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ICU监测与护理论文_张淑英

肝移植术后ICU监测与护理论文_张淑英

张淑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10003)

关键词 肝移植 ICU 监测 护理

引言 肝脏移植是指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通过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脏,使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复,以维持和重建机体生理功能。其手术复杂、术程长,出血多,术后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需在ICU重症监护和保护性隔离治疗2周,肝移植术后ICU检测与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ICU护理

1.1意识状态的监测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对呼唤有无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记录麻醉清醒时间及意识改变的时间,如术前为肝昏迷者,更应密切观察意识改变。

1.2 术后体位

麻醉未醒,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抬高床头30度,利于引流和呼吸。术后一周内平卧时上身抬高<45度,以免肝脏扭转移位和血管吻合口出血,因为移植肝等组织尚未与膈等组织形成牢固致密粘连。

1.3体温的监测

术后由于长时间手术暴露,大量输液,供肝低温灌注等原因,患者入ICU应予复温护理。床单位使用电热毯,使患者体温上升到36 停止使用,使用电热毯防止烫伤,采用体温检测探头持续监测体温变化,防止感染和排斥反应的发生。

1.4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采用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心律及波形变化,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

1.5呼吸系统监测

做好气道湿化,保持气道通畅,因手术伤口大和疼痛,可能引起患者的害怕心理,应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

1.6皮肤、粘膜和手术切口的监测

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无皱褶、保持敷料干燥,观察伤口周围有无渗血渗液,保护皮肤完整性,病情允许应勤翻身和更换体位,加强口腔护理,会阴护理,预防感染。

1.7肾功能的监测

终末期肝病常合并肝肾综合征或肾功能不全,经过手术创伤、 麻醉及免疫 抑制剂的使用,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出现肾衰竭。肝移植术后早期尿量维持在2ml/(kg.h),尿少时应检查有无尿潴留、管道有无扭曲,必要时更换。准确记录出入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8管道的观察和护理 由于手术创伤大,易引起术后腹腔内出血,因此,严密观察引流管的情况。

1.81胃肠减压管 密切观察观察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时发现术后应激性溃疡导致的出血和门脉高压导致的出血;胃肠蠕动恢复后尽早拔除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使用肠内营养,因为进食可增加门静脉血流,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移植肝功能的恢复。饮食依次从流质-半流质-低脂普食,两周后一般可恢复正常饮食。1.82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左肝、右肝引流管) 应定时挤压、妥善固定、标识明确;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量量、色、性状,以及时发现腹腔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正常引流液由暗红逐日变淡,如引流量多、色浓,呈鲜红色,说明有内出血;定期挤压,保持引流管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1次,引流袋不能高于切口引流位置,防逆行感染。

1.83导尿管的护理 监测并记录尿量每日做尿道口护理,更换引流袋,防止尿路感染,尽早拔除。

2 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1 肝脏原发性无功能

术后立即发生,发生率0.9%-10%。由于供肝冷热缺血时间过长,导致供体质量不佳,患者表现为昏迷、胆汁分泌量减少、尿量急剧减少伴肌酐升高、凝血指标异常、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受体唯一的机会紧急再次移植。护士应应严密观察患者以下症状:发热、引流液异常、黄疸、疼痛、腹泻等症状,及时汇报医生并做好记录。

2.2腹腔出血

由于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吻合口出血或血管结扎线脱落;腹腔感染或脓肿侵蚀血管。临床表现:正常腹腔引流管24~72h有一定量血性液体引出,随着时间延长变少、变淡,如引流液为血性且量多,病人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尿量减少、高度腹胀,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进行性下降,警惕腹腔活动性出血,护士应监测生命体征;测量腹围;评估引流管压力、观察引流液的量;监测凝血功能、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慎用止血药

2.3感染:

由于术前营养不良;手术时间长;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使用呼吸机;各种腹腔内感染;静脉导管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胃纳差、肌痛、关节痛、肝功能异常、胃肠炎等。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口腔、皮肤、会阴、手、足的清洁,一日3次清洗;餐后漱口,注意观察口腔、皮肤有无溃疡、真菌感染的迹象。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各种引流管,更换时用稀碘伏消毒接头部位,伤口定时换药,渗出及时换药。

2.4胆道并发症

2.41胆漏:发生于术后早期,临床表现:右上腹疼痛(隐痛)、发热、血WBC升高,严重出现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升高不伴胆酶升高。护理:密切观察腹部体征、观察腹腔引流管颜色(引流液胆红素定性、定量检查)、监测肝功能,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42胆道梗阻:由于胆管供血不足、灌注损伤、供肝保存时间过长引起胆管壁损伤所致,表现为中等程度的ALT/AST升高,肝活检提示淤胆和细小胆管增生。监测肝功能监测、心理干预(配合治疗)、定期复查。

2.43血管并发症:最常见肝动脉栓塞,发生于术后数天至2周,由于吻合技术;肝流出道不畅;不正确使用止血药;排异反应导致肝血流阻力增加;肝动脉变异,临床表现为依据栓塞的程度,轻者无症状,重者部分或全部肝坏死(实验室监测发现进行性肝酶升高)护理:正确记录肝动脉血流,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和血制品,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2.44排异反应:分为超急性(术后7日);急性(术后1个月);慢性(术后3个月后);表现:发烧(>38.5℃ );精神倦怠;乏力;胃口差;生化指标AST/ALT比值<1,总胆红素升高;小便颜色深皮肤巩膜黄染; 临床护理倾听病人主诉,有无乏力、发烧、黄疸、恶心等;留置”T”者,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肝移植是复杂的外科大手术,由于术后患者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免疫力低下,术后易并发各种并发症。术后患者早期在中心监护室严密监测治疗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平稳度过重症监护期,为患者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1]王颖 张利岩 肝移植临床护理手册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

[ 2] 卢肖兰 陈凤葵 肝移植术后中心ICU 早期监测和护理 广东广州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9

论文作者:张淑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肝移植术后ICU监测与护理论文_张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