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拿大原住民文化翻译论文_邢驰鸿

浅议加拿大原住民文化翻译论文_邢驰鸿

摘要:文化翻译是译者绕不开的难题之一,本文以加拿大第一民族文化翻译为蓝本,探讨了文化翻译中应尽量创造多元共生的理论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原则与方法,如异化法、求同存异法、意义对等法、添加注释法等等,以谋求多元发展,达到翻译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翻译;第一民族文化翻译;翻译原则与方法

引言

关于加拿大原住民及其称谓。最早生活在加拿大的居民被称为“原住民”(Aboriginal),原住民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3%,主要包括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即印第安人)、因纽特人(the Inuit)和梅提人(Métis)。因纽特人居住在加拿大北极圈附近及阿拉斯加,有人称他们为爱斯基摩人(Eskimos),但因纽特人很不喜欢这种叫法,因为“Eskimos”意即“吃生肉的人”,而“Inuit”则表示“真正的人”;梅提人是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儿,人口不多。

关于“印第安人”和“第一民族”的称谓问题。在北美洲,印第安人虽仍是合法术语,但已不大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第一民族,因为印第安人认为他们是最早生活在北美洲土地上的“第一个”民族。生活在加拿大的第一民族有许多分支,不同的族群文化各不相同。第一民族使用的语言是本族语、英语或法语,大多数信奉基督教、加拿大圣公会或传统信仰。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从欧洲人踏上北美洲土地的那一天起,冲突就开始了。原住民的家园被霸占,自然资源被掠夺,生活被限制在越来越小的保留区里,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的边缘。加拿大政府与原住民签署了一系列条约,至今很多承诺不能兑现,赔偿不到位,保留区面积也面临继续减少的可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加拿大政府颁布《多元文化法》以来,原住民文化才得以复苏,传统的文化习俗也逐渐复兴开来。

1.文化译名处理的原则与技巧

1.1对开创性译名的处理方法

去加拿大前,译者从国内搜集了一些有关加拿大原住民的资料,只可惜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对原住民的某些特定术语,很难找到统一的译法,有关原住民的许多专有名词在译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比如,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斯道罗人(Stó:lō),译者四处查询,只发现一种译法即“斯托罗”,译者认为“道”比“托”更接近其发音,于是采用“斯道罗”的译法。可以说,国内译者还没有把目光投向这支印第安族群,在加拿大,特别是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斯道罗人沿弗雷泽河而居,被称为“大河人家”,早就以其文化的独特性和神秘性而闻名遐迩。

对某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和特定术语的翻译,因国内鲜有涉及的缘故,该系列译本需自辟新径,译者遵循的原则是音译原则和简化原则,即按其发音翻译和从简翻译,译名尽量用常用、平易汉字,比如前面说的把“Stó:lō”译成“斯道罗”;相比英语而言,斯道罗语言比较繁琐,单词的构成比较长,如把斯道罗语的语言 “Halqeméylem”译成“哈凯米勒姆”;再如,把斯道罗人眼中的“Xwelítem”(欧洲人后裔即主流加拿大人)译为“淮里特姆”。“Xwelítem”最初指的是初到北美洲的欧洲淘金者,他们人生地不熟,无房屋安身,无食物可吃,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斯道罗人称他们为“Xwélitems”,意即“饥饿的人”;再如,把斯道罗语中的“Xá:ytem”译成“西亚姆”,“Xá:ytem”意即“受人尊敬、有领导才能的上等人;领导人”;印第安各保留区的译法,也是根据发音原则进行翻译的,如斯瓜保留区(the Skwah Reserve)、奇姆保留区(the Cheam Reserve)和斯高里茨保留区(the Scowlitz Reserve)等等。

1.2对有异议的术语的处理方法

1.2.1关于“Metis”的译法

有些术语,历史上已有译法,但该系列译者觉得不妥,考虑再三,还是坚持己见。比如关于“Metis”的译法。加拿大原住民主要有三种,其中之一叫“Metis”(或Métis)。Metis是一个法语词,意即“混血儿”,指的是加拿大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混血儿。关于“Metis”的译法,历史上有“梅蒂人”、“美蒂人”、“米提人”和“梅蒂斯人”等译法。译者认为,根据发音,前三个的译法是可取的,而最后一个“梅蒂斯人”的翻译不符合发音原则。经再三斟酌,译者决定把“Metis”译成“梅提人”。值得一提的是,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母亲也叫“Metis”,通常被译成“墨提斯”。

