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山东临沂 276002)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对EICU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90例E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护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及家属满意度评价方面的对比结果。结果:在心理状态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家属满意率为89.47%,观察组为98.95%,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帮助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ICU;心理状态;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272-02
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是当前医院急救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担负着急症、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以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等重要责任,是目前急诊学科发展及专科护理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1]。由于多数患者为急骤发病,病势迅猛或病情危重,其心理对此未能形成足够的预期,因此留治EICU的患者不仅在躯体上承受着严重病痛的折磨,在生理及心理双重挑战下,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及意识紊乱,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举动。因此在实施积极救治的同时,针对此类患者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则显得尤为必要[2]。基于此,笔者所在的临沂市中医医院急救中心对留治EICU的患者提供系统、整体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EICU收治的19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20例,女70例;平均年龄(59.17±6.20)岁。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收治入急诊监护室后,对照组予以常规EICU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针对性地增加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营造舒适氛围:增加患者接受治疗时所处环境的温馨、舒适性十分有利于降低患者紧张、焦虑感,如保证病房温度的恒定,湿度的舒适,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适当增加床边分隔帘的可选颜色,同时尽量遮挡周边无治疗需求的病区,降低出现的不良感官刺激的可能性,使其尽量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依据患者的需求增设移动屏风,应充分尊重患者的习惯和隐私,合理遮挡其他身体部位,以保护其隐私。在确保用电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允许家属提供少量患者日常所用的电器,降低陌生感。在患者视野范围内放置日历表,让患者知晓所处时间及昼夜交替,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作息规律,以有利于病情的治疗及恢复。依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监护仪报警阈值及音量、血压检测频率等,同时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逐步、缓慢的操作,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保证患者休息,
1.2.2提供营养保障:进入EICU救治的患者,多数是由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失代偿或水电解质紊乱等原因而发病,随着病情的恢复,饮食方式也要相应地改变,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其增加抵抗力,尽快恢复健康[3]。
1.2.3提高病情认知:患者转入EICU后,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告知及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同时对监护病房的情况和治疗设备、治疗流程对患者进行简单介绍,对后续治疗过程和病情转归形成初步了解,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的开展。
1.2.4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在例行病情查看及治疗开展之外,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流次数,耐心倾听患者所言,使其增加对医护人员的熟悉感和认同感,提高治疗信心。同时加强病情巡视,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患者诉求,及时采取积极治疗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治疗评价,一是患者的焦虑程度,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二是患者家属满意程度,依据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交由其家属进行不记名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重症监护室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治疗场所,由于收治病人的特殊性,其与普通病房在环境设施、人员配备及治疗流程上均有较大差异,多数患者在刚转入EICU时,面对一个陌生、严肃的新环境,加之生理上的不适,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焦虑或抑郁的应激心理状态[4]。
转入EICU的患者通常因为非常紧急的病情就诊,或急发重病,或既往病情突然加重,或突遭重大外伤,或大型手术后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本身心理上就承受了巨大的担心和恐惧。另外由于采取封闭式的隔离治疗模式,EICU内患者缺失了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和感情倾诉,同时面对十分陌生的医护人员,难免会产生孤单寂寞的消极心理。再加之周边危重症患者不时地因救治无效而离去,紧张的气氛时刻环绕,这对于一些对家属依赖程度较高的患者影响更大,可能会导致自我心理调整障碍,自我形象紊乱,严重着甚至会出现轻生倾向[5]。
综上所述,收治于EICU的患者不仅病情紧急危重,其心理状态也多种多样,因此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为严格和全面。在不断提高急诊监护室护理诊疗水平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对帮助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黎瑞红,人性化服务在急诊ICU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实践[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3)
[2]余新花.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2)
[3]莫岚.集束化护理干预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应用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5)
[4]周莉.E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03(28):47-48.
[5]陆静,人性化护理在ICU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病人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7)
论文作者:李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心理论文; 家属论文; 急诊论文; 状态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