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论文_陆祥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530000

【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科室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住院治疗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应用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作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将两组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进行两组护理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小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优于参照组的满意度(P<0.05)。结论 针对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中的运用分析,作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缺陷发生率,而且满意度也得到显著的提高,有效提升了新生儿护理服务质量,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新生儿护理;运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时间段内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当中选择100例患儿,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50例,其中研究组男患儿为24例,女患儿为26例,日龄2-24d,平均日龄(12.86±2.94)d,体质量2.9-5.0kg,平均体质量(3.81±0.37)kg。其中参照组男患儿22例,女患儿28例,日龄2~23d,平均日龄(12.93±3.39)d。体质量 3.0~4.9kg,平均体质量(3.94±0.42)kg。两组患儿之间在数据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结合新生儿实际需要,给予对应护理服务,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证新生儿护理安全。观察组新生儿接受不安全因素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新生儿自身因素与护理措施。

(1)护理风险:应该密切观察该组的患儿,由于在新生儿时期,身体里的抵抗力比较差,没有办法很好的抵抗外界的一些病原体,所以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再加上患儿病情转变快,所以护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护理措施:应该重视新生儿自身因素引起的风险隐患,采取先对应的措施,尽可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与母乳喂养知识,告诉患儿家属母乳里面富含维生素、酶以及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的抗体,母乳是哺育婴儿最为理想的乳汁[1]。需要调制温湿度适宜,婴儿的生活环境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进行护理。

1.2.2护理人员因素和护理。

(1)护理风险: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做到动作轻柔、说话轻、走路轻,应该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护理操作,避免护理操作不当发生风险事件,护理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给新生儿的健康带来威胁。

(2)护理措施: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从自身找问题,并且进行整改措施,应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由专业人员对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新生儿护理人员更加专业化,给新生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2]。以新生儿为中心,全面展开优质护理服务,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特别是护理风险管理。呼吸道疾病的新生儿,发生病情变化时,如出现呼吸道问题时,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把患儿头部抬高,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在操作时应该动作轻柔,防止误伤患儿皮肤。

1.2.3人员配置因素及护理。

(1)护理风险: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健全,护理难度大,家属比较焦急,很多时候不理解护理工作,给护理工作人员造成一定心理压力,有时会出现不良状况,加大了护理风险[3]。

(2)护理对策:针对以上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辅导,让护理人员更加积极向上的去工作,有利于减少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还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理人员应该选择弹性排班原则,根据患者数量和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值班,在遵循排班合理原则基础上,兼顾临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等职责,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和病房管理能力,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患儿安全。

1.2.4管理制度因素及护理。

(1)护理风险:病房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护理观察有时不及时、不仔细,会导致病情变化,带来一些列护理风险。

(2)护理对策:新生儿病房由护士长、科主任负责管理,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健康教育,加强病房管理工作,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并执行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做到认真负责、精心呵护、严格执行医嘱、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按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新生儿相关专业知识,并进行培训考试,将专业知识和安全管理的宣传到个人,做到人人遵守,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各项操作,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几率[4]。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在新生儿病情好转后,治疗结束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填写满意调查表,进行护理工作的评审。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数据需要接受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患儿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 χ2值检验,相关数据对比后显示 P <0.05 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风险情况对比

研究组风险事件 3例,护理缺陷 3例;参照组风险事件6例,护理缺陷 8例。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3.03%、4.65%)均小于参照组(14.98%、19.74%),通过χ2值检验结果发现,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时期,新生儿身体里的抵抗力比较差,器官发育不成熟,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采取先对应的措施,尽可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新生儿是重点保护对象,所以护理工作也需要极为注意,基础护理的护理效果并不是很好,存在安全隐患,用不安全因素分析作为主导,将其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分析,运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5]。运用优质护理明显比基础护理的护理风险要低很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护理效果非常显著,此次研究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对比得到论证,在做好不安全因素分析的情况下,新生儿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会减少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大幅度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在新生儿科运用安全管理,效果非常显著,对新生儿安全管理有这历史性的转变,非常具有临床价值意义[6]。

经研究表明,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后作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拟行具体的方案进行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缺陷发生率,而且满意度也得到显著的提高,有效提升了新生儿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盛月娥.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4).

[2]李萍.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2016,3(57):11387.

[3]余旭,严学渝.浅析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7):132-133.

[4]裴小瑜.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155-156.

[5]欧阳燕.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健康之路,2016,15(07):83-84.

[6]任磊,段幼萍.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9):267-268.

论文作者:陆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浅谈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论文_陆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