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背景下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关键技术发展方向论文_徐晋跃

系统安全背景下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关键技术发展方向论文_徐晋跃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山西吕梁 033000)

摘要: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配电网也实现了智能化配置,使得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另外,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作用重大,是保证配电网实现智能化运行的重要技术条件。因此,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今后也需要加强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

引言

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建设,能有效促进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的安全稳定运行,使人们的生产及生活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并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基础上,促使这一技术在我国范围内广泛应用,以期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1关于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简介

根据配电容量和配电规模,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可合理分类,包括3种中小规模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通常是指全站自动化、自动化设备、调度中心到终端站的安全监控、故障报警和保修、自动抄表和信息数据采集等。因此,在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其类型、具体要求、建设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与此同时,要全面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可扩展性等特性,利于在当下整合各种区域经济背景下更好地满足电力的相关需求。

就当前而言,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在合理运用方面,可发现以下两大优点,即良好的灵活性与较高的自动化程度。首先,在灵活性方面,其体现在智能电网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能灵活地根据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类型进行主站、子站以及终端等方面的合理科学选择。同时,在未来扩建工程中,只需要增设定量的主站系统,就能够不断满足更多用户的电力需求量。其次,从电力自动化程度方面考虑,在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必须严格根据规范与标准来执行,同时要增强操作人员的技能,利于保障系统运行的整体稳定性。

2 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智能配电网发展还不够成熟,总体上仍存在一些缺陷。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智能电网结构设计不够严谨。智能电网在设计时缺乏有效合理的方案对电网建设进行相应的调整规划,在设计智能电网时没有系统其全面对其进行分析,导致一些智能电网的设计不够严谨,实用性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电力负载运行转供受到影响,对智能电网运行稳定性产生了降低。求其次,智能电网分布不够均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智能电网的分布也是不够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将会导致整个电力电网的发展受到影响。智能电网分布的分散性也将会导致光纤覆盖不够均衡等问题出现。最后,自动化配电技术发展不完善。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自动配电装置的研发工作上,我国还不具备完全独立自主的技术基础。这种情况将会导致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不能对电力大小进行有效调配,也不能对电力进行准确控制,导致智能电网运行共组出现极大不稳定性。

3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性的措施

3.1加快自动化的覆盖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推广走出局部范围试点工作,因为在小地区的推广工作无法发挥出其全部的能效,只有扩大自动化的覆盖率才能实现配电自动化的效益最大化。从实用性的视角思考,虽然配电自动化的施行没有办法保证每一个监测点都有全方位的检测数据,合理的配置简单的终端设备,也没有实现远程操作的目标,但是在电网出现问题时能够通过检测数据迅速判断出问题的大致位置,尽一切可能降低排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时间,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加快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升级,早日解放配电网中的人力资源,使配电网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变革。

3.2无线公网通信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推广与建设过程中,尤为困难的是通信系统的建设。光纤等有线通信方式在安全上虽然有保障,但是在基础建设中需要进行审批施工许可、施工量巨大、前期投资高的诸多困难,因此不适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线公网通讯的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但出于安全性考虑,有些情况下不得使用无线公网通讯。但是针对可以降低安全等级的一遥和二遥来说,采纳无线公网通讯是一种能够迅速推广的方法,可以解决数量较大的一遥、二遥的通信问题。一遥和二遥终端通过无线公网通信的时候,可采用安全接入区接入主站系统,既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又能够将国家对通信建设的成果的作用延伸,达到自动化迅速覆盖全国的目标。但是采用无线公网通信须要注意: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必须进行安全加密处理;必须保证数据的隔离性,避免数据混乱带来的系统崩溃。

3.3主站系统

在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中,需要尽快实现对配电设备在管理信息大区的应用功能。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电网模型方面,多数采用的GIS、PMS等系统建模,同时须要做到保障数据源头的单独性。但是即使做到了以上几点,还是有可能会出现模型不准确的情况,根据模型自动生成的图形以及标注的模型变化情况可以在大幅度提高配电自动化的使用性。主站系统是配电网中的关节部位,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优化主站系统的管理水平。

3.4运维管理

由于配电自动化终端存在数量巨大且分布分散的特点,造成设备维护困难,因此采用IEC61850标准在配电自动化终端即插即用建设中得到了大多数的认可,实现将终端维护减少到零是终端维护的最高境界,便于电网公司针对性的分析营运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加快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步伐。

4配电自动化高级应用

4.1遥信辨别与简单状态估计

通过对拓扑连接关系、终端采集数据等进行相关性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开关遥信准确识别及可疑识别,地区不平衡统计分析,母线越线分析,综合评估等各项结果,达到遥信辨别与简单状态估计。统计各种结果的数据,并接个地区的用电特征加快对于可疑信息的识别和准确率的提升,不断系统运行时间,为选择或优化系统方案节约出尽量多的时间。

4.2大面积停电辅助决策

电力稳定是我国近三十年来努力做的一件基础工程,只有实现稳定的电力供应,工厂才能不断地生产,在保障工厂用电的同时也需要保障居民用电,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恢复电力供应所需的时间。面对大范围停电情况的发生时,可充分利用系统的分析作用,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在大面积停电发生时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大面积停电生成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影响情况产生多种应对策略,操作员可以根据不同条件采用相应的策略。

4.3配电网动态感知及预警

配电网的预警功能可以根据近期对运行数据的分析得到未来一段时间里配电网的运营状况来实现,施行定点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及预测数据对告警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关键源,分析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和报警系统的不足和障碍。

结束语

近几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速度持续加快,地区配电自动化的推广及运用也取得了充分的成长。在建设配电网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以配电网运行状况为出发点,不能够仅仅追求配电网的自行运营及把控。从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中能够看出,自动化这一技术在配电系统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监控作用逐渐演变为全方位的运维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震宇.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0):24-25.

[2]李宝锋.智能配电网自动化进展及关键技术实现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7(10):79-80.

[3]薛莹,杨晓.浅析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民营科技,2017(10):91.

[4]张煜华.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探析[J].科技资讯,2017,15(29):49-50.

论文作者:徐晋跃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系统安全背景下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关键技术发展方向论文_徐晋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