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永昌县供电公司)
摘要:在我国35kV变电站改造工作中还存在产品不成熟、GIS设备出厂把关不严、设计图纸和现场设备不一致等问题,难以提升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质量,无法优化其发展体系,因此,在对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相关机构需要制定完善的智能化改造方案,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创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质量与成效,满足现代化变电站的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关键词:35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问题;优化方案
引言
在我国35kV变电站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处理,减少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优化其工作体系,遵循通信标准、建设专门的管理系统,科学应用电子互感器等。
一、35kV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品不成熟引发的问题
在电力系统35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还没有开发较为成熟的产品。首先,相关部门无法开发与创新高级应用功能,无法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导致出现集成技术不成熟的现象,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在实际改造与创新期间,无法按照相关顺序对其进行控制,难以提升设备的一体化程度,导致变电站改造工作质量降低。其次,一些设备在调控期间,电力系统管理部门不能对其质量进行全面控制,难以做好把关工作,无法提升其工作成效,导致在智能化改造期间,相关人员对其核心插件进行频繁的更换处理,影响着系统的运行质量。最后,产品生产厂家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备版本混乱的现象,难以提升文件配置工作质量,导致可参考性降低,无法提高系统的运行成效。另外,在设备运行中,经常会出现版本滞后的现象,很难将其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相互衔接[1]。
(二)GIS设备出厂把关不严引发的问题
GIS设备的应用较为重要,然而,生产厂家在对其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无法全面掌控设备的生产质量,难以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导致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于GIS一次设备集成接线号码筒而言,经常会出现系统混乱的现象,且对于智能终端信号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出现信号动作错误的现象,难以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一些生产厂家不重视绝缘装置的建设,无法提升其安全性,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其次,系统在电流电压回路接入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难以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接入处理,无法保证设备使用质量。最后,一些GIS智能终端柜在建设中,出现辅助设备装配不科学的现象,无法对加热器进行全面的安装,难以提升安装工作质量,甚至会导致间隔光纤出现烧毁等问题,只能对其进行重新安装处理才能解决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2]。
(三)设计图纸和现场设备不一致引发的问题
经常会出现设计图纸与现场设备不一致的现象,相关部门无法提升改造工作质量。首先,一些集成商方提供的设备原理图出现绘制混乱的现象,无法保证与施工现场中的设备一致,导致装配接点不正确,无法满足现场安装要求,施工人员难以按照设计图纸开展安装工作,降低了设备的安装质量。其次,在实际施工期间,企业没有做好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难以保证其工作严谨性,无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设计问题,例如:在施工场内联调SCD配置期间,施工企业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核对处理,导致出现工程施工随意性,在后期施工中,出现各类智能化改造问题,要对其进行返工处理,导致施工进度延后。最后,设计人员在设计期间,没有做好施工现场勘察工作,无法按照施工现场水文地质等情况开展设计工作,导致施工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3]。
二、35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优化方案分析
(一)通信标准的应用
相关电力企业在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期间,需要科学应用我国IEC61850通信标准,保证可以提升智能化改造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与规范化程度,提升信息数据的共享成效。在应用此类通信标准期间,需要根据35kV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系统,设置统一的运行协议,建设专门的数据模型,保证线路接口的兼容性符合相关要求,提升数据交换工作可靠性。为了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的要求,需要建设完善的网络通信平台,设立统一的国际标准,保证可以促进变电站电子设备与系统之间通信标准性,明确通信方式,提升通信衔接成效,增强智能化改造工作的便利性与开放性程度,以此提高其工作质量[4]。如图1所示,施工企业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计算各类电力系统的电压与电流信息,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造处理。如图2所示,需要对各类设备进行全面的建设,提高其施工质量。
(二)电子互感器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应用电子互感器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玻璃纤维改造方式,在提升信号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增强其绝缘性能。企业可以将电子互感器与智能化系统融合在一起,直接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将其输入计量与保护装置,形成系统的集成机制,以此提高其自动化程度。
(三)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施工企业在应用在线监测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根据35kV变电站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在线监测方案,科学应用先进技术,对GIS系统、变压器系统、CT系统、PT系统等进行监测处理,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运行质量。同时,需要建设独立的状态监测单元,例如:在35kV变电站智能化系统运行中,可以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对变压器的油色谱与PASS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放电问题、介质消耗问题等,提高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正确的监测结论,并利用停电检修等方式提升系统的运行质量,避免对各类线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四)一体化平台体系及智能化辅助系统建设
在对35kV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一体化平台体系,对智能化运行进行辅助建设,提升其工作成效。首先,需要建设统一的软件与硬件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实现现场变成与系统调整等工作,提升系统的灵活度与可靠性。同时,还能降低调控工作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其次,需要利用光纤代替传统的电缆,利用电子互感器代替常规的互感器,除了可以改善其运行环境之外,还能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经常会出现设计图纸和现场设备不一致等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创新工作形式,科学应用电子互感器,建设专门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创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工作方式,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在提升其智能化水平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顾工川.35kV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D].南昌大学,2012.
[2]郭映歧.35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探究[J].通讯世界,2017(1):194-195.
[3]彭地卓.35kV智能化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论文作者:吕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变电站论文; 工作论文; 对其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质量论文; 互感器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