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恩格斯在中国逝世100周年--“恩格斯与当代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综述_恩格斯论文

纪念恩格斯在中国逝世100周年--“恩格斯与当代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综述_恩格斯论文

全国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暨“恩格斯与当代社会主义”研讨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研讨会论文,当代论文,观点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8月5日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逝世100周年纪念日。经中宣部批准, 中国恩格斯研究会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全国纪念恩格斯逝世 100周年暨‘恩格斯与当代社会主义’研讨会”。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概述如下:

一、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

1.参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恩格斯做出了伟大贡献。西方“马克思学”家编造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恩格斯反对马克思”等陈词滥调是荒唐可笑的。

2.抢救、整理和加工马克思遗稿,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使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不可摧毁的基础”。

3.明确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反对把它公式化、教条化。强调必须从不同的国情出发,提出不同的策略和路线,指导社会主义运动,从而树立了以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所做的探索和构想

1.他探索并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想。强调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必要条件是:东方社会落后国家资本主义必须有一定的发展和以东西方革命“互补”为前提,能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生产力作为社会工具掌握起来。”联系几十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这种强调所具有的深刻性和真理性尤其值得我们重视。

2.恩格斯最早提出暴力革命与和平道路都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它们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两种基本方式和斗争策略,而不是唯一模式。

3.对于无产阶级已经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论”和“改革论”。恩格斯曾指出:“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628—629页)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 页)恩格斯的这种思想正是今天我们倡导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条件下,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好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关于这一思想,与会代表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述和分析角度。

第一种表述认为,如果把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看成一般科学社会主义的话,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社会主义。首先,从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看,邓小平的理论基础无疑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因而被称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可以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浓缩,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国化和发展。在唯物史观上,他对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划分、发展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其次,从社会主义本质看,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也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书中提出9个特征,即公有制、计划经济、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旧式分工、共同富裕、消灭城乡差别、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加上后来提出的按劳分配制度,共10条本质特征。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作的新的说明,已全部包括在前述马克思恩格斯那10条之中。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也是对科学共产主义的发展,这表现在它明确舍弃了原来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之一的所谓计划经济,尤其是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是有特殊意义的。其三,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态。今天它已被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包含在党的基本路线之中,长期不变。其四,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看,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并为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都是要造就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②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精华部分而形成;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的方针。

第二种表述侧重于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恩格斯“历史过程论”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恩格斯“历史过程论”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①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②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转化过程,而“前进的发展”是事物和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人类社会的“辩证的发展”是“经过一切迂回曲折和暂时退步而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页)邓小平坚持用“历史过程论”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三:一是实事求是地分析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明了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三是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目标模式。

第三种表述主要集中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的发展。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邓小平与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观的理解是相同的,一回事”。他们的理解无论是总体逻辑,还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论,都有不同。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革命论,他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带有理想的色彩和逻辑推理的特点,其中还夹杂有空想的因素。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是个全新的可操作性极强的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这里所谓“全新”,一不是说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不科学,需要推翻重建,二不是否认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对恩格斯有继承。而是讲他们各自关注的主要问题不同:一个是革命,一个是建设。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突出特点是“实践理性”,是中国特色。

第四种表述集中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恩格斯晚年论述的经济运动与上层建筑交互作用原理之间的联系。恩格斯的“交互作用论”有下列要点:①决定作用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诸因素“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它。”③这种交互作用在运行中表现为独立性与联系性的矛盾统一。④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不只是单向的,而是多种作用力错综复杂的交叉,并通过人们的行为形成整体运动。⑤交互作用形成的整体合力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运动过程。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整体改革论,是对恩格斯“交互作用论”的发展。这表现在6 个方面:①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布局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这条主线,配合经济体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各个领域。③从“适应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的需要出发,具体分析以往上层建筑领域的弊端,提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⑤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使改革成为一个渐进与突变恰当结合的过程。⑥邓小平还把“交互作用”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重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即企业改革。

标签:;  ;  ;  ;  ;  ;  

纪念恩格斯在中国逝世100周年--“恩格斯与当代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综述_恩格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