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构建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机制_科技论文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构建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机制_科技论文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创新论文,技术创新论文,技术进步论文,机制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把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运行机制。

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九五”时期和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同时指出要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要深刻认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主要内涵、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并进一步认识两个根本性转变与企业科技工作的关系,提高对企业科技工作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企业科技工作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1.建立、建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首先,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角度来认识加强企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改革是制度创新,是调整生产关系,它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创造内在动力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科技工作是技术创新,是迅速发展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有利于巩固企业改革成果,增强改革信心,不断深化企业改革。

其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企业改革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市场竞争能力上,体现在好的产品上,必然要求企业有很强的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运行机制。深化企业改革是增强企业活力和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工作是提高企业实力和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建立企业技术进步体系及有效运行机制是强化企业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将两方面的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配套,同时抓好,才能全面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从全国企业来讲,相对而言,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技术与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创新,可以促使企业把技术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建立新型科技体制的主要内容。

要从根本上保证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那么首先要搞清楚新型科技体制的内容是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包括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精干的独立科研机构、重点高等院校、农村技术服务体系、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科技进步体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体现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上,科学研究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名牌大学和少量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上;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则体现在企业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和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上;技术开发水平主要体现在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上。技术开发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我国现有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开发力量薄弱的状况必须尽快改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因此,通过深化企业改革,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是建立新型科技体制的关键,也是企业科技工作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应包括技术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技术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建立技术市场的运行体系。

3.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技术进步体系及有效运行机制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重要条件。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主要靠大企业来支撑。如美、日等国家,尽管中小企业数量占95%以上,但它们大多依附于大企业。我国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有一批像奔驰、西门子、杜邦、三菱式的企业集团。这些跨国公司都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开发机构,并在研究与开发上舍得投入。例如,1994年度,奔驰集团公司的研究开发费为61.8亿美元,西门子集团公司为53.6亿美元,分别占其销售额的8.3%和8.9%。为了表明企业实力,他们向来访者主要介绍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市场占有率;二是技术开发的实力和水平。前者反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后者则代表企业的发展后劲,被称为“命根子”。

借鉴国际经验,为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创造必要条件,国家经贸委与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鼓励和支持140 家企业建立较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有些已取得较好成效。例如,海尔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成立以来,平均3~4天出一项专利,8~10 天出一项新产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科技工作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

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靠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李鹏总理在对《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突出强调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技术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关键”。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取决于生产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取决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取决于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取决于科技成果向产业领域转移的广度、深度与周期,取决于能否有效地缓解资源、环境这两大制约因素。企业科技工作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1.抓好新产品开发是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环节。

我国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大路产品多,名优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档次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产品的物耗、能耗普遍偏高,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这必然要求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把产品和技术开发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技术改造提供市场需要的先进技术成果,努力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和技术附加值,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八五”期间在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上取得较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经验。例如,在船舶行业,从船舶设计、造船技术与装备进行配套开发,显著地提高了设计和建造水平,缩短了周期,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开发建造了10多个新船型,累计新增产值50多亿元。

2.“产学研”联合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使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

科技优势是取得经济优势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仅有科技优势还不足以形成经济优势,更不能等同于竞争优势。科技优势日本至今也不能与美国相比,而许多产品竞争力却不在美国之下。就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科技基础根本无法同许多内陆省市比,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却引入瞩目,而地处内陆的一些省市,虽然可以说是科技大省,却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相对较慢。要使科技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抓“转化”,这也是当前各国制定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点。

我国的科技优势不仅远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亚洲四小龙”和一些发达的国家,但由于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因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尽人意。因此,不仅经济存量有如何“盘活”和优化的问题,科技存量也有“盘活”和优化的问题。主要途径有二:一是推动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由经贸委、教委和中科院系统组织实施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联合的健康发展。

3.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是加快我国工业化建设和提高工业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如何用好国际上的技术资源,尽快缩短差距,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在这方面,二战后的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1950~1970年间,日本只用了100多亿美元, 几乎掌握了世界各国在半个世纪内开发的大部分科技成果。据估计,如果这些科技成果靠他们本国去开发,至少要用60年的时间、100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日本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仍是重要的技术来源之一,但要加强宏观管理,着力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努力发展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一味靠引进技术,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在“八五”期间运用“一条龙”的模式,开展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坚持用户牵头,以国际高水平为起点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国产化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应进一步做好这些工作。

4.新技术推广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瓶颈”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资源约束问题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迫使我们必须尽快地从大量耗费资源转为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经济。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是有效途径。“八五”期间,国家经贸委与有关部门、地方共同实施的108 项综合节能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推广,在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合成氨生产蒸汽自给综合工艺技术,已在438个企业推广应用, 能耗下降率为28.3%,每年可节约标煤260万吨,新增合成氨60万吨。

