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暨语言学百科全书》评介论文

《中国语言暨语言学百科全书》评介论文

《中国语言暨语言学百科全书》评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马宝鹏

摘 要: 《中国语言暨语言学百科全书》汇聚和呈现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语言和语言学所取得的众多研究成果。该书兼具工具性和学术性,为了解中国语言及追踪语言学前沿提供了便利。本文首先概述了全书的内容梗概,涵盖了中国境内语言的诸多分支领域,凡20个专题,而后又评述了其显著特色,如国际性视野突出,贴近汉语特色,学术观点鲜明及语言深入浅出等。综言之,该书将对中国语言学国际化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语言暨语言学;工具性;学术性;国际性;汉语特色

1. 引言

近几十年来,国际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理论视角争奇斗艳,研究范式和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在形式语言学探求人类语言普遍语法的宏大追求启发下,各理论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视野不断拓展。至今,对于某一语言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针对该语言的描述和解释,而是将其纳入人类语言的大视野中,在世界语言(学)眼光的观照下展开,研究成果也直接反哺于普通语言学理论。

在新的研究形式下,中国语言学的研究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外语言学理论,并立足于汉语事实,呈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国际语言学界所吸收。中国语言正逐渐进入国际语言学的视野,展现了其作为人类语言所具有的魅力。此时,人们迫切需要一部能够全面反映当前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研究全貌和最新动态的工具书,既方便国际语言学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语言,借鉴吸收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又能让国内学界紧跟中国语言学研究前沿,融入国际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语言暨语言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以下简称《百科全书》)应运而生,于2016年由荷兰Brill出版公司出版。《百科全书》为全英文出版,是该出版公司“语言暨语言学”系列百科全书中的一部。

在霞浦进行拍摄,要考虑到潮汐带来的景色变化,随着潮水的褪去,滩涂才会显露出来,此时是拍摄的最佳时机。沙江是此行拍摄滩涂最为壮观的地点之一,本来期待拍摄落日的我们,虽然没有如期而遇地等到太阳,没有晚霞的绚丽色彩,索性使用黑白模式。这里众多插在滩涂上的竹竿形成的优美线条,错落有致地排列在“S”形的港湾水道两边,依然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滩涂风景。每当海带收获季节,来来往往的船只,在竿影间繁忙穿梭,水墨韵律更加美妙突出。

《百科全书》由莱顿大学Rint Sybesma(司马翎)教授领衔主编,历时8年而成。司马翎是荷兰著名语言学家,莱顿大学中国语言学教授,莱顿大学汉学院院长,曾任欧洲汉语语言学会会长。研究领域包括句法理论、现代汉语句法、中国方言比较句法、汉语教学等,著述颇丰,代表著作为The Mandarin VP 。副主编有5人,分别是苏黎世大学东方学院Wolfgang Behr教授,研究领域为古代汉语、文字书写体系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顾曰国教授,研究领域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华盛顿大学东亚系Zev Handel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古代汉语、方言、音系学;哈佛大学语言学系黄正德教授(C.-T. James Huang),在语法理论、句法学、句法语义接口,以及汉语语法研究方面都取得重大成果;台湾中正大学语言学系James Myers教授,研究涉及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百科全书》的主编和副主编均为语言学界的知名学者,活跃在国际语言学前沿,而且研究范围涉及古、今汉语和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确保了《百科全书》既能作为工具书使用,方便语言学者甚至是其他领域学者了解汉语,又有极高的学术性,为有志于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学者和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语言学各个专题并追踪其最新进展提供了便利。

该书既名为《百科全书》,首先具有的是工具书的属性,涵盖范围广,对于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介绍。面向对象为对中国语言和语言学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他们无论是想获得自身专研领域的权威而又详尽的信息,还是想了解其他领域有关某一语言现象的知识,均可从中得偿所愿。不仅如此,《百科全书》还尽其最大的努力,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以使没有受到专业语言学训练但有兴趣了解中国语言的海外汉学家和国内学者也能从中获益。

