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论文_张盈

10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论文_张盈

(铜陵市人民医院 安徽 铜陵 244002)

【摘要】目的:浅谈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6~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热性惊厥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小儿惊厥发病年龄以1~3岁最多,为74例(74%)。病因中上呼吸道感染72例,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肺炎8例,细菌性肠炎2例,疱疹性咽峡炎12例。100例中有家族史者16例,既往有惊厥史32例。结论:充分了解患者发生热性惊厥临床特点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是保障病人获得良好预后和减少不良后遗症的关键。

【关键词】热性惊厥;小儿;诊治

【中图分类号】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102-02

热性惊厥(febril convulsions,FC)是小儿惊厥最常见原因,也是临床儿科常见病症之一[1],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我国为4.7%,在欧美为2%~5%,好发于6个月~5岁婴幼儿,9~20个月为高发期[2],主要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大多数患儿5岁后就不再发作,并且预后较好,但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患儿脑发育,严重的有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比如癫痫或智力低下等[3]。因此,早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患儿发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现对我院2017年6—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热性惊厥病人100例,所有患儿都符合《实用儿科学》[5]中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对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小儿惊厥进行总结:(1)年龄分布及既往史;(2)惊厥的病因和性质;(3)临床症状与体征;(4)治疗及转归。

2.结果

2.1 年龄分布及既往史

100例患儿中,男69例,女31例,其中1月~1岁12例(12%),1~3岁74例(74%),3~5岁12例(12%),5岁以上2例(2%);有家族史者16例,既往有惊厥史32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惊厥的病因和性质

热性惊厥10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2例,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肺炎8例,细菌性肠炎2例,疱疹性咽峡炎12例。单纯性热性惊厥78例(78%),复杂性热性惊厥22例(22%)。

2.3 临床症状与体征

本组100例小儿都有以下临床表现:大多为突发病症,发病时体温都突然升高,其中体温<38.5℃者25例(25%),在38.5~39℃之间者18例(18%),在39~40℃之间者53例(53%),>40℃者4例(4%);患儿多表现出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面色和口唇发绀、四肢抽动,全身强直阵挛抽搐等临床特点,发作后患儿有的嗜睡,但没有任何神经系统体征(原发病除外)。

2.4 治疗及转归

本组都采取急救方式,治疗原则:维持生命功能,控制发作,针对性治疗,以防复发。止惊首选地西泮[0.3~0.5mg/(kg·次)],肌肉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如果采用地西泮后仍有抽搐的可以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5~10mg/kg,并给予吸氧、退热等对症医治,那些惊厥时间长(大于10分钟)或反复发作而伴有脑水肿的小儿可应用20%甘露醇0.5~1.0g/kg(或者呋塞米1mg/kg)静脉滴注,所有患儿要注意维持电解质、水和酸碱平衡。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对因处理。10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3.讨论

热性惊厥既往又称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患病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有差异,欧洲和北美2%~5%,日本7%,中国4.7%。目前国际上多数学者对FS的定义:首次发作年龄在3月~5岁,出现惊厥时体温在38℃以上,排除其他感染和导致发病的代谢性和器质性疾病,以前没有热惊厥史,就可以诊断为FS。

目前,小儿热性惊厥在临床上分为两种,复杂性热惊厥(约占30%)和单纯性热惊厥(约占70%)。临床分型可为选择估计预后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一般单纯性热性惊厥预后良好,而复杂性热性惊厥有可能因为多长发作留下后遗症。所以及时诊断治疗意义重大。

FS的患病的危险因素和遗传相关,父母均有FS病史,子代55.6%发病;父母一方有FS,子代21.7%发病;父母双方均无FS,子代患病率5.5%。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多基因遗传。其他危险因素如早产、治疗运动发育落后等。FS复发的危险因素有以下5点:(1)有热性惊厥家族史。(2)首次热性惊厥的年龄小于6个月。(3)惊厥时的体温呈低热。(4)首次为复杂型FS。(5)有永久的神经系统异常。

热性惊厥的急诊处理:地西泮静脉推注,若无效使用苯巴比妥钠,快速止惊也是最关键的步骤[4]。地西泮是一种高脂溶性药品,静脉注射可迅速到达脑组织[5],抗惊厥作用强大,是小儿热性惊厥治疗的首选药物。止惊同时尽快明确惊厥病因。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治疗方法:①发热时间间歇性使用地西泮。②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品,如丙戊酸或者苯巴比妥。只靠服用退热药不能预防FS复发。一般间歇短程预防治疗疗程为2年,用患儿4~5岁。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复杂性FS或频繁发生FS(每年5次以上)。目前能为多数患儿家长接受的间歇性地西泮预防用药方法:在发热的第一个24小时之内,地西泮溶液灌肠或口服地西泮,也可应用地西泮栓剂,剂量0.3~0.5mg/kg/次,最大剂量10mg/次,8h/1次。在应用地西泮的同时及时退热并治疗原发病。

总之,结合小儿热性惊厥发生的临床特点及时给予有效的合理诊断治疗及复方是减少患儿后遗症遗留和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晓然.小儿热性惊厥100例临床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5(1).

[2]徐拥军.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及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蔡素芳.对5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3).

[5]昊南海.地西泮两种给药方法治疗热性惊厥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

论文作者:张盈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10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论文_张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