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陈亚月,刘智慧

骨科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陈亚月,刘智慧

(新疆库车69220部队医院 新疆 阿克苏 842000)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患者的护理应用。方法:回顾性介绍62例骨折患者行牵引的应用及护理。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骨科牵引及相关手术,无并发症及其它护理问题发生。结论:骨科牵引术是治疗骨折常用且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良好的护理明显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及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骨科牵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287-02

牵引技术是矫形外科治疗中应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良好的护理明显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及患者早日康复。骨科牵引患者,一般卧床的时间都较长,如没有良好的护理,则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及其它护理问题。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共收治62例下肢骨折病人行牵引,经精心护理后,顺利完成手术。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股骨大转子及粗隆间骨折21例,股骨颈骨折14例,骨盆骨折11例,股骨髁间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左侧24例,右侧34例,复合伤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摔伤48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方法

2.1 牵引治疗中的护理

(1)牵引力:皮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骨牵引者,其牵引重量应根据伤员的体重和损伤情况决定,维持量一般为体重的1/7或者1/8,年老体弱者、肌肉损伤过多或有病理性骨折者可用体重的1/9。因此术后两周内每天要测量伤肢的长度及血运情况,以便随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牵引重量。(2)牵引时间:皮牵引一般时间为2~3周,骨牵引一般不超过8周,骨盆悬带牵引4~6周即可。(3)牵引体位:牵引时肢体的位置是否正确与肢体功能恢复有很大关系。骨牵引时应保持伤员身体长轴处于床纵中轴上,患肢外展20°~30°,呈外展内旋位。而在牵引中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往往是上半身偏离床的中线,而移位到患侧对边的床边上,产生形似外展,实为患肢与上半身处于一条水平线上,没有达到外展的目的。牵引重锤必须悬空,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断裂或滑脱。骨盆悬带牵引以离床一指高度为易。因此,我们定时巡视观察伤员,及时发现并纠正无效卧床或牵引。

2.2 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发生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天检查伤肢远端的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骨牵引穿刺处皮肤每天用75%的酒精消毒针眼两次,防止针眼感染,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牵引针处皮肤如绷得太紧,可适当切开少许减张;穿针处如有感染,应设法使之引流通畅,保持皮肤干燥;感染严重时应拔出钢针改换位置牵引。老年患者可让患者床上作抬臀活动,定时翻身、坐起、扣背,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臀部和足跟部要垫棉垫或棉圈垫起,及时涂抹滑石粉,经常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2.3 功能锻炼

牵引过程中应鼓励伤员进行功能锻炼,早期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防止伤肢及末牵引肢体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保证关节软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防止关节僵硬和疼痛。我们在牵引过程中,定时协助伤员起坐,鼓励伤员利用牵引架上的拉手抬起身,协助并督促患者练习肌肉舒缩踝关节、足趾的背伸跖屈活动。

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伤员的恢复治疗尤为重要。鼓励患者说出焦虑的感受,耐心倾听伤员的讲诉,并运用常见的、基本的沟通技巧与伤员勾通交流,降低患者的担忧,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及体位的特殊摆放,告知患者配合医务人员的要求,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3.结果

62例患者行骨科牵引治疗后经精心护理,均顺利康复,经检查末出现与体位相关并发症及其它护理问题。伤员对护理工作评价较为满意。

4.讨论

实践证明,临床中骨科牵引术是治疗骨折常用且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便于伤员早日康复。我们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熟练掌握骨科牵引的相关操作要领和相应标准,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伤肢的病情变化,预防意外损伤及感染的发生,鼓励伤员早期进行功能煅练,同时,还要做好伤员的心理护理,确保伤员早日身心康复。

论文作者:陈亚月,刘智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4

标签:;  ;  ;  ;  ;  ;  ;  ;  

骨科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_陈亚月,刘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