习课题的方法。

例如,从“信息技术教育”、“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领域设定综合学习的课题。首先设定共同的主题为:“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或“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或“水和我们的生活”等等。在教师对主题进行讲解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在这一主题下自由定题。如,“用电子邮件把我的学校介绍给外国小朋友”、“小桥流水人家——我的家江南水乡”、“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光照”、“河里的鱼吃什么”等等。各自的课题设定后便可开展调查活动。

另一个是不设定共同的主题,从一开始就可按照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自由地设定课题的方法。

也就是说,只要课题反映了每个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并通过与指导老师反复协商讨论或论证的话,选什么课题完全是学生的自由。例如,有些学生可以设定课题为:“试一试:用花来制造香水”、“夏天的天气变化和预测”、“观察动物的诞生”、“试一试:让西红柿长得又大又快”等等。这些题目既反映了学习者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又体现了超越学科框架与日常生活直接相联的学习特征。

从以上所阐述的两种设定课题的方法可以看出,共同主题设定与否其课程的制定也截然不同,但两者可以相互结合。这完全由教师意图来决定。因此,也可以说,综合学习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的意图。

2.学年间及校种间的衔接

综合学习与学科学习不同,所以没有必要过多考虑像语文或数学那样由浅入深的系列性,但还是要适当考虑学年之间的衔接。原则上讲,综合学习是一个依兴趣编组的课程,所以只要兴趣相同不同年龄的学生都可以编成一组。但考虑到学习时间和不同年龄者具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年龄段构成课题组。比如,小学的5、6年级为一组作为高学年组,3、4年级作为中学年组,1、2年级作为低学年组。或者以1、2、3年级为低学年组,以4、5、6为高学年组,并考虑高、低学年间的衔接。例如,在“自然和环境”这一领域,在低学年组中可以设定共同的主题为“鱼儿的成长”,在中学年组中设定“调查珠江里鱼类的生态环境”,在高学年组中设定共同的主题为“城市的发展与珠江的自然环境变化”。这样,从局部的鱼类出生与成长到鱼类生长和自然环境,再到城市和工业的发展给珠江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等等。从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活动(实践)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使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和意识逐渐扩大,从而形成了学年间的衔接。

另外,还要适当考虑上述低、中、高学年组之间综合学习的特征。即在低学年组(或中学年组)中将以“综合学习的入门”或者叫作“导入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其特征表现在学习综合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基本。如,学生们学习如何像记者一样开展采访、调查活动;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并归纳结果;以及如何像研究者一样发表与展示结果等方法。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综合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综合学习的过程。

在高学年组中以“综合学习的自由研究”或“总结期”为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即这一期间是总结归纳综合学习经验的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可以考虑加宽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加深课题的难度,对一部分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协助重演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总结期”主要是为向中学综合学习过渡提供准备。也称“校种间的衔接”。在中学,如果有小学“总结期”的综合学习经验的话,可以在不设定共同主题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经验开设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课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已具有对进一步学习和将来发展方向的明确认识,所以中学阶段的综合学习可以制定长远目标和系列课题。例如,在“物理”这一领域中以“电场与磁场”为主题,从“电场与磁场产生的原理”、“磁场对植物及动物的影响”、“磁场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到“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形成一个系列课题。但在综合学习实施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未掌握发现课题的方法,所以初期的综合学习应以共同主题下的个人学习方式为主。

3.制定年度活动计划

课程开发的最后环节是制定在各个学年中学习课题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课题研究起止年月等年度活动计划。在这里,只能提出一个一般性的计划方案供执行时参考。

年度活动计划制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课题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期完成一个综合学习课题,并且一周安排4个学时,那么一学期共80学时,这个课题大概要做得比较大。但如果一学期做2个课题,那么一个课题需要40学时。另外,每周4学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开使用,这要依课题的内容而定。比如:做调查、采访、实验、到学校外查资料等需要很多的时间,这时可以将时间集中起来使用。以下是设定共同主题和不设定共同主题两种情况下的综合学习年度计划假想方案。

