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黄镇平

基于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黄镇平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文章以某简支转连续大桥施工为例,分析了简支转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了高质量工程,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先简支;桥梁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通常简支转连续桥梁结构是将已预制好的箱型梁或者 T 梁按照简支梁的方式分段布置于桥梁支座之上;然后通过焊接钢筋及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将其联结为一体。在选择合适的主梁截面时,如果桥梁跨径<20 m,一般选用较小体型的箱梁;如若跨径>50 m,通常较多选择箱梁;但如果跨径在前两者之间则优选 T 型梁。相比之下,无论是简支梁还是连续梁,简支转连续这种结构的桥梁体的内应力分布较均匀,而且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其内部的弯矩最大值减小了很多,截面的预应力也相应地有所降低。由此看来,这类桥梁结构有益于控制结构产生的形变。简支转连续桥梁结构的桥面一般很难产生形变,且刚度较大,伸缩缝也较少。当支座产生非均匀沉陷时桥梁结构受到的不良作用很小;出场时就已经对简支梁预应力钢束采取了张拉措施,另外,针对负弯矩区布置及张拉预应力钢束等操作都在主梁上实施,因此采用起重机械吊装即可,这样不仅降低了施工设备的使用量,而且削减了施工作业流程。

下文文以某大桥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施工为例,重点探讨先简支后连续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桥梁总长度93m,上部结构采用3×3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墩根据墩高不同采用矩形墩结构或者圆形双柱式墩结构,该桥梁工程基础为桩基础,桥台结构为U型。该结构的施工主要是应用后张拉预应力混凝土梁,对场地内集中实施预制操作,并将体系进行转换。在进行实际吊装时,首先要使用临时性支座依照简单施工的程度组织安装,将永久性支座安装在连续墩上,现浇接头混凝土和弯矩相应的预应力束,连续梁的转换,之后浇筑铰接实施缝混凝土,在桥面上进行混凝土的铺装,将桥梁具体的施工任务完成。

2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

2.1 上部结构施工

2.1.1 预制梁与实际施工安装技术

预制台座要保持好稳定性,使顶面处于光滑的状态,并且容易脱模。在该过程中,尤其要对混凝土的材料加以重视,无论是在尺寸和相关的配比上还是在预应力结构的体系建立的精度与养护上,皆要应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预制梁的拱度符合相关设计的要求。针对临时架设的支座,要对刚度以及强度进行精确的计算,使其能够符合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可应用沙筒的架构类型,可以更有效进行拆卸。为了保证支座安装质量,在该项工程的支座

具体选择上,可以分为永久性支座以及临时性支座,要依照具体的设计内容有序的将主梁控制的作业完成,并且利用临时架设的支座可有效构成简支的架构,在全面确保钢筋的有效布置情况下,保障梁身整体架构的稳定性。

2.1.2 墩顶湿接头建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要对配比的比例实施专业的设计,并且还要保障好强度、韧性,具有非常低的收缩性。在墩顶湿接头进行浇筑项目之前,T梁端板和肋侧面、横隔板等,一定要依照相关的流程对凿毛进行处置,或者在上面涂刷黏结剂,这样可有效将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之间进行更好的连接。墩顶湿接头在实际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依照相关设计进行具体的施工流程,没有特殊的固定要求,该项工作要在施工当天气温最低的时候实施施工,并且要在温度进行升高的过程中,加固两成以上的混凝土。如果施工现场昼夜温差>15℃,要在墩顶湿接头当中对劲性骨架进行布设,这样才不会由于温度快速升高的问题对混凝土的凝结造成影响。此外,现浇连续段及梁端头质量控制技术要求为:无论应用哪一种施工技术皆要将混凝土梁的合龙部位视为重要的把控点,在实施施工之前要对预制板的相关部位实施凿毛、将锚固的长度进行预留。在浇筑工作完成之后,一定要注意塑性变形的问题。同时,降低在实际张拉过程中出现的裂缝问题,将整体的性能进行有效提升。

2.1.3 桥面铺装施工技术

为了将芯模发生移动和上浮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要对箱梁芯模实施紧固处置。在真实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钢筋接头直径>Ф12mm,要对其实施焊接法进行连接;如果<Ф12mm,要对其应用绑扎法进行连接,并注意长度要符合实际技术的相关要求。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在桥面板进行清洁,铺装没有进行收缩的混凝土。在桥表面进行铺装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然后才能在底座上实施混凝土浇筑。

