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恋爱”问题行为透视论文_米养翠

“中学生恋爱”问题行为透视论文_米养翠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房石九年制学校 628000

摘 要:“中学生恋爱”问题行为形成的六方面及其六对策。教师晓之以理,导之得法,学生将愉快地学习、生活并健康成长。

关键词:早恋 成因对策 因势利导

一、“中学生恋爱”问题行为的成因

人到了青春期,第二性特征出现。在第二性特征或性激素(脑垂体前叶分泌出来的性荷尔蒙,基本上是女孩10岁左右,男孩12岁左右)的影响下出现男女身体形态上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随着身体的发育,强烈地意识到两性差别和两性关系,出现了性的关心、性的欲望。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种欲望是最基本的欲望,显得非常强烈。它是一种内驱力,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如果没有性欲,就没有接近异性并进行活动的动力,也就不能生育以繁殖后代。心理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早期对本能特性做了有价值的论述:本能代表着基本的生理需求,其来源起自体内兴奋。这种兴奋不是一时的刺激,而是一种持续存在着的力。

1.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况良好,身体发育加快,性意识开始萌芽并躁动,使青少年过早有性爱体验强烈要求。

2.青少年正处在知识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开放性增大,他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描写性爱的信息,这些信息对青少年感染力、诱惑力非常强,会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模仿愿望。

3.部分教师受传统道德的束缚,对中学生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存在过敏和偏激的心理反映,把这种友谊轻易地戴上“恋爱”的帽子,这无形地强化了学生“早恋”的意识。

4.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和性知识缺乏,不能适应生理、生理发展的实际要求。学校、教师无条件地强下“禁令”,绝不允许越雷池一步。学生稍有不慎,就横加干涉、指责,结果“禁果分外甜”,更增加了学生的猎奇心理,加剧了他们寻找机会尝试恋爱滋味的动机。

5.中学生正处在第二断乳期,从心理上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成人的愿望强烈,并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思想去表现行为,则在恋爱问题上跃跃欲试。

6.电视、电影、网络技术的普及化,加速了青少年萌发的性意识,催生出与异性交往的“干劲”,至于行为表现为无意识性。

“当意识到异性之美时,人就得到了新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从中学生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考究,“中学生恋爱”行为问题的存在是人的生理本能反应,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不足为奇的,也是无需指责的客观现实。

二、“中学生恋爱”问题行为的对策

青春期对异性的思慕,并出现接近异性的动机和行为,是人体内部发展规律,是不可超越和逆转的。但是,中学生出现恋爱行为,是诸多不相容的,若不及时教育、引导、矫正,就将影响其学业和正确恋爱观的形成,影响人综合素质培养,影响21世纪人才竞争。怎样对“中学生恋爱”问题行为进行矫正?学校、老师要富有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心理辅导技术,采取一些预防性的必要对策。

对策一:增强理解,因事宜人。“在人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春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教师要在理解、关心、爱护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共情情景。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要根据个体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不强人所难,把他们从“恋爱”的道路上驱赶。要懂得中学生交往的更多是友情,并不含有“爱情真谛”成分。他们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练爱”是一种演练的过程。教师如果把这种朦胧意识明朗化、清晰化,这就有意无意地开导了学生思路,对此起到催化作用。对“中学生恋爱”问题行为,教师更不要动辄训斥、谩骂、挖苦、讽刺,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要由心药治。

对策二:加强青春期心理卫生及性卫生教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挣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不要“谈性色变”。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和性卫生知识,把学生引出“性盲区”,消除神秘感,淡化性意识。

对策三:进行人生课题教育。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的“发展课题理论”,提出了人生各时期的发展课题。青春期发展是个体在该阶段必须学习的课题,它表现为个体必须完成的社会化内容。发展课题的完成会使个体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让中学生明确青春期的人生课题,有利于克服它们在这个时期的盲从性和无目的性,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恋爱——年龄——学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对策四: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格具有个体内在行为倾向性,有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行为倾向能使人的行为出现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的积极性。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偏离或分裂,产生不正常行为。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能培养他们的正常行为理念,促使其“潜意识”地自觉纠正行为偏差。

对策五:情感转移。学校、老师要尽可能地结合素质教育实践,有计划地组织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爱国、爱校、爱家乡等活动,科技兴趣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开阔视野,转移情趣,培育健康情感。

对策六:净化环境,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学校要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室)、校刊、墙报、广播、标语的宣传作用。其次,学校要主动与地方相关部门结合,对影视厅、电子游戏厅、其他娱乐场所进行有效整治、规范管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突出环境育人效应。

论文作者:米养翠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中学生恋爱”问题行为透视论文_米养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