三、强化企业科技工作当前应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1.企业科技工作要与企业改革共同推进,并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

首先,要结合百户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 56个企业集团、3个控股公司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与企业改革、改组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试点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行业水平方面有明显作用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其次,做好18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企业科技工作,以转机建制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在“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运行机制,并在18个城市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

第三,要坚持向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和重点产业倾斜的原则,为实施大集团、大企业发展战略创造必要的条件。着力搞好千户国有重点企业的科技工作,对1000户中的优势企业,要予以重点支持,优先安排技术开发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根据“搞好大的,放活小的”的原则,对于产品有销路、经营管理好的小企业,也要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使其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2.企业科技工作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提高,三个结合”。

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心,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其次,要作好两个提高。一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要继续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较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使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独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中来。要不断总结经验,抓好典型示范,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的运行机制;二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在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两个组合,首先是在吸收国内外科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组合或进行二次开发;其次是进行技术、资金、装备、材料等生产资源的有效组合,并与市场开拓相结合,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努力开发适销对路、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并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努力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工业性试验,提高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资金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不仅要善于产品经营,还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运行和金融运作的规律,努力提高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水平,提高投融资能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抓好三个结合。一是“产学研”结合,深入探讨“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并提出措施,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研究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服务机构共同推进的技术创新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二是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结合,与引进智力和利用国内外科技力量结合,切实提高我国技术开发,以及重大装备的研制和国产化的水平;三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紧密结合,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改造的起点和水平,通过技改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学研结合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以及重大装备的研制和国产化是企业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不仅仅是我国企业科技力量弱和技术水平低的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利用两个技术来源提高技术改造的水平是技术进步的战略重点。即使是奔驰、西门子这样的大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开发手段和很强的科技力量,也只能在少数领域保持领先,要适应当前产品所需技术越来越综合、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也必须要加强合作开发和引进技术,事实上,世界上80%以上的技术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经济越发展,企业越壮大,越需要吸收、采纳和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科技成果。这也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在新的形势下,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科技工作的主要内容。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吴邦国同志也强调:“不加快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难以生存”。技术创新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科技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源泉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在“九五”期间,企业科技工作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促使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技术,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3.积极营造培养、重用和吸收科技人才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人才是作好企业科技工作的关键之一。在近几年企业科技力量大幅度增强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企业科技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整体水平上还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因此,在加速培养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是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尊重科技人员的劳动,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并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让广大科技人员在事业上有成就感,依靠事业来留住、吸引人才。二是切实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较高的报酬。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投入到企业科技工作中来,吸引留居海外的科技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各种形式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并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工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

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意识和素质是企业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工人技师、能工巧匠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使其持之以恒地健康发展;并大力开展岗位培训,鼓励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注重在职工中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能手。

4.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资金筹措渠道,切实增加科技投入。

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促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到200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 .5%”。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达到占销售收入的1.5%以上。其中,高技术企业应达到5%以上,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应达到2%以上,一般企业也不能低于1%。

要达到上述要求的难度还是较大的,一是国有企业负债率高、包袱沉重,自主开发乏力;二是我国正在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例如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从长远看会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但在转化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困难,在国有企业主要依靠贷款负债经营的情况下,这会对企业有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各级经贸委积极帮助企业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以及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得到它们的支持,并拓宽资金渠道,诸如,利用和吸引外资,加强与国外(境外)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投入、共同开发、共同受益等。促使企业切实增强技术开发能力,承担国家和地方、部门的重点科技项目,得到这方面的贷款和拨款的支持。

当然,提高科技投入的关键是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要使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不重视产品和技术开发,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即使是较好的企业,也会逐步变优势为劣势,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企业资金偏紧是一个客观现实,并且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关键是解决认识和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问题。现在许多企业都忙于铺新摊子,追求产值,而对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对于有的企业,如果少铺一个摊子、或少上一个水平一般性的项目,把钱用于科技投入就不少了。

为了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我们正与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确实增加科技投入,并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综合效益。

5.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推动企业科技工作。

(1)各级经贸委都要积极与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研究和制定推 动企业科技工作的有关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例如,一些省市在地方财政支持下建立了技术开发基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各地都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技术创新战略和工作重点,例如:东部地区要着重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西部地区应着重将资源优势及部分省市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3)各部门要把科技工作的重心转到企业,把企业科技工作放到 突出重要的位置。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本部门的产学研结合,以及推动独立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以各种形式进入企业。

(4)要研究本地区和本行业的产学研、技术开发中心、技术开发、工试、推广及重大装备的研制工作如何推动,并抓好典型,认真总结经验,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推动面上的工作。

(5)要建立合理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规范,提高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确实提高决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标签:;  ;  ;  ;  ;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构建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机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