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坐落于完达山南麓,穆棱河北畔;始建于1954年,总土地面积527 km2,平原区面积363 km2;1997年开始种植水稻,当年种植面积0.87×104hm2,至2017年,井灌水田面积已达到2.43×104hm2,占平原区面积的67%,是地下水开采强度最大的农场。其平原区是第四纪冲积洪积区,地表覆盖0~4 m的亚砂、亚黏土,下有20~80 m的砂、砾石含水层,是三江平原典型的潜水区。

2. 《百科全书》内容梗概

限于篇幅,文章不能逐一介绍这些文章的具体内容,只能对全书的一些重要方面和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第二, “名”“实”贴合,注重对汉语“特色”的观照。该书名为《中国语言暨语言学百科全书》,但绝不是一本以语言学百科为总体框架,然后充实一些中国语言例证的百科全书,而是真正从中国语言出发,观照到其特色,做到了“名”与“实”的高度贴合。从中国语言的视角来看,《百科全书》所选专题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它们或为中国语言中的特殊现象,能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语言(学)的面貌,如“把字句”“被字句”等,对此书中均辟出专门文章介绍这些句型及其习得状况;或在中国语言中较为凸显,利于读者加深对人类语言的认识,而基于对这些专题的研究对于普通语言学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再如,《百科全书》对于韵律的观照十分显著,有30多篇文章。其中,既有对汉语基本韵律特征的介绍,如 “重音”(stress)、“声调”(tone)、“轻声”(neutral tone)、“语调”(intonation)、“声调和语调”(tone and intonation)、“三声变调”(tone sandhi)等,还吸收了当前汉语研究一个重要领域——韵律语法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内容均由韵律语法倡导者冯胜利先生执笔撰写,着重介绍韵律和语法的互动关系,如“双音化”(disyllabification)、“句法—音系界面”(syntax-phonology interface)、“韵律构词”(prosody morphology)、“书面语与口语”(written language versus spoken language)、“四字格”(four-character maxims)等。《百科全书》中对于汉语韵律特征的观照,将有助于学者深入了解汉语的特色,而韵律与语法互动关系的也将给学者以启发,为国内外汉语研究甚至是普通语言学提供借鉴。正如Simpson (2014:489)所言,“将来的韵律与语法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无论是跨方言的共时研究,还是历时的研究(这是可能的),都是未来汉语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丰富而内容充实的领域,是一个汉语可以为‘有关人类语言的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域。”

《百科全书》篇幅宏大,大16开本,共分五卷,凡3454页。其中,第I卷包含引言(Introduction),详细介绍了全书的目标、涵盖的范围以及不足之处。第V卷则提供了方便读者使用全书的一系列有用的工具,包括编委人员名单(Editors),顾问编委名单(Advisory Board),撰稿人名录(Authors),文章标题目录(Articles by Title),文章作者目录(Articles by Author),文章主题分类目录(Articles by Subject Area),汉语历史分期表(Periodization Table),中国朝代表(Chinese Dynasties),经典名著列表(Classic Books),地名汉字对照表(Geographical Names with Characters),缩略词一览表(Abbreviations),转写规约表(Transcription Conversion Tables),索引(Index),语言地图(Language Maps)。通过这些图表,读者可以方便地查找相关内容,乃至了解撰稿人的姓名、工作地点和所撰写的文章标题等。

概而言之,《百科全书》涉及内容共计20个大专题,涵盖了当前中国语言(学)的所有重要方面,容量极大,包括512篇长短不等的署名文章,由相应领域359位权威学者撰写而成。每一篇文章都附有参考文献,截止到2016年,为读者全面了解某些领域研究情况、追踪其最新进展提供了丰富、时新性的参考文献。

