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模式探究论文_马国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模式探究论文_马国平

马国平 甘肃省环县南湫乡中心小学 745714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然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仍然只是嘴上喊得口号,现实中的教与学依然受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所束缚,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很多学生总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深奥难理解,造成之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材和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脱离,学生学到的理论性过强的抽象的数学。事实上,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并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灵活处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筛选、补充、整合、自主设计学习内容,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教材中那些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习自己身边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因而,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才华,促进学生的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步测、目测”的教学,我们还可以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努力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决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点。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要为学习数学服务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理念正在被教师们积极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1.课堂教学生活化要合情。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作为教师,应该从生活的“真实”二字入手,从“自然”二字切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真正体验、感悟数学知识。面对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会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去思考。

2.课堂教学生活化要合理。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加法估算,某教师利用本校现实的男、女生人数代替教材中的购买电话机、取暖器、自行车等情境,“根据学校有男生394人,女生有307人,估算学校一共有学生多少人”的情境。学生饶有兴趣的探索出如下估算方法:有的认为394接近390,307接近310,全校大约有学生390+310=700(人),有的认为394接近400,307接近300,全校大约有学生400+300=700(人)。学生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估算教师感到很满意。

应该说教师对教材的再次加工,所创设的情境有更强的现实性,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3.课堂教学生活化要合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更儿童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尧城 向鹤梅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2]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论文作者:马国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模式探究论文_马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