1.2.2关于“Nation”的译法

Nation是“国”还是“族”,亦或是“族国”还是“政府”?正如 前面所说,第一民族(印第安人)有许多分支,每个分支的叫法都是“分支+First Nation”,如:Stó:lō First Nation,Cree First Nation, Salish First Nation, Kwakuitl First。国内的译者把Nation译成了“某某族国”,笔者认为,译成“某某第一民族”比 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印第安人认为他们自古以来就住在加拿大,是第一民族,是加拿大真正的 主人,“第一民族”的译法彰显了民族自豪感,而“族国”是个中性词,不带任何感情 色彩,所以,笔者采取了“第一民族”的译法,上面各分支分别译成“斯道罗第一民族”、“克里第一民族”、“萨利希第一民族”和“夸奇乌托第一民族”。

2.文化元素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在翻译中,最难处理的当属文化元素。关于这点,译界也是百家争鸣,有的主张归化法,有的主张异化法,有的主张归化与异化相结合,还有的提出文化缺省的翻译原则。总之,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在翻译具象的显性文化元素时,应采用异化法,以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提高对异域文化的认知 度;而在翻译抽象的隐性文化元素时,可以按照汉语的行文习惯,采用求同存异法、意义对等法、添加注释法等。总之,要正确理解文化内涵,力求实现两种文化间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移植,达到翻译的目的。总之,在翻译文化元素时,应尽量避免归化与异化二元对立,尽量创造多元共生的理论环境,在实践中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以谋求多元发展。

关于“Elder”的翻译。国内译者都是根据具体语境分别译成“老人”、“老者”、“长者”、“长辈”、“长老”和“元老”等等,在斯道罗传统文化中,“Elders”的作用不可或缺。像前面提到的,斯道罗传统、信仰和特殊技能通常都是由“Elders”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给年轻人,并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代代相传,“Elders”有责任和义务把知道的一切传给下一代。斯道罗政府设有“老人院”(Lálém Te Sí:yelyó:lexwa/House of Elders),其功能相当于加拿大上议院,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位“Elders”在该院,该院还监督斯道罗所有文化、传统有关事宜。卡尔森教授解释道,“Elders”在斯道罗文化中备受尊重,但并不是所有的斯道罗“Elders”都受人尊重。所以,综合以上诸多因素,译者把“Elders”译成“老人”,而非其他。因为,“长辈”与小辈相对,指家族中辈分大许些的人,范围仅限于某一家庭,而且多用于书面语;“长者”不仅指“年纪大”还指“有德行的人”;“长老”常出现在佛教、道教中,指德深艺高者;“元老”在中国古时指天子的老臣, 现指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也指某组织机构的创始人及其最早的一批共创者;罗马共和时期有“元老”组成的“元老院”;“老人”泛指上了年纪或较老的人,“老人”普遍受到尊重,但有能力大小、素质高低之分,而且,一般来说,“长辈”、“长者”、“长老”、“元老”等都属于“老人”的范畴。

关于“spirituality”、“ spirit”和“Spiritual Ceremonies”的翻译。该话题涉及斯道罗人的宗教信仰。在翻译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时,译者的宗旨是,尽量保持其宗教文化韵味的完整性,尽量避免其宗教文化元素的隐形或流失。在西方传教士把基督教传给斯道罗人之前,斯道罗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即使是现在,在基督教几乎一统各族的情况下,他们独特的信仰也没有消失,而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斯道罗人信奉神灵,崇拜神灵,所以,“spirituality”译成“神灵崇拜”;斯道罗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具有生命之力即“施瓦力”(Shxwelí);已逝的亲人,其灵魂仍在,“ancestor spirit”即祖先的“灵魂”而不是“神灵、精神”,他们能和活人的灵魂进行交流,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指导和帮助。斯道罗人有神秘的“spiritual ceremony”(魂灵仪式),外来人是不允许参加这种仪式的,而且他们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神圣之地”。有些“神圣之地”因为对外开放而被游人破坏得面目全非,斯道罗人认为保护这些“神圣之地”的最好办法不是“严禁破坏”,而是“不为外人所知”。所以,斯道罗人对“神圣之地”讳莫如深,以至今天,许多“神圣之地”的位置及状况,外人不得而知,甚至连前来勘探的地质学家也被拒之门外。

结语:文化翻译就是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架起桥梁,这就要求译者仔细分析导致意识形态产生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力求达到文化传递的准确性和包容性,以求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凸显和倡导文化的多元性,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互通互信。

参考文献

[1] Chiristine Nord.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建中.汉英/英汉理念翻译与方法(下)[J].上海翻译,2006(1).

[3] 凯斯·卡尔森著.邢驰鸿、张海霞译.加拿大太平洋海岸第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M].加拿大STó:L? HERITAGE TRUST出版社,2015.

[4]苏珊·巴斯奈特.翻译、历史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1.

[5]Ted Binnema and Susan Neylan,eds.“Innovation,Tradition, Colonialism, and Aboriginal Fishing Conflicts in the Lower Fraser Canyon,” in New Histories for Old: 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Canada’s Native Past (UBC Press, 2007).43pgs.

论文作者:邢驰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浅议加拿大原住民文化翻译论文_邢驰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