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道喂养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分析论文_闫明

早期肠道喂养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分析论文_闫明

牡丹江市中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肠道喂养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观察组主要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5例病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28~70d。结论:大面积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肠道喂养;营养支持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73-01

大面积烧伤后,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极易引起热能及自身蛋白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充分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能为机体提供创伤修复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可阻止或少自身蛋白的分解,增强肌体免疫力和创面再生修复能力,研究发现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可改善胃肠道血流供应,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流损伤;可维护肠粘膜结构以及吸收、分泌、运动功能,降低门脉、中心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我科在本院营养科的配合下,对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采用具有本科特色的早期胃肠营养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的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30 例病人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46岁,其中汽油烧伤16例,热液烫伤13例,电灼伤1例,烧伤面积在48%~80%之间,病人在休克期过后或休克期末,视情况给予饮食,一般于伤后第4天行静脉高营养治疗,并视病情需要间断输新鲜血浆,疾病全过程末发生重大并发症,而且全部治愈。

1.2方法

胃肠道营养是烧伤病人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早期少量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病人在休克期过后或休克期末应给予流汁饮食,开始可试饮温开水或淡盐水,如病人感觉无异常,再给予肉汤、菜汤、牛奶、鱼汤、米汤等,并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量多餐。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患者烧伤后可造成组织分解、蛋白质丢失、能量消耗增加、代谢率升高,烧伤病人的代谢率随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呈正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发生感染消耗更大,机体及创面修复时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正确的代谢营养支持及调理,有利于降低代谢消耗,维护器官功能,增强免疚机制,预防和拉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烧伤病人的营养治疗是整个烧伤临床过程中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营养是改善烧伤病人全身状况和进行组织修复的物质基袖。烧伤病人的营养补充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又称胃肠道营养,优于肠外营养治疗。

3.讨论

3.1早期肠道喂养技术方法分析

由于严重烧伤病人的病情特点,烧伤后一段时间内热能及营养成份不能完全由胃肠道摄入,可与静脉高营养结合,即胃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或皮下注射生长激素等措施治疗。伤后4~7d 静脉高营养成份以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为主,此后,创面液化结束,以能量蛋白质、脂肪乳化剂、氨基酸均衡供给;将每天需要静脉摄入的营养物质按规定顺序混入3L装静脉营养袋中,由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恒速滴注。维持时间一般为2到3周。应该计算出每日由静脉摄入的热量及口服摄入量,如病人饮食状态良好,尽快过渡到以胃肠内营养为主,尽早纠正伤员的负氮平衡有良好的效果。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病程是超高代谢,吸收高能量、低合成的过程,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这不仅削弱了抵抗感染的防御机制,甚至引起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威协烧伤病人的生命,因此及时提供合理的全面的营养,能提高重度烧伤病人的治愈率,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营养液和饮食,进行综合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口服的尽量以口服为主,口服加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缩短疗程。重度烧伤病人代谢活动分期及相应治疗。

3.2早期肠道喂养的重要性

患者大面积烧伤后,如伤后处理不当,易发生胃肠反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或克期后一段时间均予以禁食,即本研究的延迟喂养组,待烧伤72 h 后或更长时间才予进食。所谓早期肠道喂养即动物烧伤后2h 内,烧伤病人伤后12h内即予以口服或胃肠管饲饮食。胃肠营养管的安置有借助管头装置的重力作用而在数小时内使胃内管头自行通过幽门而进入十二指,也有借助内窥镜将营养管送过幽门,这种方法对全身扰乱较大,还有用空肠穿刺置管者,这在大面积烧伤尤其是腹部烧伤者实施困难。早期营养则在强调早期进食时,营养素的成分和数量还须给予一定注意。严重烧伤早期,即使未出现休克迹象,胃肠道也受到一定损害,而早期喂养不必强调进食中营养素的成分、数量,即能减轻胃肠道损害,起到保护胃肠甚或其它脏器的作用。当然,在可能情况下,不断探讨、改进适合伤后早期进食的成分和数量,必将增强早期肠道喂养的效果。维护肠道结构、功能。早期肠道喂养可维护肠道结构以及改善肠道吸收、分泌功能。烧伤后肠道吸收葡萄糖、脂肪、氨基酸受到明显抑制。病人进入高消耗状态,因此要补充足够热量和蛋白质及抵抗感染,支持切痂、削痂植皮术,促进创面愈合。为满足病人这种超高代谢所需的热量、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此期仍以静脉营养为主,另加要素饮食,配合感染期的治疗。因病人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胃肠道营养成份全面,供给途径符合生理需求,但此时烧伤病人的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植皮手术前后还应辅助以静脉营养支持,使创面尽早愈合。

只有通过上述方法才能够减少大面积烧伤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马英洁.大面积烧伤早期肠内营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02)

[2]李钢.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J].中国医刊.2001(02)

[3]陈华德,余薇,赖文等.大面积烧伤病人胃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1)

论文作者:闫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  ;  ;  ;  ;  ;  ;  ;  

早期肠道喂养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分析论文_闫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