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浅谈特殊教育儿童心理教育论文_吴丛波

再塑生命——浅谈特殊教育儿童心理教育论文_吴丛波

吉林省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130200

摘 要:心理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方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在特殊教育中更应当广泛应用,因为爱心与耐心是实施特殊教育儿童心理教育的基础,统一与异质是实施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核心,家长与学校同步是实施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保证,作为特殊教育者更应当以爱再塑特殊教育儿童生命!

关键词:心理教育 特殊教育 同化 异质 家校同步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个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级各类教育来说,这项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尤其是针对特殊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1989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发展特殊教育,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对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加者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此类儿童开展心理教育,为他们再塑生命的责任和使命。

一、爱心与耐心是实施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神经系统中具有一些短暂而临时的记忆以贮存来自各方面的刺激,经选取分析后,才能成为有用的讯息,而其他没用的讯息很快被洗掉,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他们大多存在认知上的发展差异,集中体现在注意力上,他们往往需要比正常儿童在辨取有用讯息时花费较长时间,甚至出现遗漏,影响学习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付出比关注普通儿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却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还荣获“总统自由勋章”,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她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源于一位特殊教育的教师——莎莉文老师,在她的帮助下海伦读完了大学,是她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感受。她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正是这份爱心和坚持才能让海伦绽放出自己生命的光彩,重新获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统一与异质是实施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核心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我们在开展对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统一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另外还要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内的异质性。特殊儿童的异质性首先表现在其类别多样性上,从广义上说包括了各类感知觉障碍,行为问题及多重障碍及资优儿童。其次,对某类障碍型儿童来说,差异也是多样的,如在智障儿童中存在着轻、中、重、极重等类别。1989年国务院在《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意见》中就将我国的特殊儿童分为7类。对于这些类型的儿童,我们也要重视个别教育,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例如教盲童要关注盲童孩子心理缺乏安全感、自我封闭情况等等,教聋童要关注他们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心理问题,教弱智儿童要关注他们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表现焦虑等心理问题等。只有关注到这些基本特殊儿童心理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利于特殊儿童的心理成长。

三、家长与学校同步是实施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的保证

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社会和残疾人家长的共同责任。这一国家根本大法中规定了要想实施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就必须实现家长与学校的同步管理。不少有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完全将这种教育寄托于特殊学校教育中,家长陷入绝望,迷茫,无从做起;另一种是完全关注,将全部希望寄托在特殊学校教育中,家长妄想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收获奇迹,幻想有朝一日孩子能够回归到健康人的行列中,一旦特殊教育开始就期盼着马上看到成效,不仅不能配合学校开展对孩子的驾驭,反而是相互抱怨。其实这两种心理是错误的,无论是健康儿童还是特殊教育儿童,我们都应该拿平常心来面对,在孩子尚未取得生存技能的时候配合学校积极帮助孩子,要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配合学校开展对这种特殊教育儿童的心理教育。其实特殊教育的目标在帮助特殊教儿童逐步适应最少限制的环境,使他们可以尽最大的可能,与正常儿童一同参与普通学校的学习活动,以达成能适应正常生活的目标。

有人形象地说残疾障碍儿童是虫子咬了的花朵。对于这样的花朵也有属于他们的美丽。我们作为教育者没有理由不一视同仁地用平常心来看他们。没有理由放弃他们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关注特殊儿童心理,以爱再塑他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毛颖梅 《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天津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7年8月1日,ISBN:9787530949245。

[2]《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四个问题》.中国家庭教育,2012,10,26。

论文作者:吴丛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再塑生命——浅谈特殊教育儿童心理教育论文_吴丛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