表1 综合学习年度活动计划安排

(小学共同主题下综合学习——设想案)

表2 综合学习年度活动计划安排

(中学的自由课题学习——设想案)

四、综合学习的教学设计

1.策划学习过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策划学习过程,即在40小时或一年的学习时间里应以什么样过程来开展学习活动,也即所谓构成各个学校独自的“学习过程模式”。这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点,把握“共同”与“自由”的平衡。

所谓“共同”与“自由”的平衡是指,在接触主题的导入阶段应尽可能地强调“共同”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同”经验。而在综合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索课题、设定课题阶段,应尽可能地强调“自由”,使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最大限度地得到尊重。并且在归纳与发表研究成果阶段,着重强调相互交流这一“共同”的学习。

从学习形态上来讲,单元的开始与结尾采用“共同(集体)”学习,中间阶段采用个别学习。从教师的指导和支援上来说,单元开始时需要教师站在前头进行全面讲解和指导。而在以后的阶段,教师应该彻底地转到学习的后方进行个别的指导和支援。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哪个阶段应该在前面讲授还是在后面指导,需要明确地进行职能分工。

第二点,应充分保障建立学习课题(个人课题)阶段的学习时间。

综合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使每一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去发现课题、设定课题。因此用充分的时间开展“调查学习”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调查学习”中能否找到学习课题,教师的指导和引导非常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在事前必须做大量的调查工作。

第三点,重视研究结果发表活动与进行相互交流的学习阶段。

综合学习的最终阶段是发表、展示或交流研究的成果。从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这一意义上说,研究结果的发表活动与进行相互交流的学习阶段是综合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如进行小组讨论、编写报告进行归纳总结,利用计算机等综合媒体进行演示等等,在综合学习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表现活动。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从四个阶段来构建综合学习过程模式。

(1)接触课题阶段(3~4小时)

在开展综合学习之前,首先听取专家或特邀报告人的报告。结合讲座观看录像,从事共同的体验活动,听取教师介绍有关资料和书籍。通过这些活动使全体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体验和对共同主题的理解,从而建构一个共同的基盘。

例如,针对表1中5年级的“调查2:珠江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共同学习主题可以开展四个种类的共同体验活动。(A)视听有关介绍珠江的录像。如观看介绍珠江上游的情况以及珠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利用珠江水进行农田灌溉、运输、游玩等情景的录像。(B)听取珠江过去的样子以及在此生活过的老人讲述珠江的故事。(C)百闻不如一见,自己亲自到珠江及其周围去探险自然。(D)听取市政府有关部门或专家介绍珠江周围环境的情况与珠江两岸工农业、城市发展以及动植物生态环境变化的情况。

这样,在这些众多的话题和共同体验中,学生总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与爱好相关的探索课题。

(2)发现课题阶段(2~3小时)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想要调查的课题,并引导学生预测课题的解决途径。另外,对于具有同一课题的学生,教师要协助他们建立共同的学习小组。而学生要做的是大家一起制作小组内个人课题一览表和学习计划表等等。当然,这个学习计划表可以是个草案,随着计划的实施可以进行修改。

(3)课题调查阶段(10~12小时)

这是综合学习的核心阶段,即开展问题解决和体验活动的阶段。为使学生们顺利地开展个别式的或小组式的探索活动,应指导学生不仅仅是校内的,还要积极地利用校外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设施。因此,教师要事先与学习活动范围内的商店、机关、社会团体取得联系,以便学生自己就能开展调查活动。在中学阶段,这些联络工作可以交给学生们自己来完成,这本身就是综合学习的一个内容。另外,调查活动可能会按照事前的计划顺利展开,但也可能会在中途改变计划,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产生新的课题。因此,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理由充分的话可以改变计划。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具备一种灵活性或变通性。

(4)结果归纳阶段(6~8小时)

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是将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图、表、照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并将其汇总成报告,最后使用各种各样的媒体进行发表和交流。通过研究成果的发表会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伸展,促进学习成果的交流。特别是还要将这些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

