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应注意的两个问题_公有制论文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应注意的两个问题_公有制论文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需要注意论文,正确认识论文,本质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2674(2000)08—66—02

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M].第 3卷,第373页。)邓小平揭示的这一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本文就在学习中遇到的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问题,谈点看法,以便共同学习和研究,提高认识。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弄清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特征的相互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三个方面来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后,一般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但在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中,却没有提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这就产生了本质论是否否定特征论的难题。要正确回答这个难题,必须弄清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和特征的相互关系。

我认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所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规定性。所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特征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

从它们的区别来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既然是其本质的规定性,所以相对于特征而言属于深层次的范畴。而作为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特征而论,则属于浅层次的范畴,这是其一。其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内容包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可概括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只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都是属于生产关系一个方面的内容。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相比,不仅范畴深,而且面也宽。其三,从发展比较,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存在期内,它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而作为特征却会发生变化。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无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是一样的。但作为特征就不同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而到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存在了。其四,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表现的特征,可有正确的表现本质和非正确的表现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正确地表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非公有制经济则非正确表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只能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

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特征的联系来说,它们不仅同时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中,而且相互促进。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也必须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也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不出产品来,按劳分配是不可能实现的。并且,无论是公有制还是按劳分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这一目的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提供的。反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实现,也离不开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因为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促进,否则,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就不可能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速度。毛泽东同志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注:毛泽东选集[M].第5卷,第373页。)至于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离开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按劳分配条件下,尽管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快得多,但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更不可能使资本家与工人共同富裕。

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特征的相互关系中,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内容中,虽然没有提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但它不仅不否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而是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并存,并互相促进。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同时,始终强调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他认为它是两个不可动摇的社会主义原则。他强调:“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 ”(注:邓小平选集[M].第2卷,第133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我们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注:邓小平选集[M].第2卷,第101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各种分配方式,但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特征的相互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实际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一方面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要求,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消灭剥削,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逐步使人民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如果不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特征的相互关系,把本质和特征绝对对立起来,就会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而否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错误,或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而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错误。为此,邓小平告诫我们:“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注:邓小平文选[M].第3卷,第111页。)。“社会主义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是走了邪路了”。(注:邓小平文选[M].第3卷,第110—111页。)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还要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是邓小平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且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来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也是人们认可的。问题在于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能否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如上所说,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从生产力角度是不能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这正是有些人对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的异议。本文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

第一,从逻辑角度分析,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力不能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区别从何而来?人们可能说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决定的。但所有制不同由什么决定的,归根到底还得从生产力因素来说明。

第二,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第204页。)。怎样生产属于生产方式问题,也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如何结合。生产方式分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可见,经济时代的区别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因素决定的。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一般指用什么工具生产。生产工具不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而且是各种经济时代的指示器,原始社会使用石器,奴隶封建社会使用青铜器和铁器,资本主义使用机器。所有这些工具的差别实质是各个经济时代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差别。那么,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要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是指社会主义建成的物质技术基础。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所以物质技术基础落后于现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至于社会主义建成后的物质技术基础叫什么,只能由未来的实践来命名。但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标志,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标志是有区别的。

第三,从解放生产力来说,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和资本主义解放生产力也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私人垄断再到国家垄断的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存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叫做解放生产力。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的,不可能克服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且,随着生产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加深,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而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则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进行,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当然原有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要用新的方法解决,矛盾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方向发展。

第四,就发展生产力而言,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也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集中表现在发展的速度方面。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M].第3卷,第312页。 )。他还强调生产力发展慢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很重要。首先是社会主义国家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主要因素。

从1979 —1995年的改革开放17年中,我国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而同一时期,美国只有2.7%,如果未来我国能够维持10 %的年均增长速度,美国维持3%的年均增长速度,从1993年起,35年左右, 中国经济规模就可以与美国匹敌,变成全世界最大最强的的经济了。其次,社会主义生产力高速度发展是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最主要因素。列宁认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注:列宁选集[M].第4卷,第16页。)。

第五,如果生产力不能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又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家知道,现代化是生产力问题,按照传统观点是不能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为什么可以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呢?邓小平回答得好,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有好处,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同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资本主义服务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

我们在这里还要强调,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尽管资本主义也存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但不能成为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本质是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剥削劳动人民,为资本家发财致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本质和资本主义本质是根本不同的。那种怀疑甚至否定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而是错误的。这里要搞清楚,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的区别,并不在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存在某种事物,而在于这种事物能不能构成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本质。

收稿日期:1999—10—12

标签:;  ;  ;  ;  ;  ;  ;  ;  ;  ;  ;  ;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应注意的两个问题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