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致化护理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蔡红秀

蔡红秀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的细致化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肺结核并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均按医嘱给予止血、抗痨、抗感染等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致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窒息、转ICU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下降,而对照组SAS评分与干预前的差异不如观察组明显。结论: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细致化护理;肺结核;咯血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96-02

结核病是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多个脏器可受累,其中肺结核是最为常见的结核病,本病的重要的传染源为排菌者。当病变侵及血管,可引起程度不等的咯血,临床需通过有效的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降低窒息的发生、促进康复。本文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到2015年9月间的64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低热、纳差、消瘦等,给予常规止血、抗痨、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8±11.4)岁,大量咯血10例、中等量咯血16例、少量咯血6例;对照组:男25例,女7例,平均年龄(38.1±12.1)岁,大量咯血8例、中等量咯血17例、少量咯血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细致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生咯血时会出现恐惧、悲观等情绪反应,护士需关心体贴患者,通过细致的病情介绍、从容熟练的护理操作来赢得患者的信任感。对于急救中的患者,需不断帮助其擦去血迹,并告之咯血程度与疾病严重度并不是成正相关性的,让患者打消疑虑,注意保持平稳情绪。

1.2.2环境护理 尽可能地安排单间病房,住多人病房者使用屏风、门帘等为患者营造相对安静的空间。注意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和不必要的灯光刺激,定时开窗通风。

1.2.3饮食护理 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膳食,口味应偏清淡无刺激,不宜过冷或太烫,以免刺激血管而诱发咯血加重。一些滋补性的药膳在咯血期间不宜食用。

1.2.4行为干预 咯血患者应卧床静养,中量以上咯血需绝对卧床,减少外界刺激,减少交谈,咯血停止后可在床上进行缓慢翻身、屈伸四肢等活动,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必须确实止血3d后才能离床做一些适量的床边活动。咯血停止7d后方可由家属陪伴去室外散步。同时要避免情绪波动、受凉、感染、用力屏气排便等,注意多休息。

1.2.5用药护理 详细说明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严禁自行调节滴速,注意观察用药期间患者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心悸、出冷汗、头晕等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确保用药安全。

1.3 效果评价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焦虑状况、窒息和转ICU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焦虑程度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焦虑程度的评价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进行问卷调查,以焦虑总评分<35分为无焦虑症状,总评分在35~55分之间为轻微焦虑,55~65分为中度焦虑,65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选择“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中的一项,最终进行调查问卷的统计,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SAS评分、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资料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窒息、转ICU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下降,而对照组SAS评分与干预前的差异不如观察组明显(均P<0.05或P<0.01)。详见表1、表2、表3。

3.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在漫长的病程之中,饱受疾病症状的困扰,难免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并发咯血的肺结核患者,咯血症状的出现让患者产生更多的担忧,心理压力陡增,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逐渐难以适应患者治疗的需要,需要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进行干预。因此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实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咯血发生的原因,有效的治疗方法,日常注意事项等,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护理咯血是可以控制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述求,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帮助其克服难关,迎来病情的康复。

咯血可能诱发呼吸、心跳骤停,一旦引起窒息等,需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抓住窒息开始的4~6min黄金抢救期[3],尽快实施救治,资料表明出现窒息、心跳骤停到实施救治的时间越短,救治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如果能早期成功抢救患者至恢复神智,将会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转ICU的几率,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节省医疗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细致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更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这些成效直接影响到患者心理状态,使得其焦虑程度显著降低,对护理的满意率升高,这对于患者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周春萍,许日波,李源.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67-68.

[2]陈巧利,胡晓平.舒适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2):252-253.

[3]汤春梅,张言斌,肖海浩等.大咳血窒息救治成功18例体会[J].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62-1163.

论文作者:蔡红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细致化护理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_蔡红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