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活动的风险与成败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活动的风险与成败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活动的风险与成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败论文,市场经济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有参与其事的经济主体无不对未来满怀憧憬,希望能顺顺当当地获得成功。但愿望并非现实,万事顺遂、尽如人意的境况不可能永远存在。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对于生产销售者来说,他们的经营只能面临两种结果:赢利或是亏损(长期不赢不亏的状况应视为亏损,因为没有赢利终将导致经营失败)。亏损乃至破产的威胁就是经济上的风险。

一方面,风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它是由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和自然界、人类社会活动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所决定的;另一方面,风险对于具体的生产销售者而言,具有偶然性,即可能遇到,也可能不会遇到。所以风险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对于生产销售者来讲,胜败乃兵家常事,遭遇风险并不罕见。因此,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着成功或失败两种结果。而在很多情况下,风险与成功的机会是同时并存的。避免风险以及在必要时勇于搏击风险,争取成功,是所有的生产销售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

一、风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伴生物

如果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追根溯源,那么可以说,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人类社会的商品交换活动日趋频繁。交换是解决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矛盾的手段,但其中隐含着一种危险——如果交换不能完成,商品价值就无从实现,生产销售者会因此而招致亏损。特别是货币出现以后,两者的矛盾进一步深化。首先,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产生了两种作用:一方面使交换突破了物物交易的条件限制,即供给和需求巧合及交换时间巧合的限制,大大简化、方便了交换行为;另一方面则使交换从以物易物变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此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所有的商品都必须转化成货币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卖与买的行为在空间与时间上发生了分离,因而交换有可能受阻或中断。如果有的生产销售者卖出自己的商品后并不立即购买他人的商品,或是转到其他地方购买,就会使一些人的商品无法出售,从而蒙受损失。这表明,在商品与货币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已经隐含了风险。其次,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也产生了两种作用:一方面可以使人们用延期支付的方式购买商品,从而促进了信用制度和借贷的发展;另一方面,商品转让及其价格实现在时间上被分割开来,产生了买卖的赊购赊销方式,在众多的生产销售者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从而增加了经营风险。一旦有人不能如约支付欠款,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些生产销售者亏损或破产。

在扩大的商品经济阶段,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实现了商品化,货币也演变为资本。这一阶段约从工业革命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范围逐渐增大,它突破了国界,向世界范围拓展。因而前面提到的矛盾与风险更加深化和扩大。

乃至发达的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阶段,资产的所有权也进入了商品化范围。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股份公司的大量涌现和整个经济的货币化、信用化、金融化。这期间,市场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并向法制化发展。市场不仅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具有了调配社会资源的功能,所以被称为市场经济。本世纪以来,市场化的浪潮日益高涨,迄今几乎席卷全球所有国家。这使得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债权债务关系早已超越局部地区乃至国界,渐次连成了全球性网络,形成了休戚相关、复杂多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经济的运作,无论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均需通过货币流通的方式进行。一方面,货币的流通和信用化活动,能够对财富的创造过程产生积极影响,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有难以驾驭的弊端,一旦超出社会需要的范围,就会使局部甚至整个经济的运转陷于紊乱状态,带来巨大震荡。远的不说,仅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市场,已是危机频发:墨西哥金融风暴、新加坡巴林银行事件、日本大和银行事件、法国里昂银行事件等风波此起彼伏。这些危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冲击。

由上可见,经济风险是商品经济的伴生物,它随着劳动产品、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产权的商品化以及经济活动的货币化、信用化而不断发展。尤其是到了市场经济阶段,其影响范围日趋广泛,危害程度逐步加深。