第一,真正做到了以世界语言的眼光来看中国语言,以国际语言学视野来介绍中国语言学。从《百科全书》编者来看,主编和副主编共计6人,分别来自欧洲、北美和亚洲,既有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外学者,也有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华人)语言学者,而且他们长期处于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因此对于《百科全书》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性的把握十分精准。其次,《百科全书》共计359位撰稿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1位来自大陆,46位来自台湾,43位来自香港,2位来自澳门,6位来自新加坡,其余的散布全球各地,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地为多。在这些撰稿人中,有202位为中国人或华人(Chinese descent),其余157位为外国人。从他们的组成来看,撰稿人要么为外国学者,要么是境外工作的华人学者,来自大陆的学者也长期处于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当前的研究背景下,他们能接触到不止一种语言,甚至从事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因此视野开阔,观念综合,已经完全摆脱了仅从中国语言出发,而是以世界语言的眼光来看中国语言。不仅如此,他们能及时吸收、应用国外最新理论,并将之应用于中国语言的研究。毫无疑问,这些学者处于国内外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最前沿。因此,《百科全书》是中国语言(学)的研究融入国际语言学主流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对于国内外读者来说,不仅能从中了解中国语言的事实,还能借鉴和吸收新的研究观念、开阔研究视野,从而进一步开展中国语言的学术研究。

该书有许多称道之处值得读者留意。一方面它具有百科全书的属性,另一方面又有别于一般的百科,无论是时新性还是学术性,都非同一般。具体表现如下:

《百科全书》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出发,对中国境内过去、现今所使用的诸语言的所有重要分支领域提供了系统而又全面的描写和介绍。在书中,有关中国语言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介绍:从词汇、语法到语义、语用;从语言自身的内部结构到语言使用、功能等外部因素;从语言的发音体系到文字书写体系;从语言的历史发展到当前面貌;从语言的内部地域划分到语言外部与其他语言的接触和谱系关联;从基础的语言常识介绍到专业的语言学交叉学科研究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百科全书》还囊括了一些也许会“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话题。如:茶(tea)、生肖(zodiac)、面子观(face)、相声(cross-talk)等,这些内容虽然看似与语言(学)不是十分相关,但属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人语言生活中十分活跃,因此对于了解中国语言十分有帮助。

3. 《百科全书》主要特色

对于选择终止妊娠的HIV感染孕妇,应给予安全的人工终止妊娠服务,应尽早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应给予优质的孕期保健、产后母乳喂养等问题的咨询,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单位用水量和水胶比的确定:单位用水量及水胶比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设计要求和以往经验,初定基准配合比单位用水量为140kg/m3,水胶比为0.28,调整试配配合比水胶比分别为0.27和0.29。

《百科全书》为了读者查阅方便,按字母顺序把诸条目排列于各卷之中。根据第V卷中的“文章主题分类目录”,《百科全书》包含20个大专题,分别为:1)语言类型学;2)汉语变体及方言;3)少数民族语言;4)手势语;5)语言接触;6)海外汉语社群;7)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8)传统语言学;9)语言学著作和语言学词典;10)语言学家传记;11)计算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12)历史/历时语言学;13)词汇学;14)语音学和音系学;15)形态、句法和语义;16)汉字和书写体系;17)语篇和语用;18)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和一语习得;19)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及其教学;20)中国语言教育。

第三,对汉语现象挖掘深入,观点鲜明。《百科全书》一方面注重“面”的顾及,尽其最大努力做到了涵盖全面,另一方面,又特别注重“点”的切入和深入挖掘。《百科全书》中每一个词条均由权威学者撰稿,他们长期从事相应领域的研究多年,对词条涉及的话题把握精深,见解独到,因此所写文章绝非是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立足于事实,对具体语言现象进行精细刻画和细致分析,观点新颖,因此具有显著的学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百科全书》紧跟国际语言学前沿,善于借鉴国外最新的语言学理论,以此挖掘新的汉语语言事实,如“左缘结构”(the Left Periphery)相关的内容就是以当前形式语言学派新兴的分支理论——句法制图为分析框架,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处于左边缘的句法成分(如话题、焦点等)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其句法分布,对于理解汉语语序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次,《百科全书》中对于语言现象的挖掘兼涉时空,即时间上有历时演变的情况、空间上有方言现象提供印证,例如“变韵”(Rhyme Change)一文中,作者对于儿化韵、子变韵、D变韵的描述不仅有历时上演变链条的分析,还提供了共时上众多方言的材料作为支撑,使得读者不仅了解变韵为何物,还在脑子有了一幅关于变韵的“时空影像”,从而印象深刻。此外,《百科全书》还鼓励作者在梳理学界对于特定专题的种种观点的同时,不避锋芒,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前面所提的“句法—音系界面”一文中,作者依托汉语语言事实,详细论证后明确提出了“韵律制约句法”的理论主张,对于汉语语言学研究乃至普通语言学理论都有借鉴意义。

