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新教材使用后“导”的重要作用的变化 论文_崔焕香

浅谈历史新教材使用后“导”的重要作用的变化 论文_崔焕香

湖北襄阳襄州双沟镇初级中学 崔焕香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历史教学中,要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还必须做好“导”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使用,我认为新教材简了内容,难了老师,乐了学生,它扩大了学生增长知识、合作学习的空间,却苦了教师要重新学习。为了尽快适应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这个“新”字,不仅是课堂形式更新,更重要的是如何开拓新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体会如下:

一、新教材对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维目标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中“导”的重要作用尤其重要。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竖排的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

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教材。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我们在授课、教研中感到了教师要有以下几点突出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所以要争当新课程的研究者。

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要不惜代价或自己到市里参加计算机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自己买一些与历史教育有关的光盘,如有关秦始皇的历史片,有关辛亥革命、长征及抗日战争、二战等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它们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入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如讲“红军不怕远征难”,就播放毛泽东的长征诗),播放乐曲式导入(如讲“九一八事变”,就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图片赏析式导入(如讲秦始皇,就采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华清池、兵马俑的图片),还有的教师讲文化内容时配以古筝曲,效果也很好。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堂容量大。

三、今后教学中应进一步做到:

  1.解读历史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面向7~9年级的学生。课程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2.确立新的历史教学理念,更新历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历史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就是要促进广大历史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外延,尽可能地开发历史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1)新教材从导入新课开始,就为学生参与教学安排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教师可利用这些问题和活动,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2)新课程的活动课应以学生为主体,如辩论课(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从课前准备到主持,到参辩,再到小结,都应由学生承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新教材为学生提供多种辅导性的参考资料,如大事年表、课外优秀历史读物、历史学习网站等,以启发、开阔学生的思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4)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新教科书注意了史实的生动叙述,减少了空洞的概念、议论、要点,减少了需要记忆的地名、人名、年代和数字,减少了课后的练习,为学生减轻负担、生动活泼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以教师为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当今社会要求的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论文作者:崔焕香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浅谈历史新教材使用后“导”的重要作用的变化 论文_崔焕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