二、风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一)市场经济风险的必然性

经济风险的必然性是指,对于整个人类的经济活动而言,风险不可避免。人类的经济活动是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其中存在着人与自然的矛盾;人在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彼此之间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于是产生了各种社会矛盾;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按照人的意志对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改造的活动,所以人们又面临着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的矛盾。这些矛盾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一直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变化。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可以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它们就不会消失。上述矛盾使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永远面临着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挑战,而这一系列挑战就蕴含着大量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依照其特有的规律和机制运行。生产销售者对这些规律的认识、把握乃至运用,一方面受到主观条件,包括能力、水平、决策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客观条件,包括市场发育状况、地域、经营内容等限制,所以,他们的活动经常与客观现实发生不相符合的情况,造成经营上的失利。因此,出现风险是必然的。构成经济活动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来自自然界的风险因素。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异,它们时常给人类带来危害,即自然灾害。不论是突发性的灾害,如旱灾、洪涝、地震、农林病虫害、台风、风暴潮,还是缓变性的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等环境灾害,都会给人类的经济活动及社会生活带来程度不同的损害。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由于人口的增长与相对集中,由于财富的增加和财产密度增大以及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增长,由此产生的经济风险也在逐渐加大。

来自社会的风险因素。这一类的危险主要来源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剧烈冲突或社会动荡,其中包括了战争。它们的产生或存在,对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带来严重威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局势发展就可以看出,举凡政局不稳、动乱频仍、连年烽火的国家或地区,无不陷于工厂倒闭、饿殍遍野、经济凋敝的境地,其中的投资者(除了发战争财或国难财的军火商和投机者外),必是血本无归。因此,社会动荡和战争所引发的高风险往往令投资者望而却步。

来自经济决策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有来自主观的,也有来自客观的。

从主观方面考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就是以自然人或法人身份出现的市场主体。其目的和手段均体现在各种经营决策及实施过程之中。不论是谁,其决策都出自对预期经济收益(有时也包括社会效益)的乐观估计。但主体的意志和目标能否实现,需由多种因素决定,例如主体自身的素质——学识水平及创见、观察及思维能力、胆识和魄力、经营管理和组织能力、品德及操守等;对信息的收集是否全面、迅速等等。如果决策者素质高,信息灵通,那就有助于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反之则易于失败。然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圣人、完人和预言家。面对着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可以说无人能作出绝对正确的决策,没有谁能永不失手、稳操胜券。从这一角度来看,风险永远存在。

从客观方面考察,对任何一个经济活动主体而言,都会面临着客观世界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也会为决策带来众多风险。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类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客观规律,并利用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不顾条件地生搬硬套,必然会造成失误。再者,由于客观世界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人的认识,无论对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本身,都难以穷尽。所以,在许多领域,人类仍然受到不确定性的制约。比如,尽管人类通过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已发现了许多致灾规律,并掌握了抵御方法,但仍有很多灾害是人类无法防范的。而致灾原因和灾害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就会给经济决策带来风险。至于在社会领域中,虽然从总的方面看,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但因为社会是由具有思想意识的人所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意志及活动方式,所以,在人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微观活动范围内,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就更为普遍。比方说,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生产销售者不利的突发性事件:金融市场的波动,合伙人不履行契约,产品销售不景气及价格的大起大落,某项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不明朗,等等。这些情况瞬息万变,难以预料。无论生产销售者怎样力求做到科学决策,总是难免有所闪失。当决策出现偏差时,若不能及时校正,或是人力无法校正,就会出现风险损失。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时时刻刻都充满风险。它虽有大小或地域之分,但不会完全消失。这就是风险的必然性。它体现在概率分布规律即统计学规律之中。其涵义是,在大量同类型的经济活动中,风险出现的次数与经济活动次数的比值,即频率是稳定的。这个频率稳定值就是某类风险的概率。它是风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经济活动主体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不同的经济活动有不同的风险概率。假如在某一时期某种经济风险的概率为万分之一,意即在平均10000次此类经济活动中,风险出现一次,而另外的9999次是安全、无风险的。这一比值固定不变,它客观地刻画了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体现出风险的必然性和确定性。

(二)市场经济风险的偶然性

我们之所以说风险的产生具有必然性,是因为从宏观角度考察,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风险始终威胁着所有的市场经济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主体在其活动中必定遭遇风险。从微观角度考察,具体到每个市场主体,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对单独的主体来讲,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风险都具有偶然性。