总之,《百科全书》对于汉语现象既刻画精细、分析全面,又能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这也许会引发一些争论,但可以预料这些争论也必然有助于相应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必将有所裨益。

欧洲脑白质疏松和残疾研究(LADIS)是一项纳入396名受试者的大样本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发现受试者的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水平,以及既往脑卒中病史与脑白质损害的进展有着显著的相关[15]。

第四,语言深入浅出,真正做到了读者关怀。《百科全书》不但以简洁的语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语言学的全貌,而且还做到了深入浅出,以关照对某些特定领域缺乏特定知识的“行外人”。就以音系学(含音韵学)和方言领域为例。长期以来,对汉语无论是共时层面的音系描述还是历时层面的音系演变介绍,都受到了中国本土传统研究的深刻影响。在没有充分了解传统音系研究观念体系和术语表达习惯的情况下,要读懂相应的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例如,当代术语体系里对于“voiced”和“voiceless”汉语对应术语应该是“带声”和“不带声”,但中国音系学和方言学界惯用的术语则是“清”和“浊”,这是自宋代《广韵》以来沿用的术语传统。汉语音韵学领域,使用的术语如 “重钮”等,也要追溯到中古汉语,表达的内涵至今尚有争论,更是没有一个现代的对应术语。对于这一点,《百科全书》的编者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书中尽可能少地使用一些专门的、未经解释的术语,而且注重对于相关术语内涵的描述和解释。尽管这增加了撰稿人的负担,但结果是让所有的读者都能接受并理解这些术语的内涵,进而了解相应领域的内容。再以句法领域为例,汉语句法学界对于Complement一般称之为“补述语”,其内涵包括汉语传统语法中的“宾语”和“补语”,但不少非形式语言学背景的人受到传统“补语”概念的影响,对Complement“补述语”的理解有所偏差。有鉴于此,《百科全书》辟出专门的文章分理别异,使得读者能够厘清概念,加深对相关现象的理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学的知识向来给人的影响是抽象艰深,甚至令人望而生畏。要用明白、顺畅的语言介绍这些知识绝非易事,尤其是许多撰稿人为国内学者,要用另外一种语言——英语来写作,更是难上加难,但《百科全书》的语言却真正做到了简明、易懂、兴趣盎然。这其中自然有撰稿人的赫赫之功,但编者在统稿时所做的努力也绝不可忽视。

《百科全书》的成功之处绝不止上述几点,因此对于人们了解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知识,促进中国语言学发展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它也并非没有不足之处。语言兼具社会、心理、生理、物理等多重属性,语言和语言学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宽广、宏大的领域,即便语言的百科全书,也不可能做到“无所不包”。因此,该书自然不能涵盖有关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的方方面面。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说,有些专题因为没有合适的撰稿人而未能收录其中,留下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空白。这是该书的不足之处,而编者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表示会在日后的“第二版”补齐相应内容,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Simpson, A. 2014. Prosody and syntax [C] // C.-T. James Huang, Y.-H. A. Li & A. Simpson (eds.). The Handbook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Chichester: Wiley Blackwell. 480-502.

Sybesma, R. W. B. et al . (eds.). 2016.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 Leiden: Brill.

中图分类号: H0-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723( 2019) 01-0094-04

(责任编辑 马应聪)

收稿日期: 2018-05-26

通信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标签:;  ;  ;  ;  ;  ;  ;  

《中国语言暨语言学百科全书》评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