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钙结合用于进展性脑梗塞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_钱向东

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 湖南株洲 412100

【摘 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情况发现,应用联合疗法治疗的试验组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指数)明显优于单一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现,应用联合治疗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钙;进展性脑梗塞;疗效;安全性

脑梗塞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其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出现供血减少,并导致脑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状况,临床表现为相应的神经功能丧失。在脑梗塞患者发病的2周内,患者的临床表现呈阶梯性逐渐加重,病情逐渐恶化、进展,医学将此种现象称为进展性脑梗塞,常见于急性脑梗塞[1]。急性进展性脑梗塞具有较高的临床致残率,预后不良[2]。为此,本研究旨在在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析应用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且均为进展性脑梗塞患者78例。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45例和33例,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48.12±4.76)岁;梗塞部位:大脑中动脉:26例,大脑前动脉:24例,大脑后动脉:15例,基底动脉:13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39例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基础治疗:常规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及脱水治疗。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每个12h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钙,连续治疗7天后停止。停药后每日口服75mg的氯吡格雷。

试验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依达拉奉治疗,30mg依达拉奉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30min内静脉滴注完,2次/日,连续治疗14天。停药后每日口服75mg的氯吡格雷。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评定BI指数。统计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3] 大致痊愈: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0级病残程度。显效: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1~3级病残程度。有效: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6%。无效:患者评分减少<17%。恶化:治疗前后患者评分不减反增。大致痊愈+显效视为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案的分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发现,应用联合疗法治疗的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以下表1。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经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现,应用联合治疗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全球脑梗塞的发病国家中,我国属于高发国家之一。其中,我国死亡率第二位的疾病就是脑血管类疾病,每年约有200万的脑梗塞新发病例,致残或是致死率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脑梗塞主要损伤患者的脑组织,其损害程度是不同,损害范围也不同,进而其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患者均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后遗症,对患者生命健康有严重的威胁。作为脑梗塞常见类型的进展性脑梗塞,其病情较普通脑梗塞更易恶化,更容易加重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因此,对于进展性脑梗塞的治疗不仅仅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多种抗凝血因子的活性,其可调节凝血作用强度,且不会对出血时间造成影响。尤其是低分子仅产生较小的血小板凝聚作用,使血液粘稠下降,改善机体的纤溶性,调控患者高凝的血液状态,遏制了脑梗塞病情的加重[4]。作为脑保护剂的依达拉奉,其通过清除自由基进而减少病变周围的局部脑组织血流量,阻止病情的恶化[5]。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经过两种不同的溶栓药物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情况发现,应用联合疗法治疗的试验组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指数)明显优于单一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药联合时,共同发挥了抗凝血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相辅相成,有效地抑制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此外,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现,应用联合治疗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药物的安全性相当,均可以作为进展性脑梗塞治疗的安全性药物。

综上所述,在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方面的临床症状治疗,安全性高,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志英.依达拉奉联合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6):485.

[2]黎敏,唐震宇,沈小平.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13,13(4):218-224,229.

[3]徐术根,李长罗,袁锋.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2015,9(5):144-145.

[4]任翔,杨杰.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9-11.

[5]陈英月,将名师,毛素琼.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3(1):5-6.

论文作者:钱向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钙结合用于进展性脑梗塞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_钱向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