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走向的社会自然规律的探讨-社会统计模型的应用论文

历史走向的社会自然规律的探讨
——社会统计模型的应用

陈寿如

(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摘 要: 从科学的严格定义来看,当前的社会科学还不能称为科学,而是一种社会哲学。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社会理论停留在思辨或意识形态基础之上,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同时,人和社会一定要遵守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如物质与能量是不可分的、能量守恒定律、大量个体组成的宏观系统的统计规律等,可见根据社会统计模型的理论基础,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规律出发,可以科学解释历史发展的本质问题,进而根据社会物理参量,提出适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初步建构社会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历史发展;社会统计模型;自然规律;社会基本规律;

《社会科学报》(2017年2月23日)在刊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韩东屏《历史是被什么决定的》一文之后,随后又刊出南京政治大学上海校区教授孙立《历史是被制度决定的吗》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樊卫国研究员《制度背后还有什么》这两篇文章,对历史发展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从上述论文的探讨情况来看,我们对人与社会的存在及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特征还缺乏科学认知,我们的社会科学理论还停留在社会哲学阶段。另外,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认识推动了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经济由知识经济时代步入科学经济时代,人类的物质生活开始进入极大丰富的历史时期。当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武器一再升级,但我们的社会认知仍处于意识形态的哲学阶段,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人类面临自我毁灭和加速消亡的危险状态。简言之,韩东屏等教授提出的历史发展本质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拟应用社会统计模型理论,对人类历史走向的社会自然规律进行探讨。

一、当前社会科学理论的实际状况

从科学的严格定义来看,当前的社会科学还不能称为科学,而是一种社会哲学,如亚里斯多德著《物理学》就是一种哲学。当前的社会科学理论,虽然,社会科学理论学派林立,但都是停留在意识形态阶段上,还不具有时空四维空间的普适性。以经济学为例,由于对经济的自然本质,至今未清楚认识,经济学尚未有统一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因此,对很多经济问题不能提供经济学理论支撑和科学的解释。例如,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与马歇尔的自动均衡学说,既没有预测到经济危机的发生,也不能解释和医治这次危机。于是“凯恩斯革命”应运而生。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虽然指导了西方社会经济在20世纪50-60年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但是他提出的充分就业却始终未能如愿。凯恩斯理论也无法解释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对于当前关于金融问题的争论,经济学理论也无能为力。再如,在19世纪社会科学中的阶级斗争革命理论,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也是人的文化科学知识普遍低下、生产力不发达背景的综合产物。这种理论用在现在高科技时代,可能不行了。这充分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理论,没有四维时空的普适性。

马克思曾指出:“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按马克思这一论述,现在社会科学理论并不完善,其局限是仍停留在思辨哲学的方法论层面。当然,这也是科学理论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现象)。事实上,这种哲学对一些具有为人民造福,推动社会发展,有事业担当初心的聪明人和社会精英,巧用社会的天时地利人和具体的时空客观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成功之后,如何继续往前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用几何学原理表述:在地理空间中,从A点到B点,最短的路程是直线AB,但是,从A到B的路径可以无数,正确的科学理论指导,可以找到直线AB;靠思辨哲学理论,找到直线AB很困难。

优化后的配送路线全景图如上图3所示,与目前的配送线路全景图进行对比,配送线路明显要简单清晰很多。从今往后,集货到某区域物流中心,大批量运输首先就降低了运输成本,其次,某区域物流中心只需将产品配送至各区域内的门店即可,配送距离减少了,配送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

一个人知道有某种规律,不一定真正了解其规律的实质。例如,恩格斯对社会规律是服从偶然性支配的这一点,早在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就有详细的论述:“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同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无论在外表上看得出的无数表面的偶然性中,或者在可以证实这些偶然性内部的规律性的最终结果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个别时代和个别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亳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的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即使在这一领域内,尽管各个人都有自已期望的目的,在表面上,总的说来好像也是偶然性在支配着。人们所期望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彼此冲突互相矛盾,或者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这样,无数的个别愿望和个别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的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及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在于发现这些规律。”[1]现在我们都知道,由偶然性支配的规律,就是统计规律。社会统计模型就是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理论启发、指导下,根据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构建的。如果在19世纪有现在这样发达和完善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可能社会科学理论也已经相当的完善了。

二、社会统计模型的历史理论

(一)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

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简称。人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历史的主体;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特殊物质系统,是历史的宏观状态的重要标志。人和社会一定要遵守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如物质与能量是不可分的、能量守恒定律、大量个体组成的宏观系统的统计规律,等等。只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状态下,各种物质及其宏观系统所遵循的规律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

