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前后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比较分析论文_徐开生

(新沂市人民医院 江苏 新沂 2214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例住院患者,治疗时间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规范管理前),采集患者临床标本并将其纳入甲组,另选取80例住院患者,治疗时间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规范管理后),采集患者临床标本并将其纳入乙组,在微生物检测仪器的检验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经分析比较,两组大便标本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血培养标本、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及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结论:规范管理前后,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规范管理后,标本污染机会减少。严格按照流程实施检验操作,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5-0241-02

在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检测技术也在呈多样化发展,且检查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微生物检测技术在临床的使用较为广泛,其为检验感染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检测方式,为疾病的诊断及预防做出巨大贡献,通过检验病原菌及时确诊病情,使得治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使得我国诊断技术不断向前发展[1]。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与人类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特征,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标本采集方式,选择最佳的检测方式,为病原学诊断及药敏检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因此,提高微生物诊断水平,使得疾病诊断率得以提高,是临床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所在。下面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规范管理前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规范管理后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与乙组,在微生物检测仪器的检验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具体内容呈现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的标本并纳入甲组(为规范管理前),另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的标本并纳入乙组(为规范管理后)。其中甲组血培养标本21例,呼吸道标本18例,大便标本16例,尿液标本15例,伤口分泌物标准10例;乙组血培养标本23例,呼吸道标本16例,大便标本15例,尿液标本15例,伤口分泌物标本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血培养标本:采取静脉血,在无菌的环境下,采集10ml静脉血,并注入血培养瓶中,均匀摇晃后送检;尿液标本:取患者清洁中段尿、导尿管导尿、耻骨上膀胱穿刺尿,采集后2h内送检;大便标本:选取患者黏液脓血便,将其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呼吸道标本:采集患者鼻、咽及喉拭子或者采集患者痰液标本,置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伤口分泌物标本:穿刺抽取患者脓汁或分泌物,将其置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标本采集均有同一工作人员完成,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检验,采用标准化流程实施操作,计算阳性率。

1.3 观察指标

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比较

两组大便标本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血培养标本、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及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见表。

3.讨论

在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临床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微生物检验成为临床主要的诊断工具,为疾病的诊出及医生及时提出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还能根据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了解治疗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使患者康复,为疾病预后提供帮助[3]。标本采集的渠道较多,可通过血液、呼吸道、大便、尿液及伤口分泌物等人体相关的微生物获取标本,但标本的采集工作较为繁琐,不同时间段检验结果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且不同的检验工作人员,得出的检验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导致诊断结果也存在差异,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不利于对疾病作出准确判断[4]。以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大便标本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血培养标本、呼吸道标本、尿液标本及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大便标本无差异的原因与我院大便标本检验阳性率不高有关,也与样本数量少有关,还需要通过大样本数量对其阳性率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同时,充分说明,不同时期,标本微生物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保存运输不规范及检验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均会对标本造成污染,使检测结果阳性率产生影响,出现假阳性。因此,需要提高检测人员对标本的重视程度,完善微生物检测相关制度,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国先进的检测技术,不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及专业度,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以全面提高,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方向[5]。

综上所述,不同方法采集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按照流程实施检验操作,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姜慧英,陈咏梅,王蕾,等.检验科微生物室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2912-2914.

[2]刘善善,李家树,史家欣,等.综合干预对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4(52):145-146.

[3]乔相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析[J].中外医疗,2018,78(4):177-178,181.

[4]蒋翠霞,杜金红,韦慧玲.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4):45-46.

[5]刘影超.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86-87.

论文作者:徐开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0

标签:;  ;  ;  ;  ;  ;  ;  ;  

规范管理前后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比较分析论文_徐开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