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安教授袋形缝合术治疗藏毛窦经验论文_黄玉 管仲安

管仲安教授袋形缝合术治疗藏毛窦经验论文_黄玉 管仲安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 中 图 分 类 号 】 R735.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

1.中医病因病机

尾部局部残留异物或兼有邪毒侵袭,导致局部气血凝滞,蕴蒸化脓,溃破成漏。

2.西医病因病理

此病的病因尚不确定,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后天获得性病变 由于毛发长入皮肤或皮下组织使囊肿容易感染,窦道不易愈合。

3.病例介绍

病人,男,23岁,部队退伍,因“肛旁肿痛、流分泌物反复发作半年”于2015年4月21日就诊,门诊以“藏毛窦”收入院。病人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肿胀、疼痛,有分泌物流出,于当以医院就诊,输液治疗(用药不祥)后症状稍有缓解。后又出现肿胀、疼痛,继续输液治疗,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病人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就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症见:患者一般情况可,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正常,二便调,肛旁反复流脓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专科情况:骑伏位,后位距肛缘15 cm处,可见一个外口,挤压有少许分泌物流出。指诊: 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直肠下段6cm未触及明显肿物,退指指套无染血。镜检: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藏毛窦,湿热下注型。西医诊断:藏毛窦。

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

2015年4月23日11:00于手术室骶部硬脊膜外腔(骶管腔)阻滞下行“藏毛窦切除术”, 手术经过:麻醉成功后,病人取折刀俯卧位,碘伏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巾。碘伏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后位破溃处可见一个外口,挤压有黄色脓液流出。探针从后位外口探入,向心方向约探至15cm,将各窦道切开,发现数撮毛发,并见多个小的窦道在正中线处向头部方向成一个瘘道,以此为中心作长椭圆形切口,深度达骶骨背部筋膜,完整切除筋膜上所有的皮肤、皮下脂肪等组织,形成较大的创口。用2-0可吸收线将皮肤与骶骨背部筋膜作连续锁边式缝合,电刀电灼止血。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给予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切口,纱布塔形包扎,宽胶布固定,术毕。术程顺利。病人安返病房。术后每天复方黄柏液湿敷换药,3周后痊愈出院。

4.讨论与分析

管仲安副主任医师分析藏毛窦指出,藏毛窦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多发于年轻男性,体型较胖,骶尾部体毛较多患者。手术治疗中创面大的患者可采用袋形缝合术。方法是切开窦道,刮除窦道内组织包括毛发,再完整切除窦道,将创缘皮肤与切除的窦腔深部作间断缝合,纱布填充创口。本法治疗彻底,适应证广,复发少, 近年较多采用。管仲安教授用此法,取折刀俯卧位,硬腰联合麻醉。用探针从骶骨背部溃口穿入,将各窦道切开,发现各小的窦道在正中线处向头部方向成一个瘘道,以此为中心作长椭圆形切口,深度达骶骨背部筋膜,完整切除筋膜上所有的皮肤、皮下脂肪等组织,形成较大的创口。用细小的止血钳钳夹片刻,尽量不予缝合。用 2 - 0 可吸收线将皮肤与骶骨背部筋膜作连续锁边式缝合,间距为 1 cm,骶骨背部筋膜可适当交叉缝合,以最大限度缩小创口。[1]

参考文献

[1] 刘庆圣.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研究[M].中医学报.2010:72.

论文作者:黄玉 管仲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管仲安教授袋形缝合术治疗藏毛窦经验论文_黄玉 管仲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