所以,人们要认识历史发展走向的决定因素,必须以自然规律为根据,从人这个主体和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着手。离开主体和环境,仅从社会表象探讨,等于无源之水。例如,研究由H2O分子组成的系统的宏观历史,认识和掌握其规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在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系统随着分子H 2O 的动能变化而变化;可以是固态、液态、汽态;但是,在各种形态保持不变时,系统的体积、压强、温度等及其它物理量都是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断变化的。

从自然界物质的共性看,由人组成的社会这种宏观态(社会形态),也必然随着人的活能增大而变化,而且也应有三种社会形态。社会的三种形态,可根据维持人生存所需的活能物质来源、方式和人具有知识水平取名为:农牧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共享社会。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的质量为M的分子组成的宏观系统形态,都随着微观分子动能的变化而变化,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又如由氧分子O2组成的系统,温度在-182,98℃以上为气态,在温度为-218.797℃以下为固态,温度在-218.797℃-(-182.98℃)之间为液态氧。我们的地球表面的温度都远高于液态氧的温度,从而能供给我们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再如由铁分子f e 组成的系统,温度在2786.80℃以上为气态,在温度为1538.84℃以下为固态,温度在1538.84℃-2786.80℃之间为液态铁。我们地球表面的温度都远低于固态铁的温度,从而能供给我们人类所需的各种钢铁建材,如住房、高铁的建设等所需的建材。

崔:谢谢您对“拉三”的精彩观点。除此以外,在您的经历里,关于钢琴协奏曲,有一首始终绕不开的作品,您以它赢得了“克利夫兰国际钢琴比赛”,但您在今天的回答中却始终未有提及,那就是舒曼的《钢琴协奏曲》!

(二)历史发展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上表中:V AS 为思维空间,反映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V GS 为几何空间,表示人的地理活动范围;人在社会中的保能和自然物质与所处环境相互作用能(势能)相对应。保能,除社会的各种保险与公共产品,还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如亲情、爱情、友情、科研团队的合作精神、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观念等等。保能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可用一个数学式概括:A+A>2A,或1+1>2。

A.人与物质自然属性标志对应表

表中m为自然物质(简称物质)的质量,它与人的知识量q相对应;自然物质的运动速度与人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具体行动的程度的实践度p相对应,K表示社会机制,反映着不同社会机制对人的活能大小是有影响的,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其它对应关系类似。

B.社会系统与物质系统状态标志对应表

根据社会统计模型理论,人是历史的主体,社会是历史宏观状态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反映人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社会物理参量,现将它们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和发展的物理参量相对应列表于下,通过类比,我们能够认识制度的社会自然属性与特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的走向,本质上是人发展的方向,社会中人的发展状况是服从统计分布规律的。可见,马克思所说的合力观点是对的。社会机制K对社会发展是有影响的,但不是决定因素(社会中人的知识总是沿着增加的方向,不可能是反方向),仅仅是影响。从社会统计模型可知,在社会的合力中,社会精英在合力中所占比的权重更大,特别是在农牧业社会形态中;人的文化科学水平普遍不高,社会精英的功能权重比特大。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力之大,以及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十八大之后,社会发展又快又好的事实充分证实这个规律。

(三)制度的自然本质与特征

规则是要求人的行为必须遵照的规范条例和行动准则,其特点主要有:

历史走向,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决定因素是人的发展状况,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既不是体重的增加,个子的长高,人数的增加,也不是人的行走速度加快;而是我们人类通过实践(相当于自然科学实验,如邓小平所概括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实验的方法),所认识、掌握和利用自然的客观规律为标志的知识量的增加,与人的知识结构优化的结果。根据这个思路,只要发现并建构出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物质存在、发展为标志的物理参量相对应的社会物理参量,就可以用类比方式,条理化地总结并创建出新的科学的社会理论;然后,逐渐地深入理解、认识、掌握和应用科学的社会理论,摆脱旧的意识形态所建构的社会理论的困境,了解和把握历史的规律。

罗译:The tradition of learning from the teacher has long been neglected.[6]63

农牧业社会:活能物质来源,除日光、空气、水之外,还有:1.利用掌握的知识直接取自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物质(如野生动物、植物等)2.驯化的野生动物为家畜,将野生植物培育为人工种植,为人使用转化为活能。3.人的知识水平,普遍相对低下,不同人群之间被自然山川阻隔,相互交往少,人掌握的知识量增长非常慢而且各不相同,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不相同,自然形成了人们所说的“各方各俗”;各种宗教、信仰、民族,等等,基本上是在这种社会形态中产生的。

例如我们刚才掌握了multi-这个前缀的用法,就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来不断巩固,如multilingual多种语言的,multi-user多用户,multi-industry多种经营的,multi-address多地址多位置,multi-analysis多元分析。

