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术期刊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思考与实践_万方医学网论文

构建开放式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式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数字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2-12-05

引言

《2009~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分析认为,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已将传统期刊出版远远甩在身后。为了适应新的产业发展环境,传统编辑部纷纷转型涉足数字出版[1]。数字出版是当今我国出版产业的研究热点,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规模达1377.88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产值仅为9.34亿元[2],无论是编辑部、信息服务商、还是硬件厂商、期刊评价机构等等,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从不同角度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仍然存在编辑部势单力薄,对于技术的研发缺少足够的人才和资金,各种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与综合利用的问题[3],最终导致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产值较低、收益不大的窘境。与之有鲜明对比的例子是:截至2012年3月苹果App Store应用达到55万个,下载量达到250亿次,四年增长了250倍,给合作应用开发商的累积分成2012年达到40亿美元。苹果开放应用平台模式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值得我国传统数字出版产业深度思考。

开放式平台(Open Platform),即平台应充分发挥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4,5],均衡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创新,利用开放的商业模式来尽快地把创新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与利润[6],这正是苹果公司成功的商业模式——开放式平台模式。根据这种开放式平台的理念,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能否应用这种开放式平台模式,消除封闭,发挥出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内容优势,将产业各方的智力资源有效地调动起来,快速转化为数字产品,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能否优化传统数字出版流程以及如何使数字出版平台成为学术期刊获得利益的增长点,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转型,提高我国期刊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从开放模式和效果两个方面,比较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开放的尝试,然后以“万方医学网”的实践为例,重点从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要素和架构中,对资源、技术和市场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思考与探讨。

1 国内外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模式对比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数字出版在不少地方已获得很大的成功,科学有效的数字出版模式业已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开始认同:打造开放式平台,实现行业多方共赢,是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突破性发展的途径。我国出版界、情报界、企业界、政府管理层,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出版方向,形成了一些比较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数字出版模式。本文尝试总结国内外具有开放式特征的数字出版模式,旨在通过对模式的总结和归纳,找出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重要指标。

国内外开放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可以归纳成3种主要模式:基于开放资源、开放技术、开放市场的平台,以及开放资源、技术、市场组合的多种平台模式。具体见表1。

表1涉及的目前国内外数字出版的多种开放式平台模式表明,数字出版企业要吸引大量内容提供商、第三方开发者,以及更广泛的用户,就需要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充分考虑为融入平台的合作者创造共同经营、盈利、发展的机会,为用户创造丰富、便捷、免费获取信息的机会。这样的平台能支持大规模互动,因此需要平台的每个关键环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每个关键环节的开放都具有不同的意义。

1.1 资源开放,形成良性循环的平台支撑

众所周知,内容资源是数字出版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开放资源强调的是为创新内容资源提供开放展示平台,比如表1所示的Google Editions、豆丁;对已有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再利用,如培生Plug&Play平台。对于平台本身,由于资源能与用户的需求直接对接,资源开放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内容合作者,提供或者创造优质的内容资源,使平台能不断的升级和完善[12];对于内容提供者如编辑部的资源开放,通过对研究趋势、作者行为和读者行为的分析,辅助内容提供者的出版策划,能够协助其快速、全面、客观地分析专业热点,找准定位,不断推出优质的内容资源,吸引更广泛的读者使用资源,从而形成优质资源和读者数量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

1.2 技术开放,释放群体的创造力

数字出版产业是高度依赖于数字技术产生和发展的产业,技术将碎片式信息中的逻辑关系和创造性以更宽泛的方式被表达出来,以开放数字技术为突破口,通过参与者对平台的利用和研究,推动其技术的创新和完善;通过对技术产品的输出,使内容提供者能够借助开放的技术力量,挖掘资源的多重价值,开拓不同用户对资源利用的途径,与内容提供者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样可以形成具有良好竞争力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13],这也是开放式数字出版生态系统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1.3 市场开放,支撑大规模互动的生态系统

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做法,开放平台需要与数千家编辑部进行互动,并为其中的每一家机构提供激励,调动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促使内容提供者转变角色,成为平台的管理者和受益者。随着更多的内容提供者开始利用平台开放的市场资源,基于生态系统的方式将改变以往的数字出版商与编辑部直接单一的分成合作模式,不仅涉及资源合作,更涉及渠道合作、品牌合作及战略合作等。数字出版平台本身将成为创新发散的渠道,它将管理能够支撑大规模互动平台的诸多合作编辑部的利益分配问题。

