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县2010年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分析论文_刘文菱,欧配福,陶桥华

广西省桂林市平乐县卫生监督所 542400

摘要:目的 了解平乐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消毒质量,客观评价公共场所卫生水平,为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82家旅店和136家美容美发店的公共用品进行细菌学指标检测及现场卫生学调查,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公共场所公共用品814份,合格615份,合格率为75.6%;82家旅店共监测公共用品530份,合格344份,合格率为64.9%;136家美容美发店共监测公共用品284份,合格271份,合格率为95.4%。美容美发业公共用品消毒监测合格率高于旅店业(χ2=93.24,P<0.005)。5类公共用品监测中,理发美容工具剪刀的合格率最高为97.9%,旅店业杯具的合格率最低为36.1%,5类公共用品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45,P<0.005)。结论 美容美发业公共用品消毒质量明显高于旅店业。5类公共用品合格率中,旅店业杯具的合格率最低,是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消毒监测工作的薄弱环节,是今后加强消毒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流、物流量的不断增加,公共场所卫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为了解平乐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卫生状况,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卫生监督管理,对2010年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和物品 对全县218家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监测物品为旅店业毛巾、浴巾、床上卧具、杯具;美容美发业毛巾、梳子、剪刀。

1.2 检测指标 旅店业公共用品和美容美发业毛巾: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梳子、剪刀: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

1.3 采样和检测方法 按照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GB/T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进行采样和检测。采样时遵循无菌操作、及时送检的原则。细菌总数采样用涂抹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灭菌棉拭子涂抹采样,之后用灭菌剪刀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4h内送检,以活菌计数法检验;大肠菌群采样用纸片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5cmX5cm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2张,分别粘贴在样品上约30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送检,36℃±1℃培养箱内培养16-18h,观察结果;梳子、剪刀采样用涂抹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灭菌棉拭子在子齿纹上下均匀涂抹3次,在剪刀的两个侧面各涂抹1次,后用剪刀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充分摇动,取5ml液放入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用乳糖胆盐发酵法检验大肠菌群。将大肠菌群检测后剩余的待检样品,用氯化钠肉汤培养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

1.4 评价标准 依据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6-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进行评价,毛巾、浴巾、床上卧具的细菌总数小于200cfu/25c㎡,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杯具的细菌总数小于5cfu/ml,每50 c㎡检出大肠菌群计为阳性。监测1项指标不合格,判定该样品为不合格样品。

2 结果

2.1 公共用品监测结果 2010年共监测公共场所各类公共用品814份,合格615份,总合格率为75.6%,低于彭明权[1]和赵宜静等[2]有关报道结果、与陈志永等[3]和郭月凤等[4]有关报道结果相近;2010年82家旅店共监测公共用品530份,合格344份,合格率为64.9%;136家美容美发店共监测公共用品284份,合格271份,合格率为95.4%。美容美发业公共用品消毒监测合格率高于旅店业(χ2=93.24,P<0.005)。(表1)

2.2 细菌学检测结果 在抽检的814份样品中,检测细菌总数样品551份,合格362份,合格率为65.7%;检测大肠群菌样品814份,合格801份,合格率为98.4%;所有旅店业样品均未检出大肠群菌,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5类公共用品监测中,理发美容工具剪刀的合格率最高为97.9%,旅店业杯具的合格率最低为36.1%,5类公共用品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45,P<0.005)。(表2)

3 讨论

通过本次监测发现,旅店业公共用品合格率低于美容美发业,与赵宜静等[2]有关报道结果一致,说明平乐县旅店业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是消毒监测工作的薄弱环节。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随着近年来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大力开展和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宣传,美容美发业更加强了对剪刀、剃刀等利器消毒工作,而旅店业经营者普遍认为预防艾滋病的最关键措施就是摆放安全套,对杯具、卧具等公共用品消毒工作重视不够;5类公共用品监测结果中,理发美容工具剪刀的合格率最高,与蒋志兰[5]研究结果一致,杯具的合格率是最低的,而杯具在使用时又是直接与口接触,如受到细菌污染,容易造成多种传染病传播。经现场卫生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旅店业只有卧具、毛巾、浴巾清洗消毒间,无专用杯具清洗消毒间,且洁污杯具经常混放造成交叉污染[6]。杯具的污染最严重,对顾客的身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是当前急需整治的重点[7]。

为了提高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今后的公共场所监督监测工作中,笔者建议:(1)加大卫生法律法规宣教力度,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体宣传公共场所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防病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调动起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积极性,促使公共场所经营者不断提高公共用品卫生质量;(2)实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对薄弱环节加强监督监测力度。重点抓好消毒设施配置及消毒效果监测工作,确保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消毒效果;(3)严格落实卫生许可证审批制度,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把卫生许可证发放关,对不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发证要求的,一律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同时加强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坚决取缔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的公共场所,对于卫生质量不合格的公共场所要求其在限期内整改,并实施定期卫生监测;(4)强化培训,对公共场所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是公共用品消毒知识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公共场所经营者的卫生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公共用品卫生符合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1]彭明权.万州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监测结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6):88.

[2]赵宜静.胡昕冬等.2010-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11):1377-1378.

[3]陈志永.陈小岳等.2011-2012年苏南某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检测结果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4,4(1):32-33、38.

[4]郭月凤.陈赞.百色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272-1273.

[5]蒋志兰.2007-2009年姜堰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1):2917-2918.

[6]雷动.百色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3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7,18(2):44-46.

[7]谢明珑,李耀维.2006-2008年西吉县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4):373-374.

论文作者:刘文菱,欧配福,陶桥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平乐县2010年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分析论文_刘文菱,欧配福,陶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