共享社会:人类在科学的社会理论和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人对客观自然规律有全面认识,生产的活能物质极为丰富,人们自觉地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合作进行活能物质生产;社会实现了科学的管理。活能物质更科学合理地使用,转化为人和社会的活能。

工业社会:人的文化科学水平普遍相对较高,而且经济增长相对较快,活能物质的来源是以科学技术指导下工农业生产的产品为主,为人使用转化为活能。由于社会惯性原因,各民族国家的人民活能的差别,各个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同一社会中各个人发展也存在各不同,所以在这个社会形态中是相对复杂的。因为当前还没有公认的科学社会基础理论指导,意识形态之争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制度的自然本质,就是人利用自然规律获得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活能物质,转化为人的活能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人和社会的自然属性的客观规律的认识状况,所形成的社会人生存活动方式和规则的社会形态。

2.制度的特征。从物质共性看,人类社会的三种形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种社会制度。所以,制度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系统的社会形态的简称。他与自然界中由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的物质形态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C 自然物质形态与人的社会形态(制度)特征对比表

根据自然界物质的共性,制度就是人类社会形态,而且只有三种制度。与根据意识形态的哲学中所定义的社会制度是不同的。最主要的区别:社会形态(制度),遵循统计规律的,稳定的社会制度中的人分布是按人的活能大小遵循统计分布规律的,所以,制度(社会形态)也是社会人的知识存量的集体性特征反映。

(四)规则的特征

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遵守自然规律的。人的行为是在各人所掌握的知识指导下进行的;不可能自动地绝对遵守自然规律,要保证人和社会的存在、稳定和发展,必须制定和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规则,简称规则,用规则引导人们遵守和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自然规律。

1.制度的自然本质。自然界物质形态,一般是指由(微观)分子组成的宏观系统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种宏观存在形式;这三种形态在一定温度区间范围之内是不会改变的。但是,系统的状态参量:体积和压力等物理参量,会随系统的微观分子的动能变化而改变;也会随外界环境(如环境的温度等)的变化而变化。当环境温度高于系统温度时,可通过热传递促进微观分子的动能增大,使系统的温度上升。反之,则情况相反。总之,系统的状态,决定于系统的微观分子的动能,和环境。以由H 2O 分子组成的系统为例,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如大气压为1个大气压),随着分子的动能的增大,系统的宏观温度上升;若环境的温度高于系统温度,也可使系统的温度上升。反之则下降。但是,系统的温度,在0℃以下时为固态,在0℃-100℃之间为液态,在100℃以上为气态。这三种形态是有相当的稳定性。

1.规则不仅随社会形态(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社会形态相对稳定不变状态下,随着人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规则,既是社会形态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形态的稳定剂、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例如:由H 2O 分子组成的宏观系统液态水,在温度为0℃至100℃之间,水的形态没有变(相当社会制度的稳定性),但水的微观分子能量要随宏观温度升高逐渐增大;其宏观体积、压强和其它物理性质也必然严格遵循自然规律而变化,与系统的形态相匹配。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为什么后来落后了?就是社会规则没有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地改变,阻碍了微观个人的发展和活能的增大;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之后,快速发展,就是他们的社会规则不断地能与时俱进,保障社会个人的发展和活能的增大。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就是能与时俱进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适合中国社会形态实际的科学的规则,并贯彻执行的结果,促进了人的发展和活能的增大,推动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2.规则是由社会统计模型中社会精英代表全社会人所制定的,规则的好坏,决定于社会精英知识量和对社会规律认识和把握程度;是否反映社会中人的知识存量的分布状况。如果所制定的规则不符社会形态,没反映社会系统中人的知识存量的分布就会影响社会发展,但这只是暂时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事实就是证明。这种现象在社会统计理论中称为社会涨落现象。社会一定是向着人的知识增长方向前进的。减少社会涨落现象是提高人的文化科学水平、增长社会知识存量和充分民主程序;从而保障社会角色与其功能相对匹配的社会统计分布规律的动态稳定。

民主生活会要与高校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做到民主生活会与学习文件精神同步进行,为高校党建班子建设与思想建设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制度与理论依据。要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好坚实而牢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理论基础。要不断细化学习制度,采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当前与未来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着力解决好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做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有力量的优秀共产党员。

1028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沈 芳,沈红健,邢鹏飞,姜 乐,黄石仁,张永巍,吴 涛,邓本强

2012年以来,广东陆续已经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试点绿色矿山,如大宝山矿、大顶铁矿、瑶岭钨矿、梅子窝矿等。大顶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使用废石筑坝,提高废石的综合利用;综合回收低品位矿,提高采矿回采率;以自动控制、集中控制取代传统分散的人工控制,改善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瑶岭钨矿创新利用井下采矿的坑道水净化后用于发电,选矿尾水净化后用于选矿,最终三废达标,达到环保目的。