风险的概率分布规律一方面体现了其必然性,一方面也表现了偶然性。这是由于:

第一,不论何种类型的经济风险概率,也就是其频率稳定值,都是在对足够大量的经济活动及其风险(这些风险每次出现都有一定的偶然性)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才得出的。而个别、少量的经济活动及其风险是不确定的。也可以说,概率是对非常大量的偶然性进行研究的结果。第二,这一比值仅仅是一个平均值,它并非指在每10000次经济活动中,必定出现一次风险,在现实中,风险具体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偶然性与不确定性。第三,因为经济风险概率只表现在大量的统计结果中,所以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也就是说,它研究、表现的只是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风险,对未来没有或难有预见性。即使人们了解、掌握了某种风险的概率,也很难确知今后的风险将要发生在谁的身上,至多只能作出发展趋势的预测。

风险之所以具有偶然性,是由于客观世界在运动过程中充满大量不确定性。带来风险的各种因素,无论来自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经济主体的决策,无不处于复杂的变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其结果自然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

由是观之,市场经济中的风险也如同许多客观事物一样,它的运动变化在总体的结果和趋势上是受到制约,具有确定性及必然性的。但在具体过程和环节上,或是对个体而言,则不一定具有单向必然性,而是往往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风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两者的对立表现在宏观上的不可避免和微观上的可能避免,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不肯定的。但它们又是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没有必然性也就无所谓偶然性,没有偶然性也就无所谓必然性。同时,所有实际存在的事物都是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的,没有纯粹的必然或纯粹的偶然,两者不可能泾渭分明,截然分开,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偶然性只是相互依存性的一极,它的另一极叫做必然性。在似乎也是受偶然性支配的自然界中,我们早就证实,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1页)

三、风险与成功的机会并存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销售者一旦遭遇风险,就会面临亏损乃至破产的厄运。因此人们对风险普遍存有担心或畏惧的心理。然而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一味地惧怕并不能使其消失,富于睿智的策略应是正视风险,趋利避害。也就是说,人们应辩证地认识和对待风险:第一,应预见到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并寻找致险因素;第二,认识风险在微观上的偶然性,以图尽可能规避风险;第三,发掘和寻求风险中蕴含的成功机会。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勇于搏击风险,大胆创新,才能真正做到趋利避害,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之所以说市场经济中的风险蕴含着成功的机会,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不完全竞争。在这一条件下,由于生产销售者的产品和劳务存在着差别性,因此,他们之间的竞争既有与完全竞争下相同的价格竞争,也有与之不同的产品质量、品种、服务以及推销等方面的竞争。他们可以采用三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策略:价格变化、产品变化和推销活动。综合运用这几种策略,尤其是不断发展新的产品,就能够为生产经营获得成功提供无穷的机会。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的质量、款式及功能,为市场提供与众不同的新产品,不但易于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而且可以夺得一个新的市场份额,超越竞争对手,从而取得某种潜在的赢利机会的稳定来源。

创新无疑会带来许多成功的机会,但也伴随着风险。这是因为开发和采用新的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要投入巨额资本。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如若开发过程不顺利,抑或市场前景欠佳,就很有可能遇到风险。比如投资于海洋石油的勘探,可能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勘察之后一无所获。此类事情并非鲜见。一般来讲,技术创新需经实验室研究、中试生产和产业化阶段才能完成。“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三个阶段的投资大体为1:10:100。可见中试和产业化阶段的投资极为巨大。”(《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第459页,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技术的开发、应用如果获得成功,自然会带来可观的创新利润;如果失败,无疑将功亏一篑。

可以说,机会——创新——风险是相互伴随的。能否在创新过程中尽量避开风险,得到成功,关键在于生产销售者的主观意志及其目标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当他们的经济活动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经济运行的规律时,就会得到成功;当他们的主观愿望及行动与现实相脱离时,必然会遇到风险。

标签:;  ;  ;  ;  ;  ;  

市场经济活动的风险与成败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