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风险警告投资者不应盲目_信托计划论文

信托业风险警告投资者不应盲目_信托计划论文

信托业风险预警投资者切忌盲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者论文,盲目论文,风险论文,信托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托业会乱,照此下去,乱的可能性很大!”一位信托业的资深人士在论及信托业未来时表示。“你想,全国33家信托公司,每家发一个集合信托,每个信托发5个亿,就是160个亿、十来万客户啊。如果有一家出问题的话,对于靠信用吃饭的全行业来说,就是毁灭性打击。”

他顿了顿接着说:“并不是所有的信托公司都了解信托业务的,很多还是当年搞‘二银行、二财政’的老人马,这批人搞信托,结果很可能重蹈覆辙。”

另一位信托公司的高层对记者表达了几乎同样的忧虑,她忧虑的对象是狂热的投资者,她指了指签约大厅里兴奋的人群:“这里很多人根本听不进风险,只知道信托好、利率高,就来抢购了。一旦风险暴露,最受不了的也是他们。”

而投资者的想法却出乎记者意料,在信托发售现场,一个自称来买“债券”的投资者对记者“风险”的提问不以为然:“我知道有风险,但现在是第一二个(信托),政府总要打响头炮的,不会让第一二个出问题。我就抢这个先。”

担保幻境

但实际情况可能出乎这些投资者的意料。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爱建信托人士均向记者证实:所谓的外环隧道信托和磁悬浮信托有政府保证、具有政府信用的说法纯属误导。

这些信托的收益来源只是上海市府下属的投资公司,对收益率的约定也是和这些投资公司签的。“最多,勉强说信托信用来源于政府信用。”

而据业内高管透露,也确实有一些内地的信托公司表示计划发行政府担保收益的信托产品,当地政府也表态支持。“我赶快劝他们别干。这违反《担保法》,这种条款根本没有法律保障,一旦担保不能兑现,少不了和清理信托公司一样出现大麻烦。”

不仅如此,按照新颁布的《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信托项目的设立不再需要人民银行审核备案,只要信托公司自己设计完成即可发行。“实际上,人行已经不再承担监管责任了。”有关人士表示。

根据爱建信托有关高层的说法,2002年7月发行的第一只信托产品外环隧道的方案早在2001年7月就已经递交到人行。当时人行的态度是不能马上批,要等《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出台后再说。没想到,出台的《资金信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是信托产品无需审批。于是,办法颁布第二天,爱建的信托产品就上柜了。

“这也就是近期信托品种层出不穷的原因。政府根本就没有安排什么第一、第二。全是信托公司抢出来的。谁抢到第一,就是第一。”一位信托人士表示。

据其透露,也就是这个原因,于今年7、8月份推出的第一批信托品种很多设计得很匆忙。除了爱建的信托产品外,其他的销售也比较平淡。甚至还有重庆的教育信托发行失败的例子。

“而很多投资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信托契约上,历来的第一条条款,“本信托产品已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核通过的消失标志着政府、人行对信托有关责任的免除。”信托头上的政府光环已经成为虚无的幻境。对很多协议看都不看的投资者而言,对这样的风险根本没有察觉。

投机心态

相对投资者而言,信托公司的态度则谨慎很多。信托产品领先全国的上国投和爱建信托不约而同放慢了产品推出的脚步。

有着现成信托产品的爱建信托一直在犹豫第二个集合信托的推出时机,公司副总、会计师魏芳表示,爱建信托还是以稳为主,对现在信托过热的认购气氛感到担忧。

上国投理财中心总经理金志也表示,外界所传言的上国投将在9月底推出第三个信托产品的说法并不确实,“没有那么快,而且投资者这种热烈的情绪,反而让我们感到压力。”

谈及磁悬浮信托的火爆气氛,金志直言“不正常”。还没发售,就已经预定完毕;正式发售前夜投资者通宵排队;发售当天,人潮涌动、场面接近失控,不得不暂停半日;签约时,上国投每扇大门需三四条大汉内外把守。这种只在股票认购证年代发生的事情,在当今的信托公司门口重演。

而追捧这一切的投资者,对信托的认识却往往是,“债券”、“国债”。信托公司的柜面人员,经常听到“买国债哪儿排队”之类的询问,让他们喜忧参半。

而关于风险,投资者的认识也非常少。在磁悬浮信托的发售现场,记者听到投资者最多的关于风险的说法是“地震”。

原来,这是上国投的风险教育的成果。信托发售的总指挥金志表示:“我们要求工作人员不定要讲清风险。多的也理解不了,就讲两个,一个存在风险。第二个,投资要组合。”

为了浅显易懂,工作人员就往往以地震举例。如果地震了,磁悬浮就没了,信托也没了,所以有风险。讲得大厅里一片“地震”的议论。还有投资者私下交流,上海不太容易发生地震,所以风险不大。偶尔一片地震里冒出个“原子弹”来,那肯定是有工作人员换了个例子。

但这似乎并不能冲销投资者的从众效应和投机心理。据柜台人员反映,有的客户开始也谨慎小心,问得很细,反复衡量。但一旦人多了,排起队来,心态就焦急起来,二话不说,交钱签字分外爽气。

而更有客户父亲介绍儿子、丈夫介绍妻子,女儿介绍母亲,倾全家之力认购信托的。风险高度集中的背后,暗藏危机。

潜在风险

业内人士则认为,事实上信托产品的潜在风险主要还不在这里。而在于信托管理的团队它自身的风险控制相理财能力,甚至诚信。

近期停业的几家信托公司,大多是由于当年过量发行债券,非法融资,继而因为种种原因,经营失败,形成巨大的资产黑洞。

而据了解,现在就有发售信托的信托公司目身经营亏损的例子。一位业内人士毫不客气地说:“像这种自己的财都理不好的公司,根本就不应该允许其代客理财。”还有人士建议人行效仿证券公司综合类、经济类的划分,限制部分风险控制能力差、理财水平低的信托公司推出针对广大个人的集合信托,以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而信托产品的期限长达3-5年,这个地雷一旦埋下,可能要很久才会引爆。到时,可能引发全行业整顿,殃及已经建立起来的大好局面,这正是很多信托公司所担心的。一位信托公司的老总私下里希望媒体尽量少说好话,多讲问题,初衷多半也是为此。

据最新消息,人行近期已经在各地广泛调研,听取信托业的呼声。有传闻称,最近很可能会有若干限制措施出台。“我们希望措施早日出台,不审核,备个案也好,否则两三年后,有信托计划到期出现问题,全行业都完了。”一位资深人士表态。据说这个意见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赞同。

标签:;  ;  ;  ;  ;  ;  ;  

信托业风险警告投资者不应盲目_信托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