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如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论文_刘玉越,赵传文,葛祥玉

现阶段如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论文_刘玉越,赵传文,葛祥玉

山东省田庄煤矿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1000

摘要:我国是煤炭大国,煤矿开采生产工作具备一定的危险性,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是必须重视并加强的工作。本文结合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情况,阐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环境设备较差、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煤矿生产;安全生产

引言

煤炭资源作为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主体,确保煤炭资源的有效回采对国家的长久发展意义重大。在矿井生产中,矿井安全管理的有效开展是确保煤矿生产得以持续、高效进行的关键前提。因此,关注矿井安全问题,并制订针对性防治措施是关乎矿井长久发展的核心要点。

1煤矿安全生产的时代背景与必要性

1.1煤矿安全管理的时代背景

煤炭资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矿的开采生产压力相对较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较为频繁,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并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完善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落实了一系列举措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广安全生产观念,这些方针政策的落实使得煤矿企业逐步趋于制度化、安全化,事故发生率也逐步降低。在“十三五”规划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状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工作呈现总体稳定的发展事态,但是从事煤矿生产的工人基数太大,在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煤矿生产的伤亡人数依旧可观,很多问题尚未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1.2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关键词,是每个煤矿企业必须要重视重视再重视的问题。对于煤矿职工来说,煤矿安全关系到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安全、珍惜生命是每个煤矿职工的心愿;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与管理才能给职工以安全感,才能保证企业长远的发展下去,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煤矿企业的形象具有重大的打击,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社会来说,煤矿事故、伤亡率、职业病等情况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伤亡职工家属的救助与安抚也是政府的一大负担。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与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与煤炭工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2现阶段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2.1安全基础管理不达标

长期以来,矿井安全管理中一直存在众多基础管理隐患,如图纸与报表数据不实、井下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未按规定开展,使得人员定位系统无法运行、井下安全检查信息反馈存在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矿井顶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也是矿井监督管理者专业素养与安全责任心不到位所引起。纵观煤矿产业安全基础管理现状,多数煤炭企业在施工建设中多选用承包责任制度,将矿井生产施工作业分段外包。而在分段外包过程中,煤矿监管者极易被承包方与供应方所左右,从而忽视了对材料供应和生产环节的审核监督,使得矿井基建与生产中存在质量空白区,导致基建施工与生产作业中存在众多隐患,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2.2人员素质较差,违规操作带来的隐患

在煤矿事故原因统计中,高达半数的数据都是来源于违章操作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与专业的施工手段,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施工人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意识方面,缺乏安全意识,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不按照企业规章与相关法律进行生产操作,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素质方面,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积累较少,缺乏相关的培训指导,对机械的使用不熟悉。另外,管理人员也存在不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危险源动态监控不到位

煤矿井下生产作业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这说明矿井危险源的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伴随矿井的持续开展而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特别是在矿井复杂地质环境和强烈开采扰动的双重影响下,往往很小的危险源也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井下生产的安全监控十分必要,目前中国多数矿井的井下安全监控采用传统的视频仪器监测,这使得其对于生产中危险源的管理处于静态辨识和静态防范中,往往无法在回采作业开展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实现动态管理,从而无法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进而无法自根本上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遏制。

3现阶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企业想要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监察部门。企业管理中必须健全部门监管责任体系,认真贯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与“谁主管、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和增强机构队伍建设,优化改善安全管理设备,采取精细化管理具体应做到下述几点:

3.1.1构建员工素质提升机制

各矿井生产企业必须充分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构建配套的员工素质提升机制,督促矿井工作人员自觉且自愿对关乎生产安全的知识进行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所有岗位操作人员专业素养合格。

3.1.2构建健全的隐患源头治理体系

各矿井生产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实际、特点,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覆盖全矿井的安全隐患排查体系,让每个员工都成为安全隐患源头治理体系中的一员,在生产中自觉参与到隐患排查与治理中,实现隐患的有效排除。

3.1.3实行岗位对标管理方法

在生产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管理规范,对标所有井下岗位,制订可行且高标准的岗位对标方法,确保所有岗位对标,在生产中严格依规进行,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隐患。

3.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有些煤矿企业认为培训工作是浪费时间与资金,偶尔进行的培训教育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或国家的检查。其实培训的作用与功效,远远大于企业的预期,培训教育能够切实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能够加深员工对煤矿开采生产方面基础知识的积累程度,了解设备运行操作的原则。在培训中还应当设置实践环节,让员工多进行操作方面的联系,提高员工的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强技术革新

矿井管理者应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矿井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加大安全投入成本,构建完善的安全防范保障机制,安排充足的安全经费,并同相关院校增加技术合作,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矿井日常管理、隐患治理与预警、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应用,不断推动和完善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构建矿区“大安全网”,推动科技对安全管理的保驾护航。同时在生产上,不断推动沿空留巷、回采注浆充填开采等技术的应用,提升高效集约化生产水平,推进智慧矿山的构建,建立无人作业面,自根本上实现安全风险的排除。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推行力度,煤炭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与权益,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德宝.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及其方法探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7(02):174-176.

[2]王芳林.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9):74-75.

论文作者:刘玉越,赵传文,葛祥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现阶段如何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论文_刘玉越,赵传文,葛祥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