众所周知,自然界物质存在的不同形态,有不同的特性和结构。规则就是这种特性和结构的表现形式,反映着物质形态存在的所遵循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和我们人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生存所遵循的规则类似。所以,规则也是社会形态特征的重要标志。例如,由H 2O 组成的宏观系统的三种聚集形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易压缩,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易于压缩,且有流动性;而液体的宏观性质居于二者之间,一方面像固体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另一方面像气体没有一定形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些特征,都是自然地严格遵守自然规则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种不同社会形态中不同的特征主要决定于人具有的知识和自然环境,如在农牧业社会中,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主要靠体力劳动从事活能物质的生产,活能物质的来源,主要来自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物质,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形成各方各俗;少数“先知”被奉承为神灵;社会风气纯朴。共享社会,人的思维空间和人的地理活动空间几乎不受限制,活能物质来源主要靠科技创新,物质极其丰富,人的行为能自觉地遵守社会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工业社会,是介于农牧业社会与共享社会之间,两种思想观念相碰之时期,无论是国家,或世界都是处于最复杂和活跃的阶段。如当前的意识形态之争是典型的农牧社会形态思想与共享社会思想之争;也是在农牧业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思想惯性表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人类要最后实现共享社会,真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仅依靠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促进的经济发展是困难的,而且可能加速人类的自我消亡;所以,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也是最需要科学社会理论的时期,最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世界政治家的时期。习近平提出的共享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很有创见的,方向是科学的。

据南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市拥有星级饭店49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4家,三星级27家,二星级6家星级饭店。其中,2017年度新评定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1家。全市上报数据通过审核的44家星级饭店全年营业收入854404.918千元人民币,其中客房收入391377.093千元,餐饮收入297114.034千元,其他收入165913.791千元。三项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45.81%、34.77%和19.42%。这为每年东博会的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的规则,对认识客观规律,遵循规律的人是中性的,并具有指导功能;对少数违规者有警示效用和处罚的功能,这是社会统计模型规律在社会系统中必然现象,也是模型要求的基本条件。规则是防止微观个体随机现象破坏社会稳定发展所必须的。然而,规则若与社会形态不相符,必然阻碍社会稳定和发展;解放后的一些规则不符合社会形态实际,如大跃进等,所造成的后果,人所共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韩东屏等教授所述都有一定的道理,体现了一个学者对人类命运关心的学者情怀。不同的观点,是当前社会科学还处在哲学阶段必然现象。从社会统计模型理论来看,探讨人类历史走向的社会自然规律,有如下两点重要启示:

1.认识《历史是被什么决定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当前社会哲学理论基础上找答案,必须根据自然规律,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共性规律来认识,如: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对自然规律的发现、认识、掌握和利用为标志的科学知识量增加,这也是人在获得活能物质的过程中得到的积极结果。人自觉利用科学的哲学方法,建立科学的社会理论,用以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2.由于人的知识的积累效应,后来人的知识量总体上只会增多,不可能减少;所以,社会只会向前发展,不可能向后倒退。从统计规律可知,社会的涨落和人的随机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少数或个别国家或地区,由于社会精英的知识虽丰富,但知识结构不合理,或旧的传统观念(如宗族观念、小团意识等)不愿自我更新,可能使社会产生短暂倒退或灾难,这种社会现象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都曾出现过,这种现象从农牧业社会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由于人的素质普遍不高,生产力低下,对人类发展影响有限。现在,我们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形态了,少数国家开始步入共享社会门坎;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理论停留在意识形态的哲学阶段,没有公认的社会科学理论,农牧业社会形态产生的意识形态的对抗,在当今面对核武器不断升级的时代,严重地威协着我们人类自身发展和生存。解决这一问题,没有科学的统一的社会理论指导,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我希望全世界的政治家和学者们共同关心并至力解决这一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

[2] 陈寿如.基于社会统计模型理论探析经济[J].宜春学院学报, 2017,(1).

[3] 陈寿如.制度与规则的自然属性[J].宜春学院学报,2018,(1).

[4] 陈寿如.从社会统计模型理论看“知识经济”的定义[J].宜春师专学报,2000,(3)

[5] 陈寿如.社会的费米统计模型[J].宜春师专学报,1988,(2).

[6] 陈寿如等.社会统计模型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4,(8).

[7] 陈寿如.社会统计模型理论的构建与发展[M].使命:走向社会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80X( 2019) 04-0017-06

收稿日期: 2019-01-08

作者简介: 陈寿如(1938—),男,江西宜丰人,宜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统计模型基本原理和应用。

(责任编辑:周 淳)

标签:;  ;  ;  ;  ;  

历史走向的社会自然规律的探讨-社会统计模型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