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2000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综述_债券论文

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2000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综述_债券论文

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二○○○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半年论文,债券市场论文,银行间论文,规模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主管部门、市场主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共同培育下,严格遵循规范化和市场化的原则,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一、债券发行情况

上半年,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发行债券面值达1580亿元。其中,财政部发行国债共四期,面值88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共六期,面值700亿元。分销债券面值共计308.55亿元,占发行总量的19.53%。 总体看来,上半年的债券发行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发行工作趋于制度化、正规化。年初,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相继公布了各自在本年度内的债券承销团成员名单,并分别签订协议。由资金实力较强,在市场中较为活跃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数量较为稳定的承销团,有利于提高发行效率和质量。

同时,为了实现国债发行政策的公开、透明,促进我国国债发行方式与国际通行做法逐步接轨,从今年二季度开始,财政部试行按季公布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记账式国债的发行计划表。这一做法使得各承销商能够及时了解近期内国债发行计划,以方便其有效地安排自己的资金头寸。

发行形式趋于市场化,多样化。今年,财政部对国债发行思路进行了调整,加大招投标发行的力度。上半年,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四期国债中,有三期采用招投标拍卖发行方式,仅一期采用协议发行方式,招标发行的债券量占已发行总量比重的77.27%, 较去年18.12%的份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招投标方式发行的国债均采用了竞争性招标和非竞争性招标并行的方式,通过非竞争性招投标,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承销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债券发行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些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承销商通过竞争性招投标公平竞价产生出债券的市场价格。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市场化发行,各发行主体积累了一定的发行经验,发行技术组合也趋于多样化。在上半年的招投标发行中,发行人针对每期债券的具体特点及对市场情况的分析研究,相应采用了利率招标、利差招标和价格招标等招标方式,以及统一价位中标和多重价位中标的中标方式。债券品种较为丰富,有浮息债、定息债和贴现债等。

承销商认购踊跃。投标量与招标量之间的比例较大。就招投标发行的九期债券来看,投标量与招标量之比最低为2.8倍,最高达6.43倍。 这表明市场成员对于持有债券的偏好有所加强,反映出市场资金较为宽松。

二、债券交易结算情况

上半年,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活跃。 市场单边债券交割量为4444.43亿元,超过了1999年全年的市场债券交割总量。

在上半年的129个交易日中, 中央结算公司共办理同业间债券交割业务7780笔,债券交割量8421.76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交易笔数增加183%,交割量增加225%。其中回购首次交割3833笔,交割量4137.79亿元,同比增加185%和209%;回购到期交割3538笔,交割量3977.63亿元,同比增加 157%和222%;现货交割309笔,交割量306.34亿元,同比增加近13倍和17倍。日均交割60笔,日均交割量为65.29亿元。

上半年的6个月中,平均每月债券单边交割量为740.74亿元, 月债券单边交割量最低为656.0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单边交割量最高的月交割量。特别是六月份,债券单边交割量一举突破1000亿元,成为自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以来的第一个过千亿月份。

市场交易结算情况主要特点如下:

短期回购品种的交易比重加大。期限在7 天以内的回购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流品种,该品种首期交割笔数为2161笔,占回购首期交割总笔数的56.38%,首期交割量为1620亿元,占回购首期交割总量的52.54%。1999年上半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7 天以内的回购品种首期交割比重分别占该期回购总量的三成、四成和五成,反映出市场交易主体对短期资金的供给与需求量相对于其它期限品种更为集中。

现券交易量逐渐放大。去年下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开始趋于活跃,特别在今年上半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今年前6 个月,现券交割409笔,现券交割量为306.3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倍和2 倍。现券交易的增长速度已远远地超过了回购业务的增长速度。并且现券交易在市场交易总量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上半年现券交割量占单边债券交割总量的6.90%,而去年该比例仅为2.43%。

市场交易主体排名情况。截止六月底,在中央结算公司开设账户并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各类金融机构共计599家,其中约有1/3 参与了上半年的市场交易结算,这一比例较1999年有很大幅度的提高(1999年参与交易的金融机构约占开户机构的1/4)。

在参与交易的各类金融机构中,城市商业银行交易比重最大,其债券双边交割量为3737.65亿元,占市场份额的42.05%。其次是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 其债券双边交割量和占市场份额分别为2427.65亿元,27.31%;1690.5亿元,19.01%。 农村信用联社作为市场的新生力量,交易比重不断扩大,其1999年全年债券双边交割量仅占市场比重的4.4%,今年上半年上升至7.87%。其中以东莞、 常熟等为代表的部分农村信用联社市场意识较强,业务开展积极,这二家农村信用联社在排名榜中分别名列第9名和第23名。

从参与债券交易的活跃程度来看,工商银行、北京商行和招商银行分别以11.74%、6.62%和6.11 %的市场份额位于一至六月份市场交割排名榜前三名。 南京市商业银行、 淄博市商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以561笔、357笔和339笔的交割笔数位居交割笔数前三位。

回购利率持续走低。一至六月份,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月平均回购利率由2.543%回落到2.381%,呈现出单边下滑的态势,下跌幅度为29.83%。上半年回购平均利率为2.458%,较1999年降低25.02%。

三、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半年市场建设情况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出台。今年上半年,央行为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于4月30日, 制订颁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的出台不仅使广大交易主体在进行业务操作时有法可循,同时为市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推动市场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新业务的开拓与实践。自1999年下半年开始,几家商业银行率先对双边报价商业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共有南京市商业银行、北京市商业银行、天津市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济南市商业银行和北京市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坚持对现券进行双边报价,他们为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交易结算的安全性是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结算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交易风险成为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新业务的开展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约束。随着市场交易主体范围的不断扩大,代理行业务也将迅速开展起来。为了规范代理行业务,代理行业务管理办法应尽快出台。

虽然现券交易不够活跃的问题在近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建立一个成熟的现券市场的最终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提高债券的流通性,进一步活跃现券交易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债券品种有待丰富。目前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绝大多数为中长期债券,发行主体应适当调整长短期债券的发行比例,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要。

标签:;  ;  ;  ;  ;  ;  ;  ;  ;  ;  ;  

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2000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综述_债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