2 期刊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要素及架构

从多方面来看,我国学术期刊的开放式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从政策环境来看,新闻出版总署在《推进全面创新 加快科学发展》论述中强调:新闻出版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在重塑市场主体、公共服务建设、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策保障上要取得新突破。

其次,从市场环境来看,根据对学术期刊读者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所有参加调查者都有数字阅读的习惯,而且75.2%的参与者每天都会进行数字阅读[14]。使用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阅读设备获取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途径。开放式平台的资源聚合和互动模式,大大增强了用户的黏着度。随着出版体制改革和我国信息化的普及,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未来市场前景巨大。

再次,从编辑环境来看,据统计,中国科协的期刊有超过60%的期刊通过自建网站上网,但与专业数字出版平台相比,仍表现为功能不全、内容简单粗糙、设计不够专业、网刊发布格式单一、网站更新不及时等等问题[15]。众多的中小期刊社的内容、编辑、专业人才、市场等各种资源被条块分割、分散经营,必然导致各种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与综合利用[2,16],亟待转变期刊的数字出版流程,依托开放性的平台,将其掌控的全新内容资源在第一时间同步覆盖全部潜在读者,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满足读者不同介质的阅读需要。

最后,对于数字出版平台本身,如果只是简单依托于编辑部的内容数字化合作模式,局限于内部的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17]。开放式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正是顺应了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将成为必然途径。

2.1 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主要要素

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聚合模式,其独有的开放思维,充分调动产业链各个重要环节的参与热情,正逐渐显示出竞争优势,总结归纳不同开放平台的特征后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要素[18]。

第一,开放兼容性强。平台聚合模式以开放兼容性克服平台建设本身的封闭性,在内容、技术、市场三方面实现开放模式,方便系统的升级、扩容和与原有平台的集成,促成企业与合作者之间的有效聚合。

第二,资源组织结合Web3.0技术架构。开放的平台聚合模式在资源组织上依托同步、关联、互动、协同过滤等Web3.0技术手段,赋予用户使用、鉴别、再利用甚至生产资源的可能性,从而将用户、资源、技术等单个信息节点聚合成为对整个平台都有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三,形成不同模块竞合的战略。开放数字出版平台中,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彼此嵌入,聚合成为资源模块、合作伙伴模块、产品模块、市场模块等,各种模块可以方便获取、按需匹配、自由组合、随意扩展,不同的模块以竞合的方式组合,谋求满足各主体的需求,共同发展。如上所述,开放数字出版平台聚合模式的兼容性、互动性、灵活性,较之传统数字出版模式优势十分明显。

2.2 开放式平台的架构设想及实践

数字出版产业中,开放式平台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许多数字出版企业都在尝试向行业开放自己产品的架构,如何以平台化的思想来设计和实施开放性数字出版架构,朝着构建开放式平台的方向构建核心组件?突出平台的吸引力,吸引期刊编辑部投入时间和人才去扩充平台上的资源或产品功能,并从中获益,平台的架构将成为平台是否开放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对目前国内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模式存在问题的思索,对于怎样建立具有开放性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模式,笔者做了如下的设想以及实践探索。目的是充分调动产业链上各主体的能力,在自身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优势,并在开放平台中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与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能力[19]。基于上述考虑,笔者构想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架构应该为两个层面,三类方向,以期达到理想的开放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式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架构模型

2.2.1 两个层面

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架构分为两层,一个层面服务于期刊资源的出版机构——编辑部,实现对编辑部发布资源和统计分析,帮助其了解自身学术能力的接口,获取期刊出版经营的各项数据;另一个层面平台服务于用户,采用分布式设置,不仅汇聚平台内部资源,同时也要方便编辑部及其他合作者对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加工或者转载至开放的数字出版平台。

