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研究论文_李云晖

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研究论文_李云晖

甘肃省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730050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8例梅毒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的阳性结果。结果: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化学发光法,但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血清梅毒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和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均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但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的准确性更高,操作更简单,更方便,可取代传统化学发光法。

【关键词】血清梅毒抗体;化学发光法;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

梅毒是皮肤科的疾病,指感染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其传播途径为性途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全球新发的梅毒病例有1200万,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次撒哈拉非洲[1]。近几年,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现已成为报告病例最多的性病,在报告的梅毒病例中,大部分为潜伏梅毒,其次为一期、二期梅毒。临床应当提高梅毒检测的水平,为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梅毒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化学发光法等[2]。但以上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操作步骤较多,且难以准确定量,临床需要一种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对患者采用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3TP)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与化学发光法比较,观察临床检测的准确性,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68例梅毒患者,患者的皮肤破损处检查出梅毒螺旋体阳性或RPR/TPPA阳性。68例患者中,包括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22-45岁,平均年龄(33.5±2.5)岁;一期、二期、隐形梅毒分别为23例,40例,5例。

1.2 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本研究所用仪器为之本OlympusC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化学法官试剂盒购自北京科美公司,梅毒特异性抗体3TP法检测试剂购自日本A&T公司。

检测方法:将选取的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及胶乳凝集比浊法检测。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梅毒血清抗体检测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80例患者,检出一期梅毒22例,占95.65%;二期梅毒38例,占95.00%;隐形梅毒4例,占80.00%,检测准确率95.00%(76/80);采用胶乳凝集比浊法检测的80例患者,检出一期梅毒23例,占100.00%,二期梅毒40例,占100.00%,隐形5例,占100.00%,检测准确率为100.00%。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灵敏度及特异度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灵敏度为98.88%,特异度为98.03%,胶乳凝集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03%。

3、讨 论

梅毒有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在梅毒患者的皮肤和粘膜中都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若健康者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一旦皮肤或粘膜有细微破损就会被感染梅毒螺旋体[3]。极少数可同过输血或途径传染,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患者是传染源,95%的梅毒患者均是通过危险或无保护性行为传染,少部分患者通过输血、亲吻、污染的衣物被传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孕妇,极有可能传染给胎儿。

梅毒患者体内的梅毒螺旋体会侵犯全身各脏器,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会产生特异性抗酶螺旋体抗体以及非特异性抗酶螺旋体抗体两种抗体,从而破坏患者组织,释放出抗类脂质抗体,临床将其称为反应素。化学发光法是通过化学发光测定化学发光反应的反应物、增敏剂、抑制剂的方法。化学发光试剂盒是新开发的梅毒检测试剂盒,是利用一步法双抗原夹心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利用多种TP特异性蛋白抗原制备固定抗原,然后应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相同蛋白作为标记抗原,与样本中的梅毒螺旋抗体生成双抗原夹心[4-5]。通过洗涤再加入化学发光底液物,使用仪器测定其发光强度,根据发光强度来判断检验标本中是否含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发光法的检测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为98.88%、98.03%、95.00%。

胶乳凝集比浊法是使用梅毒螺旋体的标准裂解物纯化抗原,促使抗原包裹在固相的颗粒上,通过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下进行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易于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适合大量筛查及检测标本[6]。免疫比浊法目前实现免疫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胶乳凝集比浊法能够实现标本梅毒抗体的准确定量检测,有助于临床评价疗效和观察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胶乳凝集比浊法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00%。研究表明,胶乳宁及免疫比浊法能够快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梅毒抗低,同时具备常规手工检测方法的基本性能,在已经定性的基础上,能更精确的定量,同时派出人为操作和判断结果的误差[7-8]。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能够快速检测大量标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操作时间,针对献血员的筛查及健康人群的体检,都具有较大优势。

通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发现,无明显差异,但胶乳凝集比浊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化学发光法,表明乳胶凝集比浊法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临床检测血清梅毒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和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均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但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的准确性更高,操作更简单,更方便,可取代传统化学发光法。

参考文献:

[1] 潘卫华.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实验结果比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3):101-103.

[2] 邹春燕.免疫比浊法在梅毒螺旋体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6):90-91.

[3] 孙宇,姜美凤,杨涛等.3TP法与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价值的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2):379-380.

[4] 吕志军.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梅毒螺旋抗体的效果比较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4,34(6):693-696.

[5] 张晓红,张倩,周学红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10):780-783.

[6] 王雪春,陈灵芝,于琴等.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血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学评价[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1):70-72.

[7] 蒋郁青,谢志贤,方雯丹等.国产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评价[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4):307-309.

[8] 武强,章双虎,柯文才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梅毒筛查的可行性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769-771.

论文作者:李云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研究论文_李云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