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病区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_杨云敏,钱耀先,陈俊

兴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分离的197株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VITEK2-compact)及配套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卡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痰的检出率为78.2%,分泌物的检出率12.7%,尿液的检出率2.0%,血液的检出率2.5%;CR-PA检出率29.4%;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抗菌素耐药率均低于10%,喹诺酮类菌素耐药率均低于20%,亚胺培南、头孢比肟、头孢他啶、哌啦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30%左右,氨曲南的耐药率为45.3%,而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头孢比肟、头孢他啶、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基本达60%以上。结论: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应建立本地菌株的耐药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在非发酵菌属占首位[1],主要是呼吸道、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也出现在粘膜屏障破坏及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感染,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重耐药特点。根据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占所有细菌的第四位(9.8%)、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分离率保特在较高水平有一定的泛耐药(PDR-PA)及全耐药(XDR-PA)菌株。故,加强该菌耐药性检测,对有效预防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分离出的19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来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临床送检的痰液、分泌物、血等标本。

1.2 方法

仪器和试剂: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VITEK2-compact)及配套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卡对送检的临床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血培养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60 system全自动血培养仪,血培养瓶是梅里埃公司的配套培养瓶,血平板由梅理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药敏纸片由英国Oxoid公司提供。药敏试验结果按国际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判读进行,用ATCC27853质控菌株,结果均在质控范围。

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药敏数据统计软件。

2.结果

菌株分布:本次分离菌株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重症ICU和呼吸内科,详见表1、表2

19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来源于呼吸道痰标本最多(154株,占78.2%)、尿标本(25株占12.7%),其次是血、尿、其它标本分别占(2.5%、2.0%、8.2%);其中CR-PA分离率为29.4%(58株)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药敏结果显示,从表3中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均在10%以下与文献报导耐药率大于50%有差异[2],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20%以下与文献报导相符[2],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啦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5.3%、31.7%、27.9%、33.9%、30.6%相对较低与,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00%,而58株CR-PA对15 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见表3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3.4%、环丙沙星耐药率30%、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7.9%与文献报导大于50%存在差异[3],头孢比肟、头孢他啶、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基本达60%以上与文献报导一致[3]。

3 讨 论

从表1\2看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神经外科ICU、重症ICU、呼吸内科及骨科等,原因可能为这类患者机体免疫力低、病情重、病程长,治疗过程中常有侵入性医疗检查及高效抗菌药物的使用导致菌群失调而继发感染PAE。

从表3看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100%)、多重耐药,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耐药性更为突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是在研究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结构的基础上人工合成的一类新型抗生素,对大多革兰阴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4],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严重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混合菌感染等,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往往有较大的危险,本文结果显示虽然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但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较高活性的抗生素仍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等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经验治疗选择的抗菌药物,但在院内感染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较一般PAE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CR-PA对头孢比肟、头孢他啶、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基本达60%以上与文献报导一致[5],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本研究结果3.4%与文献报导69%差异较大[5]。目前铜绿假单胞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之,可以从患者多个部位分离,其主要分离于呼吸道、伤口分泌标本,且有增长趋势,特别是CR-PA的分离率从2014年的16%升至本文统计的29.4%,与文献报道一致[6]。故临床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治疗中,一定要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防止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扩散、流行。为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监测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是临床微生物室的重要任务,应建立本地菌株的耐药谱。从医院感染角度应对铜绿假单胞菌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大抗菌药物的监管工作;②加强院感监控,加强环境卫生和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菌株扩散;③熟知本院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变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减少或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绍明举、绍蕊兰.铜绿单胞菌耐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6):358

[2] 屈艳,张崇,张小梅.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02)

[3]童照威,李晓峰,宋群等. 2007-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12(16)

[4]甘晓玲.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重耐药机制[J].重庆医学.2008,37(16):1851-1853.

[5]郑多金,林淑瑜,殷超等. 315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临床分布[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9(1):61-63.

[6] 王晓光,王若伦,林红燕,等.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动态变化特征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07-609.

论文作者:杨云敏,钱耀先,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19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病区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_杨云敏,钱耀先,陈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