2.2.2 三类方向

2.2.2.1 资源开放方向

如图1所示,资源开放对于编辑部层面来讲主要应用于编辑部的出版策划和期刊经营方面,除了为编辑部提供对海量资源的浏览和检索之外,还应该对数据进行针对特定编辑部的个性化的再组织和分析,对资源内容深度挖掘,转化成结构化的知识数据库,从而形成编辑部产生更优质内容资源的方向和高质量的参考依据。越多的优质资源添加到平台,平台的价值越大,也会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这样又会增加平台的价值,吸引更多的合作编辑部。最后,这个平台成为许多独一无二的资源集合,用户很难想象在其他地方得到相同的体验,他们积极地锁定在这个平台上,将促成平台的良性循环。

资源策划——系统的出版策划功能

以万方医学网为例,万方医学网除在国内医学信息资源方面占有独特优势之外,还开发和开放了辅助期刊编辑部的相关功能,如热点跟踪、作者跟踪、机构跟踪、基金跟踪和用户行为反馈等。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快速、全面、客观地分析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例如在细分领域热点追踪功能中,我们提出了医学新热词概念,以期刊论文库中的关键词作为分析对象,如果某关键词最近一年的词频数大于该词最近三年词频数的60%,或者最近三年词频总数大于该词历年词频总数的90%,就认为该词为近三年学科的研究热点,根据新热词出现的领域可以辅助编辑部进行出版策划和信息收集。对于读者,依托编辑部的期刊资源质量的提升,不仅能获得更加优质的资源,万方医学网还协同行业知名专家遴选经典的行业热点专题文章提供给用户免费阅读,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

资源再组织——编辑部辅助决策报告

针对单本期刊为编辑部提供期刊的学术分析报告。围绕期刊出版涉及的用户情况分析、期刊论文质量、优质作者、研究热点以及期刊在本学科的学术水平等相关指标和问题为编辑部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方位开放的资源支撑。以万方医学网为《中华医学杂志》2012年度学术分析报告为例,数据范围为1999年~2012年14年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期刊学术分析报告的内容

资源挖掘分析——知识脉络可视化实践

开放平台资源的深度挖掘主要体现在将数据的关联关系和脉络的可视化,比如万方医学网的疾病诊疗知识系统,以疾病、症状、检查、药品、指南和病例报告为基础,通过开放整合设计,关联知识,梳理出知识脉络,如图2所示,通过一个知识点,能展现出相关的知识结构和关联关系,方便编辑部及用户查找知识条目及疾病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及报告,辅助编辑部了解相关论文的新颖性和创新性,辅助用户对临床诊断的认识和学习。

图2 疾病诊疗知识脉络关联图

2.2.2.2 技术开放方向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本质区别在于出版技术手段的进步。以信息挖掘与传播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进步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催生了数字出版产业。因此,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应用,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将成为数字出版的重要形态。国际上,亚马逊、谷歌、苹果等信息技术领先企业,在数字出版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建立数字出版内容平台。将开放、共享的理念贯穿于数字出版的各项技术合作方式。笔者认为对于合作编辑部主要包括开放技术接口、利用数字技术共同开发特色产品,提供技术应用支持,让编辑部能够方便地将他们的内容资源转化为数字出版物,并发布给最为广泛的读者,通过基于互联网、阅读终端等的开放式出版技术实现方式,让用户可以最便捷、最直接地使用这些数字资源[20]。

开放技术接口——编辑部稿件系统、相似性检测系统和网络检索(Search/Retrieve简称SRW)服务的对接

期刊内容的质量是期刊之本,万方医学网旨在关注如何协助编辑部提高出版效率和质量,开放与编辑部相关资源的技术接口,针对稿件学术诚信,将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客户端内嵌入编辑部稿件编审系统,辅助专家审稿的一次筛选,针对稿件新颖性,提供万方数字资源的SRW接口服务,辅助专家二次确定文章的新颖性,如图3所示。

图3 编辑部稿件系统、相似性检测系统和SRW服务对接图

提供技术支持——辅助编辑部在线编审服务

如图4所示,对于众多的中小编辑部在编审系统上投入不足,编审工作未实现数字化的问题,万方医学网推出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提供开放的稿件在线编审系统,其中包括作者、编辑部、专家三个子系统,实现了作者在线投稿、查稿、修回稿件、编辑部稿件处理、组刊发布、专家审稿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缩短编辑与出版时滞。同时为编辑部提供了征稿信息发布、稿件查询、费用管理、已发布管理等功能,以期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编辑部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协助开发产品——个性化期刊移动阅读客户端开发

