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农服务措施刍议论文_尹成海,姜绪彬,田杰雄

气象为农服务措施刍议论文_尹成海,姜绪彬,田杰雄

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些效益和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项目。各地气象部门在稳步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气象影视及广告服务、寻呼气象服务、防雷服务等气象科技服务支柱项目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和发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气象专用电视频道、移动通讯气象服务等新项目,从而不断开拓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领域、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使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措施

引言

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的稳步提高,建立覆盖到乡镇的气象预报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多部门联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等级,流域面雨量、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沙尘暴天气以及海洋天气预报,乡镇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拓宽。中国气象频道在28个省(市、区)的183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全面在1 500多个县气象局制作电视气象节目,并在1700多个县级电视频道播出。在农村,发展气象手机短信用户3 000万户,架设了高音喇叭约8万个,设置43 000余块电子显示屏,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户手中,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融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建立.

1 基层气象局科技服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受多部门制约

由于本县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较晚,防雷业务从开展以来都是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配合,共同监管来进行的。这种体制和运行模式就决定了有一定的缺陷,而且存在个别领导为开发商说情,监管单位与开发商的关系和利益复杂化使得气象科技服务基根不实,保障机制薄弱,发展不稳定。

1.2执法力量甚微 执法人员紧缺

基层气象局机构、编制限制,没有专业执法队伍,执法人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素质普遍不高,对当前形势下的气象行政执法不能很好胜任。这一系列的缺陷导致我县科技服务执法工作不能有效的推进。

1.3科技服务人才缺乏 装备落后

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县局气象业务较多,任务繁重,每个人都同时兼职有1到2种不同的工作,很多兼职科技服务的人员也不是相关专业毕业,未经过系统培训,实践经验也非常少。而且气象科技服务装备更新换代周期太长,很多先进的检测、测试设备得不到很好的供给,缺少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设备。总之,人才缺乏、岗位角色混乱、设备落后等现状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严重制约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

在气象服务对象的分类中,农业对气象要素的敏感度最高,属于高敏感度行业,常规的气象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作物增产增收的需要。作物的生长过程,对气象要素的感应,每个生长阶段不尽相同。气象服务精细化、多样化服务显然是对气象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促进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

2.1 气象信息准确度不够,时效不及时

气象服务产品的产出,客观和主观影响因素的影响,是预报准确率衡量的一个标准,客观因素是指根据以数值分析预报产品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和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流程,主观方面包含了天气预报员的经验订正过程。因而,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就取决于气象专用软件对大气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相似程度和天气预报员的人为订正,数值产品是经过一系列计算而产生的,往往大气的运动无规律可寻,而计算机模拟不可能完全反映大气变化的实际状况,人为订正也存在主观随意性,这就决定了气象信息不可能达到非常高的准确性。根据现有的服务终端传输,预报产品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传出,最大限度影响了预报产品的使用价值,短时预报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受限制,在目前,产品发布的区域性和时效性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如何定位灾害性天气影响的区域和时效,这方面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2培养专业专项服务人员

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差异甚大,现有的服务模式不适应所有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地形的差异也是对专业气象服务者提出的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量身定做气象服务产品,成立专业服务小组,由农业专家、气象专家,各级职能部门相互合作配合,建立从上到下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2.3及时宣传和普及

人常说隔行如隔山,普及气象常识,让大家了解气象知识,在日常及农耕中及时解决不利天气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调整生产气象信息产品的时间频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季节、作物实时调整服务内容,切实做好指导,帮助农户科学种植,趋利避害增加产品收入。改定时预报为连续监测、滚动发布,及时更新气象信息发布内容,并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载体及时告知当地农民,为村民提供及时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通讯工具的普及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息,将气象预警信息快速有效地传递。布设墙体广告,加大电子信息屏的布设密度,通过字幕、图片形式将灾害性天气信息及时传播出去。建立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普及气象科技知识,把气象科普宣传做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

2.4增强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

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需要比较多的是常规的气象预报信息,而对于农业生产大户,只有常规的气象服务是不够的,例如,在特殊性天气出现时,针对不同种植的农户所需要的不同气象服务及时通过有效途径发送气象服务,如短信,来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免遭灾害影响,气象服务在农业大户中影响比较大。在农村,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的农户在使用气象服务时,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因此,各级气象部门要与这些农业大户进行沟通交流,在农事关键时期提供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强的气象服务。

2.5气象服务渠道多元化

农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依赖性非常大,这就使得农民迫切需要更多的渠道来获取气象信息。目前,贵州正在努力开展更多关于气象为农服务的活动,这些活动将会使得公共气象服务为更多的农户服务,使气象信息进入每一村甚至每一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在大多数乡镇及农村设置乡村大喇叭,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范围,进而让农民有更多的途径获取气象服务信息。

2.6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以人为本、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等,并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缜密的气象预警预灾的有效机制,这一机制需要政府来主导,各个部门联合行动以及社会的参与,进而在政府的主导下,各个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协作。然而,在关于气象预警预报的实际工作中,个别相关部门政府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主导功能,而且对气象服务,包括各个气象站的建设及气象信息的发布等的费用都没有列入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加大政府对气象服务的重视,发挥其主导作用,才能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3结语

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气象部门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渐得到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未来5~10年,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也到了高投入、高成本、高价格的阶段。气象服务责任重大,农业生产对天气服务的精细化、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人们期望气象部门能够提供在时间和空间更为精细、量级更为准确、要素更为多样化的天气预报产品,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阿瑟戴维斯爵士.世界气象组织四十年[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2]陈双溪.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大有可为[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3):1-4.

论文作者:尹成海,姜绪彬,田杰雄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气象为农服务措施刍议论文_尹成海,姜绪彬,田杰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