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肠癌患者术前三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对比论文_田太华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比较老年肠癌患者术前三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清洁效果、不良反应、排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150例行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统计软件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B组48例和C组52例。A组采用清洁灌肠法;B组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C组给予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开塞露保留灌肠。对比三种肠道准备方法患者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排便次数、清肠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与B、C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肠道准备的不良反应率比A组、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C组与B组其他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C组的肠道清洁度(特别是Ⅰ级清洁度)、术前排便次数和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较于B组均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开塞露保留灌肠用于老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能有效提高肠道清洁度,缩短排便时间,而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清洁灌肠方法。

【关键词】老年肠癌手术;肠道准备;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手术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1]。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工作,不仅能清除肠道粪便和细菌的残留,而且能减少术后感染和吻合口漏的发生,因此为了保证手术时视野清晰,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必须进行肠道准备[2]。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自2015年1月起我科对老年肠癌患者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开塞露保留灌肠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共150例。按统计软件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48例和C组52例。所有患者都于术前3d半流质、术前1d流质,术前1d甲硝唑0.6g分3次口服。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营养状况、病变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①入选年龄为60-73岁,平均(65.24±3.21)岁,其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②入选病例均为全麻,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其中直肠癌51例,左右半结肠癌99例。排除标准:①肠道梗阻的患者;②肠穿孔患者;③合并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1.2肠道准备方法

①A组:术前1d晚19:00、术晨06:00分别给予0.1%-0.2%肥皂液清洁灌肠,反复灌洗直至排便似清水为止。②B组:术前1d下午16:00,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盒,每盒药物溶于1000ml温水中,首次服用600-1000ml,以后每隔10-15min服250ml,2h内饮完,直至排出清水样便。③C组:在B组基础上,当患者服用1000ml药液后,取生理盐水40ml加开塞露60ml保留灌肠。具体方法:取50ml生理盐水一瓶,抽出10ml弃去,加入开塞露60ml,插入输液管,排气,将输液管的乳头连接吸痰管,患者取左侧卧位,自肛门插入20-25cm,以输液的方式保留灌肠,灌肠后嘱患者保3h内饮完,直至排出清水样便。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嘱患者加予腹部按摩,在房内多走动[3]。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4]

观察指标:三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排便次数;清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术中肠道清洁效果,由手术的医师在术后当天进行填表评价。①I级:肠道准备满意,肠管无胀气,肠腔内无粪便残渣及粪水潴留;②II级:肠道准备较满意,肠管无胀气,肠腔内无粪便残渣,有少量粪水潴留;⑨Ⅲ级:肠道准备不满意,肠管胀气,肠腔内有粪便残渣或粪块。其中I级、Ⅱ级符合肠道准备要求。观察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相关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虚脱,肛门不适。观察三组患者排便情况:记录三组患者排便次数;清肠的总时间。观察三组患者术后1周内发生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效果情况,见表1,A组的清肠效果明显比B组、C组效果差(P<0.05),而B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的清肠有效率却高于B组。

表1:三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效果观察比较

3讨论

肠道准备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手术的结果,而肠道准备方法及患者自身肠道功能是影响肠道清洁度的主要因素[5]。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肠蠕动减弱,传统的肥皂液清洁灌肠虽然可使水分迅速渗入粪便达到稀释、软化粪便,并刺激肠蠕动,使粪便易于排出的目的,但老年人因肛门括约肌松驰,导致灌肠液易外漏,且需反复插管灌入大量的灌肠液等原因,患者灌肠过程中易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肛门坠胀等不适症状,从表2、表3中可以发现A组患者的排便时间较差、次数较多,从而导致水分大量丢失,易造成虚脱、乏力、头晕、肛门不适等并发症多于B组与C组,因此,肠道清洁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此项操作比较繁琐,护士工作量大,反复的灌肠操作也给患者带来不适,高龄患者易发生昏厥,不耐受等,且清肠效果较差者易造成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主要表现在肠胀气、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从表4中可证实这一观点[6]。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准备药物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长链形高分子聚合物,药物进入肠道后,在消化道内不被吸收和代谢,通过氢键结合并固定肠腔内固有的水分子,并且阻止肠道黏膜吸收水分,使小肠内渗透压增高,肠道内容物体积增加,肠管蠕动增强,导致整段肠腔起容积性泻下作用,从而迅速排出大便,达到清洁肠道目的。该溶液的渗透性和电解质浓度不影响离子和水的吸收或排出,大量服用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不会被肠道菌群分解。但为获得满意的肠道准备效果,需大剂量服用才能起到冲刷、灌洗肠道的作用,因部分患者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后会有腹痛、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肛门不适等一过性消化道反应,特别是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消化系统运动能力的降低,肠蠕动能力明显减弱,且多伴有习惯性便秘现象,在面对2-3L的溶液时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短时间内快速大量的饮水又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因此很多患者并不能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饮水量,从表2中可发现B组患者腹胀、恶心等不适现象多于A组及C组患者,针对这一现象,C组我们给予放慢服用速度并暂停服药,在服用药物达1000ml的时候,给予开塞露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刺激患者首次排便后再继续服用剩余的药量,并将服药时间廷长至3h,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老年患者服药后腹部饱胀感却解不出大便的现象。开塞露的主要成分为甘油和水,能机械性的刺激肠道,诱发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肠蠕动,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传统的开塞露塞肛,开塞露只能到达直肠的2.5-4cm,但C组方法可将吸痰管送入乙状结肠的20-25cm,可使药物较大面积,较长时间的接触粪便,达到充分润滑、软化粪便的目的,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协同作用,能有效起到加速排便,缩短排便时间,提高肠道清洁的作用。从表l和表2中可以看出,C组肠道清洁率高,且不良反应少。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应是安全、迅速、清洁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且不良反应少为原则,因此,肠道准备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实施安全、有效的肠道清洁准备。

综上所述,老年肠癌患者在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基础上联合开塞露保留灌肠进行术前肠道准备,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依从性高,而且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章华丽.陈琼.蔡希.结肠癌术前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26(15):1395-1396

[2]陈艳君.大肠癌术前三种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研究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7,9(5):1322-1323.

[3]徐旭娟.王华.帅敏等.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大肠癌患者肠道清洁度及舒适度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2016,.32(5):411-413.

[4]张易.陈小琴.妇科手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比较[J].上海护理,2016,13(6):15-17.

[5]冯仙菊.赵秋月.马薇薇等.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乳果糖口服液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74-275

[6]邹青.王岚.郁文静等.不同口服肠道准备法对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6,5(12):11-12.

论文作者:田太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老年肠癌患者术前三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对比论文_田太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