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新方式论文_丁昊鹰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新方式论文_丁昊鹰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农牧业局 内蒙古赤峰 025450

摘要: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下,农业技术也在积极的探索,完善了自我,逐渐的形成现阶段多类型、多层次、多体质共存的混合型农业技术体系,但是在日后社会中,怎样进一步的加强自己,还有待探索。本文主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新方式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新方法

前言: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培训,向农民传授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先决条件,常规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进行电视、电台讲座,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农业新技术,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常规的培训中存在着组织农民比较困难,电视电台收视收听率不高等现象,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下面就阐述了创新培训方法,及其推广。

1 农业培训当前困境

1.1 师资力量薄弱

在农业培训中授课的一般是一些农技的推广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或者是农广校的专职教师。专职的老师对知识进行更新的机会和途径不多,教学方式已经普遍老化。而来兼职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虽然掌握了比较新的农业技术,但却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有时并不合理,难以让农民接受,培训质量也受到影响。

1.2 培训对象失衡

农业技术的培训应主要面向于在职农技人员以及农民,但目前的农业培训往往只针对普通农民,忽视了在职农技人员,使其知识结构不断老化,且更新非常缓慢,无法发挥农技人员推广农业新技术的重要作用。目前,村里务农人员通常是老弱病残或妇女,培训对象也主要是这些人,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培训内容接受效果较差,无法完全理解培训内容,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1.3 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用于支援农业的财政支出中,对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开设农业培训班的投入并不多。经费不足的情况导 致农技培训只能依靠项目经费,培训内容比较固定。也使得用于培训的设备老化严重,较为落后,辅助培训的教学工具也不齐全,培训材料印发有限,使培训范围被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效果不尽人意。

1.4 理论没有应用到实际中

一些单位或部门在组织农技培训时,活动的实际时间都不多,很多参加培训的农民往往还没有弄清楚新技术的含义,活动就已经结束。而教师人员往往根本来不及对培训人员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讲解,增加了知识普及的难度,也使得技术实施条件被忽视,农民在培训中不但没学到真正的新技术,反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1.5 没有继续跟进调查

目前的培训工作往往只注重培训过程中的内容,忽视了培训后的跟踪调查,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农民对培训内容的想法;是否将培训所学应用到了实际中;对技 术的应用程度;农民实质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训效果如何;培训是否单一;农民是否认可等。因此,在没有后进跟上调查的情况下,培训单位无法及时修改培训内容,不能对培训方式进行总结,只能不断重复过去的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

2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新方法创新

2.1 结合农民大学生学历教育,搞好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由国家劳动与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在农村培养一批有学历的农民大学生。具体工作由佳木斯市技师学院负责,为了使农民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实践经验,佳木斯市技师学院决定在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选拔有经验的教师,利用农闲时间,到农村进行授课。全市共选拔了50多名教师,到全市部分村屯进行授课,已培训农民1.8万人,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搞好培训

今年年初,按照省委组织部工作部署,我市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该活动为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传播农业先进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响应,大力配合,开展了以水稻、玉米、大豆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传授理论技术活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深入农村一线,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深入开展对种养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现场观摩,实地指导,使理论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全市共有1.2万农村党员通过网络和现场培训等方式接受了培训,全面提高了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

2.3 结合农业专家技术协会平台,搞好技术培训

佳木斯市农业技术专家协会是隶属于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社团组织,已成立多年,主要由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各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组成,会员达260多人,遍布全市各县。每年农闲季节,专家协会都组织专家深入村屯进行科技培训,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直接传授给农民,各科研单位也利用专家协会平台把自己研制的新品种,新技术直接提供给农民,让农民直接受益。全市每年通过组织各科研院所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在30次以上,培训农民1.5万人次。

2.4 结合植物检疫执法活动,搞好技术培训

每年植物检疫都要对全市种子市场进行检疫检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让农民购买到放心的种子。同时对种子经销商进行培训,使种子经销商能按植物检疫条例进行经营,保护农民利益。在检查中通过发放农业技术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解答农民提出的热点问题和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农业科技直通车”派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每年派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150次以上。很受农民欢迎。

2.5 结合站企共建对接,搞好技术培训

为了全面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技术人才的特长,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根据有关放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文件精神,按照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要求,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积极组织专家与经营单位进行共建对接,为专家为企业服务提供必要条件。专家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政策、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申请项目、资金,参与生产、经营、管理,谋划企业发展远景,组织现场会、办公会、培训班等宣传农业技术和企业产品。专家还抽出一定的时间到企业现场办公服务,到农村基层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处处关心、支持企业。通过这种形式,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又为农民提供了技术服务,受到企业和农民的欢迎。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有5名专家与企业进行对接,提供技术服务。

2.6 创新体系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巩固和完善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要遵循野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冶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推广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开展良种统繁统供、化肥统测统配、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产品贮运加销一条龙的系列化服务,开拓农技推广产业化服务领域。要改变农技人员野万金 油冶的状况,不能既当农技员,又当计生突击队员,也不能常年足不出户当店员。农机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方式不断完善。

3 农业技术培训的展望

3.1 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形式常态化。巩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方式,使每个技术员,每个生产季节都创办一个田间学校,通过学员带动更多农民掌握先进适用技术,稳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展示作用。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支持,保障农业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将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3.3 不断增强农技推广队伍素质建设。每年通过对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使其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3.4 建立考评机制。将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效果与年终考评相结合,没有完成培训任务,效果不好的年终不予评优,取消本年度晋升上一级职称资格。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多,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购置和病虫害 统防统治等统一服务。在统一服务过程中,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产品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綦宗森.农业技术培训的新方式 [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0).

[2]蒋先文,杨长柱.农业技术培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农民科技培 训,2010(7).

论文作者:丁昊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  ;  ;  ;  ;  ;  ;  ;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新方式论文_丁昊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