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米易白马铁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储量评价论文_康桂川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四川米易白马铁矿矿床是典型的岩浆岩钒钛磁铁矿矿床,本文主要研究白马铁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并估算其储量。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区内构造较多,以南北向断裂构造占主导地位。区内爆发多期次岩浆,形成了白马钒钛磁铁矿基性超基性岩矿床,其因类型为岩浆晚期分异矿床。矿体主要成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规模较大。本次研究矿区资源量估算结果为保有工业品位铁矿矿石量总量71271.39万吨,平均品位26.83%,保有低品位铁矿矿石量总量20257.15万吨,平均品位17.05%。

关键词:钒钛磁铁矿;白马铁矿;矿体地质特征;储量评价

1绪论

我国铁矿资源非常丰富,钢铁产业非常发达,铁矿类型多样,其中磁铁矿矿石的总量最大,占64%,其次是钒钛磁铁矿矿石,占18%。攀西地区是国内重要的铁矿产地,而白马矿区又是攀西地区铁矿矿产的支柱矿区,全面开发利用白马铁矿矿床的资源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只要对矿区内矿体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方便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同时,通过已有的勘探资料,对矿区内储量进行评估。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外围零星分布沉积地层,矿区内为多期次形成的岩浆岩体。矿区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有昔格达断裂、安宁河断裂以及SN向断裂组和NE向断裂组,褶皱有茨达——撒莲背斜以及其他微小背斜。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岩石类型多、形成期次多是其主要特点。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华力西早期岩浆岩、华力西晚期岩浆岩、印支期岩浆岩、燕山期伟晶岩脉。白马钒钛磁铁矿基性超基性岩体属于华力西早期形成的岩浆岩,主要产出有用组分是铁、钛、钒。

3 矿体地质特征

白马钒钛磁铁矿床按照岩相带内铁钛氧化物的含量及与矿体的形态、规模及矿石结构构造等特征,矿床自下而上划分为Ⅳ、Ⅰ、Ⅱ、Ⅲ四个矿体,其中Ⅰ矿体是矿区的主要矿体。

表3-1 各矿体特征表

3.1Ⅰ矿体特征

该矿体为一厚大层状矿体,产出稳定,近南北走向,向西倾斜,倾角50-70°。矿体内常含透镜状或薄层状橄榄辉长岩夹层,使矿体形态出现分枝复合、膨胀收缩。夹层呈断续平行排列,其厚度多在2-10m,最厚处达20m,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一般在300-500m。

及及坪矿段矿体厚度一般在65-95m之间,沿走向由北往南厚度逐渐增大,之后厚度则逐渐变小。最大厚度为122.92m,最小厚度为36.17m,全为表内矿,全矿段平均厚度为77.36m,厚度变化系数为65.79%。

田家村矿段矿体厚度一般在55-85m之间,最大厚度为106.96m,最小厚度为47.04m,平均厚度为70.80m,厚度变化系数为55.63%。

矿石中主要含铁、钛、钒等有用元素,其次还含有Cu、Co、Ni、S等多种有用伴生元素,但不够综合评价指标。

3.1Ⅱ矿体特征

本矿体由多个透镜状矿体首尾相连或尖灭再现构成似层状矿体。矿体产状与I矿体平行产出。

单个矿体规模相差悬殊。小者厚度一般为5-8m,沿走向和倾向在延伸几十米-100m后尖灭。大者呈似层状,单个矿体厚度多为10-30m,最厚达50多米,走向长度>1000m,倾斜延深>500m,矿体间夹石层为橄榄辉长岩。

及及坪矿段:矿体最大厚度为77.82m,最小为11.64m,多在30-60m之间,平均厚度40.55m,厚度变化系数为70.39%。

田家村矿段:矿体最大厚度为112.20m,最小为10.96m,一般在25-70m之间,平均49.38m,厚度变化系数为66.26%。

矿体主要是星—稀疏浸染条带状低品位矿石,其次还含星-稀浸密集条带状工业品位矿石,无一品级矿石。

3.2 Ⅳ矿体特征

由于受后期辉长伟晶岩墙的吞蚀,使该矿体遭受破坏而出露不全。呈多个透镜体,少数呈似层状产出,矿体产状与上述I、II矿体产状一致。

单个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延长一般为150-250m,少数可达700-800m。

及及坪矿段矿体平均厚度10.05m,厚度变化系数为66.94%,田家村矿段矿体平均厚度11.35m,厚度变化系数为63.04%。矿石以Fe4为主,占59.67%。Fe2+3占40.33%。