近两年来,以数字阅读终端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产品不断升级,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在移动终端方面,以Android(安卓)和Ios(苹果)备受用户的关注和接受。万方医学网把握住数字出版产业这个阅读趋势的变化,适时开发了海量医学资源内容的移动推送客户端,为使用不同阅读媒介的用户群,提供同样随时随地阅读的更加完备的体验。例如,《中国卒中杂志》编辑部借助万方医学网提供的开放技术,推出了面向移动终端读者的期刊苹果平板电脑(IPAD)版,期刊原貌显示,整本阅读,保留了纸本期刊的阅读习惯,还兼具不同刊期切换,页码定位检索,一键返回目录等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读者能实现实时在线阅读,快速获取期刊的最新内容,如图5。

图4 万方稿件在线编审服务系统结构图

图5 《中国卒中杂志》IPAD数据、技术、运营流程图

2.2.2.3 市场开放方向

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市场运营机制探索在实际的数字出版企业经营中不断总结,采用开放平台聚合模式的数字出版平台主要有三大市场运营机制:

一是以共享用户资源为主的整合发行模式。如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平台等。整合发行主要为各编辑部提供统一分销管理、上网服务、版权保护、支付选择等一站式标准服务。

二是以成熟营销网络体系为主的整合营销模式,将编辑部需要传递给用户的信息,借助成熟的线上和线下的网络、直销、分销渠道,多途径传递给目标用户,达到合作编辑部的个性化营销需求。

三是终端用户互动和分享数字内容为主的整合智慧模式,这种模式中无论是编辑部还是用户都将成为数字出版平台开放市场的传播者和宣传者,使平台的资源数量和品牌影响力均以几何倍数增长,用户获得的服务也是个性化的。这种模式的代表有百度文库等。

整合发行模式——优先数字出版模式

旨在关注如何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的万方医学网,作为数字内容服务商在整合发行方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开放模式,在整合营销方面,探索学术期刊在不同模式和颗粒度呈现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其中优先数字出版模式——数字出版快车道,将期刊在互联网显示的时间缩短为出版后的1—2周,大大提高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时效性,提升了科研成果的传播效率和期刊的影响力。

整合营销模式——数字化平台期刊个性化展示

在数字平台的不同页面位置对期刊进行宣传展示,提供单种期刊基本信息、征稿信息与各期链接,全方位推荐期刊,辅助征稿,突出期刊势位;根据编辑部关注的关键词组合,进行检索结果关联编辑部相关内容的关键词推广模式,起到锁定核心目标用户,实现点对点的营销目标。采用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实现中西文文献的链接,解决了文献的割裂状态,实现一站式的链接服务,大大提升了中文引文、全文的国际影响力和被引率,有效拓展了期刊的宣传范围,有效地将中国的学术期刊纳入国际性科学交流渠道,实现学术期刊在全球范围最广泛的传播[21]。

整合智慧模式——主编推荐的互动尝试

万方医学网已经尝试与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专家进行互动,形成“主编推荐”模块,主编根据行业前沿、学科热点以及文章遴选经验,推荐优质文章优先数字出版,突出显示,免费下载,提升文章的宣传范围和时效性,不仅调动行业专家的积极性,也为作者及用户互动模式的构造,提供重要的实践总结。

以上我们以万方医学网为例,讨论了开放式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架构设计及实践。需要说明的是: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作为数字出版的一种新模式,必然需要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地总结和完善。万方医学网虽然在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架构方面有了一定的尝试,实现了部分功能,但距离理想化的开放式平台还有很大的差距,对用户和编辑部实现资源、技术和市场开放方面,还有很多没有做到的方面,比如如何更大程度地调动读者用户的智力资源投入到创新开放的商业模式中;如何利用开放式平台全面优化传统出版流程,使编辑部能够获得显著的收益等等方面[22],这也是像万方医学网这样的数字出版企业需要持续研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3 结语

开放式平台时代已经来临,对于数字出版业而言,通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制度和政策引导,统一标准、促进开放,将产业链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3],就能推动数字出版业从垂直聚合向开放平台聚合的转变,使数字出版产业从垄断竞争转向开放竞合,产业组织形式从链条式结构转向对等协作的网络结构,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分离转向合一,构建出一个领先的开放式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产业平台[24]。

标签:;  ;  ;  ;  

构建学术期刊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思考与实践_万方医学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