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贷款利率变化趋势及政策意义看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_银行论文

从存贷款利率变化趋势及政策意义看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_银行论文

从存贷款利率的变化趋势及政策意义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贷款利率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变化趋势论文,意义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01年开始,5年后我国要在金融领域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3年内要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金融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非常紧迫。应该说,利率市场化对于金融行业的真正含义是银行的企业化与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应告别种种非银行自身的发展目标,而切实制定出有利于银行自身良性循环和持续稳健发展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我国10多年来的存贷款利率的制定情况及政策含义来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一: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前,我国10多年来由人行制定的存贷款利率情况及政策意义:

1,1988年到1993年7月,存贷款利率都较高,存贷利差却较小,甚至利率到挂、存贷款利差出现较大的负差;1993年7月到1996年5月,存贷款利率再次上升,但上升的速度不一样,存款利率上升速度慢于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开始转为正差。在这一时期,存贷款利率由人行管制制定,利差倒挂或存贷利差较少,银行无权决定自己经营产品的价格,银行更多的是扮演了间接的财经工具,银行的效益意识低,国家及银行自身对于效益的要求也不高,或者说,追求良好的效益并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抑制通货膨胀或筹集资金支持经济的发展成了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从存贷利率近8年的调整运行情况来看,银行自身的发展被忽视了,“银行没有办成真正的银行”。

2,1996年5月到2002年,存贷款利率同步下降,但存款利率下降的幅度比贷款利率大,存贷款利差创新高,存贷款利差也在较高的正差水平上小幅波动。这是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提升实力的一次机会,这一时期也是国家促进银行真正走向市场及全面融入WTO而创造的一个缓冲时期,是将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一个热身与卸包袱的阶段。

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及利差的运行趋势将更大程度上由市场竞争来决定,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现有的经营策略等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1,在2004年开始,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将走向市场化。在此时期,银行自身的发展将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国民经济实体市场化的前提下,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更突现了银行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实体而存在的意义。

2,利率市场化中,在金融行业的竞争压力下,在人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各商业银行执行的存贷款利差幅度必将减少,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将趋于紧张。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银行在服务,技术上开展竞争外,对存款、贷款“产品”进行差异化设计创造了条件。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构筑灵活而富于效率的金融行业运行机制。

4,利率市场化将银行的产品——“存、贷款”赋予了更多的商品的性质,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将有较大的变化,“风险与收益相对称”的市场运作机制将得到更大程度的运作。双向选择,锦上添花,银行的经营行为也将在更大程度上趋向于市场化。

5,利率市场化将最终改变各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及银行与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优势企业筹资成本将下降;国民经济整体上将更具活力;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调控传导机制也将更为富有效力。

三: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1,首先应是观念的调整与改变。

银行利率市场化,从本质上说有两点:1,是银行本身企业化,市场化,2,银行间实力的又一轮竞争。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观念及竞争观念上都应调整与改变。在经营观念上,银行是企业,国有商业银行有了一项最重要的企业化的权力——存贷款产品定价权(在人行基准利率基础上),国有商业银行应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来制定产品价格、营销策略、人才战略及组织机构调整战略;在竞争观念上,现有银行的竞争,只是低层次的银行间存款市场上的竞争,而贷款市场竞争,效益的竞争等都处于次要的地位。同时,在存贷款市场份额的竞争上,由于各银行提供的服务水平及产品价格上差别不大,企业选择银行也没有相应的差别标准,加上企业的行为也未真正市场化及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现有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的竞争事实上更大程度上还是个人人际关系上的竞争。但在银行的服务产品及价格有差别后,开户企业的单位利益应该更高于其它种种利益,银企合作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利益的合作程度而不是处决于个人人际关系。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国有商业银行抢占市场份额,不能仅停留在以人际关系抢占与巩固市场份额,更应在提供的服务及产品价格、产品的科技含量等附加值上做文章,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抢占与巩固市场份额的发展模式。

2,尽快消化历史包袱,在利率市场化中轻装上阵,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居有利地位。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背负了许多非市场化行为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资产质量差,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在现有存贷款利差较高,经营环境较有利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应尽快实现赢利,以赢利来消化以前年度的亏损挂帐,按照国际规则计提各项准备金,消化坏帐损失,同时通过财政或股份制改造的形式来补充资本金,防范风险。

3,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产品的附加值,以弥补稳健的存贷款产品价格策略的不足。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小银行等为抢占市场及为得到更大的收益,一般会打存款产品价格战,同时为得到更大的收益以与所冒风险相匹配,一般也会提高贷款利率。但作为国内大型的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安全经营、保持良好的信誉才是最大的效益。国有商业银行应在安全、效益的情况下,采取中高价批发进货,中低价零散进货及在安全的前提下中低价批发出货,中高价零售出货,重在批发的稳健的存贷款利率价格策略。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竞争,但不应在竞争中不顾存贷款质量而过度追求规模,不然到时会消化不了,形成又一次呆坏帐浪潮而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弥补稳健的存贷款价格策略在抢占市场份额的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应发挥本身的网络、人才及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不断提高存贷款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不同于中小银行的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产品的附加值上,可以重点在围绕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卡及客户的存贷款产品保值增值两方面做文章,首先在银行的产品定价从管制到放开的过程中,树立品牌意识,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络优势,将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卡做成通向资本市场、消费市场,服务市场及其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市场的一个便利通道,再配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卡客户就可以足不出户办成天下事,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卡也就有了方便、快捷、安全的良好形象及品牌。第二是在促使客户的存贷款产品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同时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优势,在不断提高总的服务水平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客户实行差别化服务。如可以对大客户提供财务顾问等超值服务。

6,制定执行以效益为中心与效益多元化的战略。

经营企业就要持续发展,就要讲效益。因为在存贷款利差缩小,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的情况下,如果效益好,有实力,则就具备竞争优势,各项业务可进入良性循环;如效益不好,没有实力,则会在国内外通业竞争中会败下阵来。因此,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工作应有两个转变:从以存款为中心转到以效益为中心上来;从全面依靠存贷款利差作为利润来源转到业务收入、利润来源多元化上来。存贷差缩小后,应开辟不依靠存贷差来创效益的其它创利渠道。从银行经营的度上来看,效益不仅仅是效益,它应是一个综合指标,它涵盖的内容很丰富,它不仅有存款的数量,更有存款的质量(成本及结构);不仅有贷款的数量,更有贷款的质量(风险与收益),不仅有存贷款质量的控制,更会体现为达到此种目标而执行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质量。到今天为止,全国金融机构已有3.5万亿元的存差,巨额存款资金沉淀下来创造不了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存款只是发展的手段,效益才是银行经营的目的及源源不断的竞争动力。

7,贯彻执行“风险与收益相对称的信贷策略。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只有发放与不发放贷款的权力。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有了两个权力:贷与不贷和贷款价格制定的权力。相应地,国有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上不仅要面对形成不良资产,贷款本息不能如期收回的风险,同时也将面对效益风险,也即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风险。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上应贯彻收益与风险相对称的原则,在制定贷款价格政策上不能使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不能让高风险的存贷款配置低利率价格;也不能使低风险的产品配置高利率价格。应对所有的贷款单位进行安全等级评定,根据不同的贷款方式,不同的信用等级即综合的贷款安全等级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控制风险,锁定利润。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应在内部实行有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在不同的阶段确定不同的控制标准。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的竞争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应在利率市场化中扬长避短,及时对经营宗旨、经营策略及手段、组织结构等都做出适应市场需要的调整,在新一轮竞争中勇立潮头,谋求自身更大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从存贷款利率变化趋势及政策意义看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