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园林之差异与内涵浅析论文_李维之

中日园林之差异与内涵浅析论文_李维之

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日两国的地理环境差异和思想文化差异是造成中日园林艺术差异的外因和内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经过世代的努力和探索,形成了中国的儒化人文山水园;日本民族大量吸收中国文化艺术成果,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佛化自然山水园。

差异因素1:地理环境的不同

中日两国地理环境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形成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中国自然景观巨大而瑰丽,日本自然景观细腻而纤巧。

中国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山岳风景资源和水域风景资源。正是这秀美壮丽的河山,培养了中华民族早熟的山水审美意识,也成为中国园林模山范水的蓝本。水景取象多为江河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而山景取象,园池以外的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为母题,园池以内的则是以蓬莱仙山为蓝本。

日本地形狭长,四面环海,拥有优美而丰富的海岸线。多丘陵、湖泊、温泉,但也多火山地震。艰苦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坚韧顽强又虚心好学的性格,体现在园林创造中,日本园林具有很鲜明的兼容特性。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加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但由于日本国土四面环海的海洋性,而使日本园林在以后的发展中朝向海岛型发展。日本园林的山取象于富士山和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屿及其周围四千多个小岛。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但与中国巨大而瑰丽的自然景观相比,日本自然景观细腻而纤巧,因此日本园林更偏重于追求小巧而亲切的风味。

如果说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园林山水性质的不同,那么气候差异则决定了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中国跨越几个不同的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中国北方寒冷,园林建筑以防寒为主而形成端庄厚重的风格,江南气候宜人,需要更多的通风和采光措施,所以园林建筑小巧玲珑。岭南气候炎热,以通风防晒为主,园林建筑疏朗俊秀。丰富的地质地貌和复杂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国也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南北园林中植物种类也有较大差异。

日本是温暖的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林木资源丰富。自然式和整形式植物成为园林的主景,且连苔鲜和蔽类也成为同等重要的主景,以建筑为主景明显不同。而日本的园林建筑被称为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实墙,而用拉门和拉窗分隔,夏天可以全部拉开,室内外连通为一个大空间。因此建筑外观显得轻巧简洁。日本园林的围合也多用植物性材料,而中国的园墙一般是用砖石砌成的实心墙。

差异因素2:思想文化的差异

中日哲学支柱都同为儒、道、佛三个思想体系,只是在历史进程中两国的思想取向和侧重点逐渐不同。两国的园林都基于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道家的自然观造就了东方园林体系独有的从单纯的模仿和取法自然出发而上升到象征和抽象自然从而高于自然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方法,但而后两家却各自向儒家和佛家两方向发展。中国偏于儒,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和仁者的理想观,日本偏于佛,以智者的形象带有出世解脱的色彩。中国园林的布局思维偏重于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日本园林则偏重于抽象和意象思维。中国园林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多,日本则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而日本园林则是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着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寂寞思考。与之对照,佛教对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核心却没能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乐观入世和理性现实的审美观仍然是中国美学观念的核心。中日两国审美意识上的差距,使得源自同一园林体系的,同样受到中国山水诗画熏陶的中日两国园林却在意境和风格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并最终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日园林虽然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体来说,中国园林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人的成分,以人为本;日本园林偏重自然的成分,以神为本。正如陈从周先生所说中国园林是“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见人工”

风格迥异

中国和日本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但中国的皇家园林气势胜过私家园林,而日本的私家园林气势则胜过皇家园林。就私家园林而言,中国私家园林表现为文人园林,日本的私家园林则表现为武家园林。就宗教园林而言,中国古典园林表现为寺观园林(寺院园林和道观园林),日本的古典园林表现为寺社园林,中国的寺观园林风格不显著,常运用私家园林的表现方式,而日本寺社园林风格突出,武家园林常借用寺社园林的表现方式。

“意境”之别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文献,从这两部园林专著的论述来看,中国园林偏重于自然景观中的建筑表现,注重营造接近现实生活的人间仙境;日本园林倾向于模拟自然景色造景,善于烘托回归自然的自然仙境。中国著名园林中的建筑物多是三步一亭,五步一阁,而“日本茶庭内的建筑也就是具有代表性的草庵而已,至于枯山水的石庭更是为了追求空无的禅宗意境,庭内的空间就更是空空如也了”。例如,置石的运用,日本古典园林中置石的数量虽然没有中国古典园林多,在表现手法上也没有中国古典园林多样,但日本园林景观中石头的名称却很繁多,日本《作庭记》一书中就提到了“石立”这个词。广义上的“石立”,是指在古代日本制造园林的设计活动,如日本古代精通造园景观的僧侣名为“石立僧”。确切意义上的“石立”指的是造园景观中的叠石和置石的表现。这一名词早在古代的日本就已经有了很明确的概念阐述。日本人之所以把叠石和置石称之为“立”而不称作“置”,是为了强调置石的表现必须要拟人处理,给石头注入生命和灵魂,把单块的“石立”进行空间上的组合,从而形成日本古典园林景观中的造型物“石组”,成为给人深刻印象的“自然”景观。总体来说,中国园林注重山的运用,而日本园林对水情有独钟;“人”在中国园林设计和建筑中处于一种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注重人与景的互动,而日本园林则以表现天地成分的山水石作为布置重点。

日本的造园之道,与其说日本的庭院融汇禅之意境,亦可说是日本园林中,对氛围的营造。除了在造园设计中我们常常关注的地形规划、景石摆放和植物布局外,根据庭院空间来制作出场地氛围其实比造型更为重要。

日本的文化中有一些无形的美:潇洒、幽玄、恬静、闲寂等,它们并非具象物体能用双眼看到,而是需要用身心去感受。和中国的留白美学一样,枡野俊明先生在他的《日本造园心得》中强调了“留白”这样一个概念。日本的美学中,包括日本庭院在内,不得不提到“留白”。可是因为其没有具体的形态,所以我们很难用语言为其解释清楚。艺术表现上都不能缺少的“留白”是来源于禅宗思想。禅宗的心身清净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所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静”与“不动”来体现,这种体现方式对日本的艺术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而中国的书画,空间造型上也都会出现这种“不动”的地方,而这之后给人带来一种“余韵”的感受。比如在空间造型的作品里,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产生某种关系。这股看不到的张力,给人带来物体间的关联性。“留白”的概念,并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它是通过作者多年对美学的研究探求所得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杜汝俭,李恩山,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枡野俊明[日],康恒 译,周静敏 校。《日本造园心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李维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中日园林之差异与内涵浅析论文_李维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