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论文_唐成福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论文_唐成福

(大英县隆盛镇永前初级中学 大英 629300)

【内容提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转换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有新意,要整合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浅谈 教学方法 新意 合作意识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起到奠基作用。但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说教味浓,内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简单的照本宣科,不主动转换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简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1、学习与生活联系

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相互佐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教学工作要考虑缜密、充分,在课堂上不能照本宣科,简单地让学生成为一个听众,要把生活和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动手动脑,反复感受到知识、亲自体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例如,教学“学会与父母沟通”,我们让家长参与进来,欢迎学生们讲述和父母相处时的矛盾,所有的烦恼、一切的意见都可以坦诚道来,一吐为快。教师可提出“和父母沟通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父母的恩情如何报答?我们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又是谁?我们今天怎样和父母达到心灵的默契,如何在和父母互动的基础上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等等问题供学生、家长分析,教师要积极配合,帮助学生和家长找到原因,达到家长与孩子心灵沟通的目的。

2.走出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年龄特点,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适当安排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例如拜访革命先烈纪念馆、组织街头社会调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主题班会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了解了社会各界的真实状况,明白了学习思想品德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水平。例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成长”时,除了要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全介绍给学生之外,还可以联系一些社会上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开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教师的相关安排和要求,学生们有的上网查阅相关案件的资料和图片,有的在学校图书馆里寻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学生在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侵害时,学校所应采取怎样的救助措施,家长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学生自己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结合生活实际事例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简直就是“谈玄说妙”,空洞无物,没有实际意义,缺少实用的价值,这样慢慢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就应该将思想品德课中的观点、理论、原理等,与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人和事结合起来,用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进行解说,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和真实感。例如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这课时,教师应针对个别独生子女,花钱几乎大手大脚,很少考虑到父母的辛苦和钱财的来之不易,更没有珍惜钱财的概念等问题。安排讨论会,让大家各抒己见,谈一谈自己对零花钱的支配情况,说说怎样消费更合理,给他们讲一讲身边家庭经济贫困的同学,节衣缩食,忍饿受冻等案例,组织学生帮助身边的贫困学生,让他们成为朋友,相互帮助,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课堂教学内容充满新意

1.吐故纳新,充实教学内容

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进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要充满新意。思想品德课本中有一些事例,有的已经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学时必须与时俱进,以教材为依据和基础,但是不拘泥于教材,新闻中的很多事例,教师应准确无误地进行补充,作为新鲜的典型理论材料,佐证教学观点,从而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无所不及,资源丰富,包罗万象。老教师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技术,把文本资源、实物资源等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充实教学课件,让教学材料变得丰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素材,让他们感觉到思想品德课的绚丽多彩。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有些知识点也比较散乱,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合力构建,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课件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课堂模板,用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跟随教师的讲解来进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取长补短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引入小组合作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学们在一起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大家分组进行,彼此在一起相帮相助,取长补短,补缺补漏,综合提高。

2.注重合作的技巧

把学生科学地进行分组,注意小组的结构,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小组的人数一般是六七人,选择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做组长,注意学习效率,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提高。小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分配,一种是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时间不同而互换,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地学习的机会。

3.制定严格的小组制度

为了避免小组之间发生矛盾,因此制定严格的小组制度,分工明确,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使学生参与度均衡,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彼此之间要相互支持、亲密合作,要有团队意识,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避免混乱

气氛活跃起来,容易产生混乱,这样就要灵活的进行控制,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动起来,也要有独立的良好的思考,不能跟着别人人云亦云,要学会倾听,严格地遵守课堂纪律。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切合学生和教材实际,灵活运用,不断探索和总结。思想品德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的参照,课堂教学应充满生机和活力,达成课程目标,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思想品德的教学有了这三个方面的完善,会让教学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更加富有成效。

论文作者:唐成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论文_唐成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