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是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每一座建筑物都是有结构所支撑,建筑结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座建筑的质量。通过对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消灭问题,从而保证建筑质量是业界普遍采用一种手段。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检测;主要方法;质量控制
1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1.1混凝土结构检测
在建筑工程结构的检测中,混凝土往往作为建筑的承重也荷重的部分,因此混凝土的检测可谓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检测中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手段:其一,钻芯法。这种方法就地取样,从混凝土结构中得到检测样品进行参数的分析。这种方法虽然因其对建筑结构本身造成损伤而广受诟病,但对于结构检测来说不失为一种直观的手段。只要科学的选点取样,避免对关键结构的破坏就能顺利开展。第二,超声波法。利用声波传播速度的原理,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测。由于混凝土的成分十分复杂,在建设时偶尔会发生内部空隙过大造成的质量问题,超声波通过波速的检测清楚的将问题反应出来。第三,则是回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最为广泛和简单,利用表面强度来推测结构的整体强度。
1.2砌体结构检测
出于建设的特点,砌体的结构稳定性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而砌体一般重量也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给工程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砌体的检测可以说是十分必要的。砌体的结构检测需要考虑到本身结构的厚度以及材质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二十四厘米的砖砌体较为常见,用原位轴压法可以有效的检测结构的相关参数。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对砂浆强度的判断来衡量砌体的结构参数。根据砖体的不同和年份的区别,采用不同的换算系数和回弹方法,从而检测出具体的砌体强度。
1.3钢结构检测
钢结构有着重量小、结构稳定、韧性好等优点,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钢结构的检测技术也在持续的更新和发展。在钢结构的检测中主要针对接口的稳定程度、形变情况、尺寸规模、防火土层等,在一些特殊的工程中还需要考量钢结构的动力测试。现阶段,钢结构的检测技术也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超声波的利用、射线的检测以及渗透的方法,将钢结构的参数从里到外的直观展示出来。不过由于钢结构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时间还比较短,相关的检测技术也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完善指标,提高准确性
损伤判别一直是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对损伤结构进行采样,分析机构各项参数的变化来判断损伤程度。但是在重要的检测参数设置和分类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使得检测的结果十分片面,影响了最终数据的准确性。我国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检测技术这方面却与发达国际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建筑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革新,在损伤判别指标选择与完善这部分,还要持续的努力,提出更加科学全面的设置方法,也吸收外国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2优化设置,提高科学性
在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建筑结构检测时,一定要注意科学的使用方法。拿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来说,传感器的科学配比与间隔的计算都会影响到最终测得的实际数据。随着工程建设条件越来越复杂多样,对于传感器的优化设置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具体的工程结构检测实践中,要科学的设置传感器的位置,从而使检测技术更加接近真实。而超声波技术的运用在建筑施工现场极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从这方面考虑也需要借助噪声系统参与到数据的测量上,把传感器用最优方案设置和分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这还需要工程检测单位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人员,不断的使检测技术更上一层楼。
3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建立健全检测质量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监测质量管理机制,是实现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有效保障。实际检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保障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检测质量管理机制要从制定相关规章规章制度入手,组织机构上,从项目部及项目经理、技术部及技术总监、施工单位及施工经理、监理部等各部门都应监理规范的操作工程,将质量责任明确到人。施工过程中,从工程立项、设计、预算、材料购进、机械设备购买或租赁、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都必须要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哪个部门、哪个人、哪道工序、哪各环节发生质量问题,都必须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以此层层落实,为工程检测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监测质量管理机制的完善。
3.2做好进场材料的检测质量控制
材料检测做到关口前移,从控制材料的质量入手。重视材料采购、进货检测过程,严格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材料的采购必须保证三点:①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厂商,确保源头的质量达标;②选派懂技术、作风正派的人员担任采购员,杜绝因个人利益导致购买劣质材料的问题;③材料进场后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材料坚决退货的同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了这三点,就基本保证了所用材料的质量。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关键是要有严格的制度,以制度约束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这一过程重点是材料进场时的检测,以确保进场材料质量不存在问题,对建筑质量整体控制也十分重要。
3.3最大限度的减小检测误差
检测误差是建筑工程结构检测中不能绝对避免的问题。任何先进的检测仪器、仪表也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百分之百的准确,因此在实际检测中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因为检测误差,导致建筑质量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大致分为两种:①检测仪器仪表精确度差或发生质量问题,造成检测数据不准;②检测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失误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要解决误差问题,降低检测误差对建筑质量问题的影响,应该从人员素质和检测仪器设备两方面做好工作: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是否存在误差,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经过仔细研究和计算才能确定,因此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十分重要。检测前,检测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建筑的整体质量要求以及建筑结构的具体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检测操作标准。检测所需仪表、仪器等设备属于高精度设备,日常保管中做好设备的检测和管理十分重要。检测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排除。为建筑结构检测提供设备保障,保证不因设备故障或质量问题人为造成检测误差,影响检测的质量进而影响质量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4结论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着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对城市居民的生存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是利国利民的大计。在本文中笔者也做了一些相关的思考,但是要想切实提高相关的检测技术,还需要业界和学界的有识之士与时俱进,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实践经验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检测技术,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宋龙.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167.
[2]倪海军.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研究分析[J].江西建材,2017(22):291-292.
[3]邱亮.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243-244.
[4]余稳松,郑俊升.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J].低碳世界,2017(03):155-156.
论文作者:曲伟伟,王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检测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误差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