矿体矿石结构以填隙结构为主,海绵陨铁结构次之;构造以星散至稀疏浸染状为主,条带状构造次之。

3.3 Ⅲ矿体特征

该含矿层因顶界尚未控制,矿区范围内仅是该含矿层的中下部,就矿区范围内而言,该含矿层有十多个矿体,矿体在含矿层内分布极不均匀,距Ⅱ含矿层顶界100 -400m范围内,矿体较集中,其余很大部分无矿体产出,或偶见零星分布的小透镜状矿体。

单个矿体呈透镜状,产状与含矿层的流动构造一致。

矿体规模不大,矿体厚度小者5-8m,大者30-50m,一般厚度8-20m;矿体长度,小者沿走向延伸100余米即行尖灭,大者沿走向可达600m以上,一般长度200-500m;矿体沿倾向多数矿体无钻探工程控制,就已控制的部分来看,一般地表向下延伸100-200m便成透镜状尖灭,个别矿体可延伸达500m以上。

该含矿层矿体的矿石结构主要是添隙状结构,其次是海绵陨铁状结构。

构造主要是星散浸染状构造,其次是流状构造和稀疏条带状构造。偶见稀疏—中等浸染状构造。

该含矿层内的矿体就目前控制程度而言,基本上不具工业意义。加之远离Ⅰ含矿层的工业矿体,在开采Ⅰ含矿层中的矿体时,多数不能被附带开采。

4.资源量估算

4.1 资源储量的估算范围、对象

本次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是四川省米易县白马钒钛磁铁矿区及及坪、田家村矿段的范围,估算对象为范围内的第Ⅰ、Ⅱ、Ⅳ矿体的钒钛磁铁矿。

本次核实矿区内的Ⅰ、Ⅱ、Ⅳ三个矿体,在地表均出露。

Ⅰ矿体,自北到南均有分布,呈稳定层状产出,最大延长5720m,延深950m,平均厚度70.80 m-77.36m,厚度变化系数55.63%-65.79%;该矿体为一个厚大层状矿体,其产状与岩体产状一致,矿层倾向西,倾角50-70°。

Ⅱ矿体,最大延长1000m以上,延深500m以上,平均厚度40.55m-49.38m,厚度变化系数66.26%-70.39%;该矿体由透镜状矿体首尾相联接成似层状,矿体产状与岩体产状一致,矿体倾向西,倾角50—70°。

Ⅳ矿体,最大延长800m,延深800m,平均厚度10.05m-11.35m,厚度变化系数63.04%-66.94%;绝大部份呈透镜状产出,少数呈似层状,其产状与岩体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倾向西,倾角50—70°。

4.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本次白马铁矿资源储量的核实是沿用往年采用的垂直平行断面法计算储量。依据是:

(1)各勘探工程都分布在一定间距的勘探线上,勘探线剖面图是经工程实际控制结果联结而成;

(2)矿体总的说来是比较稳定的,各个矿体在一定间距内厚度和品位变化不大。

本次核实铁矿石的储量计算公式:

Q1=S·L·D=V·D

式中:Q1为块段储量;S为面积(构成块段的两面积);L为影响距离;V为体积;D为体重

共生组分计算公式:

Q2= Q1·C

式中:Q2为共生组分储量;Q1为铁矿石储量;C共生元素平均品位

4.3 体积计算公式

构成块段的两面积差(S1-S2)/S1<40%时,用梯形公式:

V=(S1+S2)×L/2

构成块段的两面积差(S1-S2)/S1>40%时,用截锥公式:

V=

构成块段的体面积其中一面积为零时,采用锥形公式:

V=S1×L/3

受断层切割或地表剥蚀地段由一个面积外推的块断,采用矩形公式:

V=S1×L

V为块段体积,S1、S2分别为构成块段两端面积,L为影响距离。

4.4 资源量估算结果

白马铁矿区2007年1月开始开采,截止2013年10月31日资源保有情况如下:

保有工业品位铁矿矿石量总量71271.39万吨,平均品位26.83%,其中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矿石量11290.91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矿石量27511.31万吨、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矿石量72.42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矿石量13069.51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19327.24万吨。

保有低品位铁矿矿石量总量20257.15万吨,平均品位17.05%,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矿石量1225.74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矿石量4658.68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14372.73万吨。

结论

通过对白马铁矿矿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区内构造较多,以南北向构造占主导地位,构造对矿体控制作用明显。矿床自下而上划分为Ⅳ、Ⅰ、Ⅱ、Ⅲ四个矿体,其中Ⅰ矿体是矿区的主要矿体。本次研究矿区资源量估算结果为保有工业品位铁矿矿石量总量71271.39万吨,平均品位26.83%,保有低品位铁矿矿石量总量20257.15万吨,平均品位17.05%。

论文作者:康桂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四川米易白马铁矿矿体地质特征及储量评价论文_康桂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