2.2 下部结构施工

2.2.1 钢筋混凝土台身施工

对于台身的搭建过程,需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待技术人员检验过关后,开始台身模板的搭设。台身模板所用钢模材料体积很大,材料使用前需清洁模板内外表面,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此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应该采用双面胶粘合模板,同时还应该采用钢管架进行支撑,并设置工作平台,采用钢筋连接的方式提升模板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台身较高时需分段进行,分段作业时要严格控制上下段的紧密度,并需预埋设拉杆锚固钢筋、墙顶钢筋等。混凝土需采用集中搅拌,并由专用车运输至场地,借助溜槽或吊车吊料斗开展浇筑工作,厚度要≤50cm,混凝土浇筑时需确保振捣的密实度,浇筑完成后需适时凿毛,以此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采取专业措施进行养护7d以上。

2.2.2 钢筋混凝土桥台、承台施工

承台因其体积较大,因此,钢模板尺寸也比较大,对此,可以采用螺栓或者PVC内穿的方式对槽钢进行固定。在模板施工前,首先需要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检查合格后开始承台模板的安装,承台钢筋需和肋板钢筋同时开始施工,并保证肋板钢筋埋设的准确性。承台混凝土需采用集中搅拌,并由专用车运输至场地,借助溜槽或吊车吊料斗开展浇筑作业。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配置,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表面的平整光滑度,杜绝漏振。

2.2.3 背墙、台帽、侧墙墙顶、耳墙施工

首先准备好一定规格的钢模板材料,并采用螺栓对槽钢进行固定,根据施工图要求进行测量放样,然后再进行模板安装。在台帽钢筋施工过程中,需要与耳墙、挡块、背墙、支座垫石钢筋等同时开始施工,并严格保障其施工的精准性。混凝土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采用集中搅拌,另外,还应该注意做好混凝土材料运输、浇筑以及振捣施工。

2.2.4 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施工

对于梁墩身≤15m时,可采用3m/节的钢模板同时进行,对于梁墩身≥15m,可采用翻模法。墩台身模板材料为厂制的整体式钢模,其外表要求非常牢固,可依照墩柱高低进行分层,并尽可能降低接缝。对采用整体式组合钢模、超过10m的墩柱模板等情况需经上级同意批准后,由专业厂家进行制作,面板材料为厚5mm的精抛光钢板,背带材料是型钢骨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3 质量控制

3.1 临时支座质量控制

要确保临时支座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安装及拆除较为便利。当张拉结束后,压浆强度不小于 C35 时即可拆掉临时支座,并且在拆除时要缓慢、同时。待拆掉之后,要保证永久性支座的布置良好,特别是与其他相邻结构的接触处要处理得当,保证其紧密结合在一块。根据当前的施工技术,有很多类布置临时支座的方式。以砂箱支座为例进行分析,施工时可能会产生砂箱承载梁板及架桥机后的沉降量不相同的情形,最终造成了梁板吊空而形成质量问题。

3.2 张拉预制底座质量控制

底座要做好排水措施,避免因为排水问题导致地基沉降。反拱度须要制作为抛物线的形式;反拱度值要依据规范及施工时的状况综合决定。对桥梁的每一项安装精度加以控制,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变动,一般是<2 mm。

3.3 后连续现浇施工质量

为避免现浇段混凝土在后期硬化时出现缩裂而对桥梁的强度及耐久性产生不良作用,需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剂量的膨胀剂。另外湿接头浇筑时应在温度差不多一致时进行。其温差不宜超过5 ℃,而且最好在同一天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施工。

3.4 湿接缝混凝土施工

由于钢筋的布置较为稠密,所以碎石的最大粒径宜<20 mm。对混凝土振动捣实时尽量分别选用小半径和大半径振捣器械以及手动震捣共同配合的捣实方法,以保证混凝土具备更好的密实度及强度特性。在混凝土养生阶段,为了避免早期缩裂,尽量采用塑料膜遮盖措施。初凝之前,混凝土表层可能会出现泛水现象,为避免裂缝的产生需要采取二次收浆措施。收浆结束后需再次遮盖养护。

4 结束语

通过对简支转连续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用张拉钢束及拆掉临时支座等流程,最终完成了由简支梁到连续梁的转换。与传统桥梁施工工艺相比较,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减小了施工难度,削减了工程量,并使得整体结构有了连续性;而且还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承受载荷的能力。此外,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裂缝等病害的产生。因此,为保证未来桥梁具有更好的施工质量,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具有创新意识,挖掘新技术,为国家的桥梁事业探索出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薛云峰.先简支后连续 T 梁湿接头设计与施工[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182-183,195.

[2]朱小青.先简支后连续 T 梁桥极限承载力与动力响应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3]漆志坤.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14(4):199,202.

[4]胡秋鹏.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6(4):166-167.

[5]张建华.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建设,2014(2):150-151.

论文作者:黄镇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基于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黄镇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