表2所表示的是为中学设计的综合学习,它由八个阶段构成。

在“入门教育”中,教师通过一个综合学习的实例,利用多媒体等工具系统地讲解、演示学习的意义与方法。由于“入门教育”阶段的学习会影响学生对综合学习的印象和期待,关系到综合学习的成功与否,所以教师要刻意创造一个能激发学习者兴趣的话题。

“媒体学习”是关于资料的收集和发表方式的学习。具体地体现为报纸、杂志、图书等活字资料的活用,新闻、消息以及通知的写作,OHP资料的制作方法与使用方法,计算机(数字式照相机、英特网等)的使用方法的学习。媒体学习是为培养“信息的收集、选择、加工、发信”这一信息活用能力而设定的。而信息活用能力又是综合学习的基础与基本,所以,它也可以作为中学的“信息教育入门”。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通过具体的课题学习来掌握信息媒体技术。例如,通过开展“给外省的小朋友打电话”、“到校外开展活动”、“学会使用计算机”、“学会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用电子邮件向专家请教、写信请专家讲课作报告”等活动,了解与掌握同人和社会交往的礼仪做法以及基本程序。

“实践学习”是发现课题、设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的学习阶段。第一次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从自己的身边周围、居住的小区、社区开始,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向外扩展。这一时期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学生制定课题并预测计划进程。

“主题学习”是按照各自的主题探索课题的学习阶段。学生们利用文献、英特网搜寻信息和资料,到各级各类的机关和单位进行参观、见习,对有关人员进行采访,参加居委会及社区的活动,利用互联网与其他省市的小朋友甚至外国的小朋友进行联络等,开展丰富多采的学习活动。

“总结学习”是综合学习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它是发表研究结果进行交流的学习阶段。一般情况下发表会可以分为中期发表和最终发表两次。中间发表时,参加发表会的同学与老师要当场为发表者提出意见,以便教师监督计划的进行情况,发表者修改后半期研究计划,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另外,利用“媒体学习”获得的技能,充分地进行发表、演讲、表现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最好机会。

2.制定单元活动方案

根据以上的学习过程可以制定单元活动方案或年度计划。但在综合学习中制定一学时的教学方案没有多大的意义。也就是说,不要像通常的教学方案那样:“这里应该如何来提问”,“这里应该如何举例”等等只考虑细小的环节,而是要考虑学习的整个过程,对每一个主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将重点放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上。例如,“确定主题之后应该到哪里去查找资料”,“进行调查应该去哪些地方、怎样去(包括安全教育等)”,“预测可能的调查范围和内容(监督学生的调查是否有漏洞)”等。因此,在制定单元活动方案时,要结合学生的各个主题和课题,从长远的角度去计划教学设计。

五、综合学习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

综合学习的实施将会改变我国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中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因此,从现今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说,综合学习在我国实施是当务之急。

另外,在我国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着与综合学习相类似的学习形式。如在70年代和80年代中出现的“课外活动小组”和“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活动,以及目前正处于实验当中的“研究型课程”与各种活动课程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综合学习的部分过程。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设计综合学习提供了经验,还为实践综合学习铺垫了基础。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除一部分边远地区和穷困地区外,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媒体与技术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普及。因此,可以说在我国的中小学目前已具备了实施综合学习的基本条件。

但目前,在我国实施综合学习还存在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儿童的教育活动并组建人的网络(广泛利用校外人才)。

(2)进一步充实各种媒体环境(在图书馆、电教馆、博物馆、各机关、企事业、社团的资料室建立学习室和配备业余指导员)。

(3)扩大学习空间(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各种设施。如科学研究实验室和基地、天文台、动植物园、净化水厂等工厂、文物、古迹遗址等)。

(4)使教学计划弹性化,确保综合学习时间。

另外,在开展综合学习之初可能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综合学习与学科教学的冲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由学科教学→合科学习(几种学科结合的学习)→综合学习(超越学科设定综合学习的时间)这样一种过程。

综上所述,只有在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综合学习的开展,只有在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综合学习的实践。

标签:;  ;  ;  ;  ;  

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_课程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